学科分类
/ 17
33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探索团体职业生涯辅导对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影响,研究设计了一套以提高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为目的的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方案。选取70名大三学生为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干预后的择业效能感量表总分及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计划、问题解决五个维度上的得分有非常显著的提高,而控制组没有显著变化,这说明本团体职业生涯辅导方案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

  • 标签: 学生 大学 择业效能感 团体职业生涯辅导
  • 简介:为探讨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职业适应性的关系,采用择业效能感量表、职业适应性问卷对42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职业适应性的相关程度在总体和男生、女生、文科生、理工科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男生择业效能感与职业适应性的相关程度显著高于女生(P〈0.01),文科学生在择业效能感中的自我评价方面与职业适应性的相关程度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P〈0.05);②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对职业适应性回归显著。由此可见:①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职业适应性在总体和不同性别、学科上均呈正相关;②择业效能感对职业适应性回归显著,是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的正向预测因子。

  • 标签: 学生 适应 心理学 择业效能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护士职业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工作的护士60名作为的观察组,再选取60同年在我院其他科室工作的护士作为对照组,采取我院自制的调查表对两组护士心里职业心里健康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士强迫、偏执、精神、敏感和抑郁的调查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生理状况、个人信仰、心里状态、社会功能和独立性的调查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护士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常规科室护士,为了改善神经外科护士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应给予神经外科护士更多关怀,适当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消极心态,加强社会支持,改善心理将康情况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外科护士 心理健康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使医务人员更加认识到锐器刺伤的真实性和重要性,积极预防锐器刺伤感染发生。方法对全院临床医务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85例工作人员在33个月中锐器刺伤的发生率为64.7%,以针刺伤为主68.23%。结论应调动积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护,减少和杜绝医务人员医院感染。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锐器刺伤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实习护生临床实习期间对化疗药物职业暴露及防护现状,为护理教学及临床实习管理与教学提供依据,提高实习护生对化疗药的防护意识1。方法根据文献作为参考依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从某三甲医院中抽取100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本科、大专。问卷回收100份,回收率100%。结果调查对象对化疗药职业暴露及防护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结论实习护生的防护意识不强,对化疗药职业暴露及防护的认知水平较低。学校、医院应重视实习护生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及自身防护知识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习护生对化疗药职业暴露及防护的意识。

  • 标签: 实习护生 化疗药物 职业暴露 防护现状
  • 简介:为培养环保类高等职业人才提供依据,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600名环保类高等职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环保类高等职业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担任过班干部对积极心理资本有影响作用,学业成绩与环保类高等职业生积极心理资本呈正相关。为提升环保类高等职业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建议采用正面教育理念,优化学业评价机制。

  • 标签: 环保类 高等职业生 积极心理资本
  • 简介: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市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立足职业教育,整合教学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帮扶贫困学生与职工,对困难群众给予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对社区居民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以及无私支援贫困地区医学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文认为,实施教育扶贫要做好各方沟通、采取综合举措、强化全面保障。

  • 标签: 医卫类 职业院校 教育扶贫 精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与干预方案。方法选取某基层疾病防控中心全体369名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工作人员职业倦怠发生情况,分析职业倦怠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干预方案。结果369名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58.75%,职工受教育程度、日常工作项目、每日纯工作时间、临时性工作个数和每日重复工作时间是职业倦怠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日常工作项目≥11个(OR=0.223)和每日纯工作时间≥7h(OR=1.942)职业倦怠检出率风险较高。结论日常工作项目和每日纯工作时间是职业倦怠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此必须实施针对性个体干预和组织干预。

  • 标签: 职业倦怠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 因素
  • 简介:本研究旨在揭示中等职业学生的学业情绪与学业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采用《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青少年一般学业自我问卷》对上海某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共27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中等职业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业自我概念存在相关,其中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与学业自我概念的4个维度均呈正相关;消极高唤醒学业情绪与学业成就呈负相关。②学业自我概念对积极学业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对消极学业情绪存在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其中学业成就价值对积极学业情绪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消极高唤醒学业情绪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学业行为自控对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

