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此次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隐患进行探讨,并研究其护理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1500件研究对象,平均分配为两组,每组750件,对常规组(实施前)实验组(在2020年6月实施应对措施后)进行数据评估,作为此次研究价值体现的判定标准。结果 在施以应对措施后,实验组考察各项指标评分均显优,较另一组(P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安全隐患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安全管理健康教育在产科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60例产妇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80例/组。对照组产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产后加强对新生儿安全管理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产科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产妇对新生儿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产科加强对新生儿安全管理的健康教育更有利于降低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同时有利于提高产妇对安全知识的认知度,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故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产科 新生儿 安全管理 健康教育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在医护过程中,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问题十分重要,将直接决定医护的结果。医疗器械属于高端精密的仪器,需要在特定环境下才能够使用,而且对于质量管理更是有高要求。因此,推动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控制管理体制创建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不仅可以保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控制,还能推动医院的长远发展。本文将会从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方面进行分析,并且对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控制管理体制创建提出相应的建议。

  • 标签: 医疗器械 质量检测 管理体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外科护理中实施安全干预机制的效用价值。方法:在院内小儿外科选取192例患儿进行研究,并分为人数均等的两个组别,每组9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安全干预管理机制,对比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后明显可见,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此可见,在小儿外科护理中,实施安全干预机制对风险因素的规避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大程度地保障患儿康复过程中的安全性。

  • 标签: 小儿外科护理 安全干预机制构建 效果探讨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不仅是对物质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自身所受到的服务质量也有了新要求,尤其是在医院中,其中产妇在分娩前后的产房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与产妇的安全、新生儿的顺利降生关系密切,良好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是非常有利于产妇平安生产并顺利转变身份,做好新生儿照护与喂养的。因此在分娩前后针对产妇实施产房护理措施,非常有必要,这就要求产房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素养,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服务意识,才能帮助产妇提高分娩的安全性。因此本文就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型研究。

  • 标签: 产房护理安全管理 产妇 分娩 应用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模式应用的价值和效果。方法:从我院护理人员中随机选取3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这些人员平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当中包括18例人员。对照组人员采取传统常规的护理管理方式,试验组人员采取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方式,然后对比分析两组人员的管理评分、护理效果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一步总结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模式应用的价值。结果:试验组人员的管理评分、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人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将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模式融入到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升了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了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 标签: 护理安全 综合量化 管理模式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对孕妇分娩中采取产房安全护理的效果实施分析。方法:研究确认开展时间是2021年3月-2022年3月,对我院60例孕妇实施研究,孕妇可以细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孕妇接受产房安全护理,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孕妇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分娩过程中科学运用产房安全护理,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孕妇分娩 产房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电子支气管镜术护理安全管理内容。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40例行小儿电子支气管镜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各20例,A组常规护理,B组-精细化护理,观察A/B组操作时间,满意评价,不良反应。结果:B组操作时间短于A组,护理满意度评价高于A组,不良反应低于A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电子支气管镜术治疗过程中使用精细化护理,能够有效缩短疾病治疗时间,让患者以及家属更加满意医院护理服务,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 电子支气管镜术 护理安全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患者护理安全危险因素的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入组样本选自本院肿瘤科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40例,对比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安全护理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远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通过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完善安全控制体系,排查不安全隐患,加强对肿瘤患者的健康宣教,并对其进行监督管理,能够有效规避潜在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危险因素 肿瘤患者 护理安全 护理对策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肿瘤内科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方法:选取2021年期间70例肿瘤患者进行分析,参照组、观察组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和肿瘤内科安全隐患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概率。结果: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5.71%(9/35),远高于观察组5.71%(2/35),P

  • 标签: 肿瘤内科护理 安全隐患 处理对策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疾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法。以对照组为基础,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将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护理管理质量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并发症发生率(2.97%),患者投诉率(2.13%),危险事件发生率(5.12%);结果显示,护理治疗效果为(95.56%),与对照组相比,(84.65%)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骨科护理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眼科日间手术患者安全风险分析及护理干预。方法:收集我院在2020-2021期间的10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根据其资料,分析存在的安全风险并制定出相应对策。再对于我院在2021-2022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实施新的护理对策,对比分析两组的安全事件发生率,得出结论并进行研究。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眼科日间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眼科日间手术患者的安全事件发生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构建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方法:参考小组由70名从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尚未建立保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保健人员组成,70名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建立保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保健人员组成。结果:研究组护士的分数高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医生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在护理安全越来越受关注的今天,应用更科学的研究方法,关注在更广泛的医疗护理服务场所中的护理安全问题,保障所有医疗护理服务实践参与者的安全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评价指标 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分析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情况,并及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存在的主要不利情况为:护士的职业素养较差、业务素质较低、护理记录不规范和患者沟通不够等。因此,根据这些情况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主要为: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业务能力,服务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培训,加强和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护理记录记录水平等。结论: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并分析所产生的护理安全隐患情况,然后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去应对,从而提高护理安全性。

  • 标签: 呼吸系统 疾病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科患者护理中护理警示标识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患者,分析护理过程中护理警示标识应用前后的效果。结果:眼科患者护理常见不安全因素较多,通过相应的护理警示标识实施,降低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获得了理想的护理满意度。结论:眼科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较高,护理警示标识有助于提高护理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推荐在临床应用。

  • 标签: 护理 眼科 护理警示标识 安全管理 不安全事件
  • 简介:摘要:化疗是目前临床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它们通常会在健康器官和组织中引起全身性细胞毒性。近年来,新剂型药物的开发已成为现代药剂学发展的方向,特别是作为热点的靶向给药系统(TDDS)为近年来的热门。肿瘤靶向给药是指使用具有特定肿瘤靶向特性的导向分子(载体)将治疗药物背负至肿瘤,选择性地、局部地杀死肿瘤内的肿瘤细胞(和转移性肿瘤细胞),以避免药物的全身毒副作用并提高其有效性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研究进展 靶向给药 抗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护理给药安全管理的问题,探究行之有效的给药安全管理策略。方法:2021年3月-2023年选取共100例作为调查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时进行给药安全管理,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调查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用药错误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P<0.05,数据差异有可比性。结论:针对心内科患者在护理时提高给药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的防止不良用药事件发生率,更好的保证患者安全,其应当在临床领域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用药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影响血液透析护理安全的因素,列举防范措施;从患者、护理人员、设备三角度出发,列举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如患者体质不佳、安全意识不足,护理人员操作不当、设备管道松动等;列举防范措施,如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培训、执行无菌化操作、给予患者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严格消毒管理设备等。期望本文能够为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安全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在产妇分娩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医治的116例在我院生产产妇,以产妇入院先后顺序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产房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等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产房安全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护理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妇分娩 产房护理安全管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