  • 标签: 学生 学业情绪 学业自我概念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就医意识的增强,住院病的增多,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批年轻护士在经历简短岗前培训后即进入临床,造成住院患者需求与临床优质护理提供的巨大落差。本文通过探讨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以本院临床带教方式变革实现新护士上岗后的可持续化培训与管理,达到护理安全保障与护士职业目标实现的双赢。

  • 标签: 基层二级医院 新护士上岗后 可持续化培训与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培训对提高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住院分娩的128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培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针对性的护理培训。结果两组初产妇在培训之前新生儿护理知识问卷和育儿自我效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护理培训后,观察组新生儿护理知识问卷和育儿自我效能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在培训前对新生儿护理的知识比较缺乏,通过针对性护理培训后能提高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水平,改善育儿的自我效能。

  • 标签: 初产妇 针对性护理培训 新生儿护理知识
  • 简介:摘要高质量、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对培养临床医师具有重要的意义。心内科为内科培训中的必选科室,而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具有来源广泛、层次不齐、双向选择、流动性强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如何提高培训效果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培训基地的情况,介绍提高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的实践与思考。

  • 标签: 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 心血管内科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新护士进行清单式的教学方式,提高新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提高专科技能水平。方法选择神经内科2014—2017年新护士13名,实施清单式教学的培养方法。清单式教学内容包括0~3个月培训清单、4~6个月培训清单、NICU准入培训清单。带教老师对新护士进行系统化、具体化的培训培训方式包括自学、讲解、示范、授课等,考核通过新护士自评、带教老师评价、护长评价等,考核形式包括笔试、口试、操作、床边综合能力考核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考核途径,不断提高新护士的岗位胜任力。结果经过清单式教学方式,新护士理论、操作、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均能独立当班,胜任NICU的工作。结论清单式的教学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新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了病人对新护士的满意度。

  • 标签: 新护士 培训清单 独立当班 临床综合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使用责任制式带教管理的效果与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招聘的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130例新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培训模式,观察组使用责任制式带教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培训效果。结果两组护士培训前成绩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92%,对照组为86.15%,经对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责任制式带教管理模式用于新护士培训中,可提升新护士综合能力,满足临床患者需要,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及满意度,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新护士 责任式带教管理模式 培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降低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的效果。方法2017年11月—2018年4月,开展品管圈活动,以在精神科工作的护士8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职业倦怠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职业倦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的降低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

  • 标签: 管圈活动 精神科护士 职业倦怠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后会出现的心理状况展开探讨,分析其应对策略。方法选择我院20例出现HIV职业暴露的护理人员,分别在暴露3天后以及采取应对措施28天后者两个时间段,采用SCL-90量表这些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这些护理人员在HIV职业暴露后3天后其身体症状、强迫、抑郁、焦虑等评分很高,在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28天后,以上指标评分明显降低,存在统计学差别。结论护理人员的HIV职业被暴露后会影响到其身心健康,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有利于改善其负面情绪。

  • 标签: HIV职业 护理人员 心理状况 策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从而控制危害,预防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方法通过对近年实验室检验人员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职业危害的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分析,结合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要求和职业病防治等相关学科知识,探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分析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与管理对策。结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等职业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工作人员的健康。结论通过健全职业防护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实验室职业防护标准,完善制度和措施,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并通过加强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职业防护培训,增强职业防护意识,有效预防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的职业危害,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

  • 标签: 职业危害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人员 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改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150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发放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向150名医务人员分别发放自制一般问卷、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由医务人员填写完毕后现场回收,将回收的问卷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分析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职业倦怠中与心理健康9个因子之间关系较为明显的是情感淡漠和情绪衰竭这两个维度,个人成就感与心理健康9个因子之间均无显著地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情感淡漠、情绪衰竭对心理健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个人成就感对心理健康的预测水平较低。结论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对其心理健康确实存在较为明确的影响,通过改善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倦怠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士工作紧张与焦虑的关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应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和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选取成都市三甲医院心内科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内科护士焦虑得分为8.00±5.41;职业任务平均得分为152.84±21.43,紧张反应平均得分为100.94±16.86,应对资源平均得分为108.16±19.52且得分与学历水平呈正比。结论心内科护士普遍存在职业紧张和职业焦虑,且两者具有相关性。影响职业紧张的因素主要为工作年限和学历水平;影响职业焦虑的因素主要为工作年限和职称水平。

  • 标签: 心血管 护士 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