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以及瑞伐他汀对二者的干预作用.方法纳入2011年3月~2011年11月邯郸市第一医院行冠脉造影确诊ACS患者55例(ACS组),同期纳入胸痛行冠脉造影但结果正常者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IL-6和MMP-9水平,比较两组差异;ACS组患者口服瑞伐他汀(10mg/d)4周后再次检测IL-6和MMP-9血浆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S组IL-6和MMP-9水平均较高[分别为:(23.76±5.78)ng/mlvs.(17.56±5.34)ng/ml和(19.87±5.68)mg/Lvs.(16.59±5.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患者服用瑞伐他汀4周后血浆IL-6和MMP-9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炎症反应可能参与ACS的发病过程,瑞伐他汀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急性冠脉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6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目的探讨瑞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内皮素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浆内皮素等炎性因子水平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等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内皮素、白介素6(IL-6)、白介素23(IL-2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静脉血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静脉血内皮素-1(ET-1)、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和炎性因子水平,有效扩充患者心室容积,明显改善心室射血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 标签: 瑞舒他伐汀 慢性心力衰竭 内皮素 炎性因子
  • 简介:观察性研究(observationalstudy)又称非实验性研究(non—experimentalstudy),是指没有加入研究人员的任何干预(试验的或其他方面)措施,允许事件自然发展的研究过程^[1]。医学研究中有很大部分是观察性的研究,多用于评估教育项目和研究可能造成疾病或损害的危险因素,由于人的内在特点或实施条件涉及医学伦理等原因,这类研究通常不能实现随机化。因此,与随机对照试验相比,观察性研究更容易受到偏倚风险影响,发生选择性偏倚的风险大于实验性研究。

  • 标签: META分析 评价工具 随机对照试验 实验性研究 选择性偏倚 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瑞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诊治的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按其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伐他汀治疗,10mg/次,1次/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HDL-C、LDL-C、TG、TC)及hs-CRP水平变化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4.28±0.86)mmol/L]、TG[(3.25±0.89)mmol/L]、LDL-C[(2.09±0.57)mmol/L]、HDL-C[(1.38±0.43)mmol/L]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5.33±1.00)mmol/L、(3.58±1.01)mmol/L、(3.18±0.74)mmol/L、(1.16±0.3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伐他汀在进一步改善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同时,可有效降低患者hs-CRP水平,对于减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减少心脑血管意外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血脂 高敏C反应蛋白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瑞伐他汀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瑞伐他汀组。常规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如血压未达标则加用缬沙坦和比索洛尔至血压达标。治疗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伐他汀片10mg/d,连用4周。治疗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血清hs—CRP和ICAM-1浓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4周血清hs—CRP和ICAM-1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4周,瑞伐他汀组的血清hs—CRP和ICAM-1水平比常规治疗组下降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2.1267,P=-0.0333;产5.7905,P=-0.0000)。结论瑞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和ICAM-1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炎症。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原发性高血压 超敏C反应蛋白 细胞间黏附分子-1
  • 简介:研究发现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同时有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在降低hs-CRP和Hcy水平方面有一定的作用[2]。此外,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能早期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3]。瑞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为他汀类药物,本文比较两者对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Hcy及颈动脉IMT的影响。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目的探讨瑞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一8,IL一8)、肿瘤坏死因子.d(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80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术前及术后分别加服瑞伐他汀10mg/d或阿托伐他汀20mg/d,持续6个月;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中Hs—CRP、IL-8、TNF—α浓度。结果治疗后瑞伐他汀组血清中hs-CRP、IL-18、TNF-α浓度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8±1.06)mg·L-1VS.(3.58±1.12)mg·L-1,P〈0.05;(16.54±4.81)Pg·mL-1vs.(21.92±5.37)PgmL-1,P〈O.05;(101.89±40.52)ng.L-1vs(248.46±59.14)ng·L-1,P〈O.05]。结论瑞伐他汀较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行PCI治疗的AMI患者术后血清中Hs-CRP、IL-8、TNF—α的浓度。

  • 标签: 心肌梗死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奥美沙坦酯联用瑞伐他汀对高血压伴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成功电复律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4)。对照组常规基础降压、抗凝、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奥美沙坦酯和瑞伐他汀口服,随访18个月,观察心房颤动复发次数、血压、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左心房内径和左室质量指数。结果随访结束两组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水平降低、左心房内径缩小及左心室重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80%vs41.20%,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RP水平与AF复发存在正相关(r=0.68,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联合瑞伐他汀可能具有协同抑制炎症因子CRP、改善心室重构,有效增加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

  • 标签: 奥美沙坦酯 瑞舒伐他汀 高血压 持续性心房颤动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证实的罪犯血管在左冠脉前支(leftanteriordescending,LAD)近端冠脉血流闭塞及冠脉血流再通状况下,急诊心电图的差异性。根据心电图的特点,判断急性前壁STEMI患者LAD近端罪犯血管,并为是否血流再通提供简单快速的判断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因急性前壁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1例患者,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罪犯血管LAD冠脉血流情况分为冠脉闭塞组(20例)及冠脉血流再通组(2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点。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胸痛发病时间、肾功能、电解质、既往病史及就诊时生命体征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冠脉造影证实:LAD近端闭塞组与冠脉血流再通组心电图的共同点是,均有前壁导联ST段抬高,其中V2~V4导联抬高≥2.0mm,V1和V5导联ST段抬高<2.0mm,V6导联ST段抬高<1.0mm;差别在于:LAD近端闭塞组患者Ⅰ、aVL导联ST段抬高≥1.0mm,Ⅱ、Ⅲ导联ST段压低>1.0mm,aVF导联ST段压低更显著(≥2.0mm);LAD近端冠脉血流再通组患者Ⅰ、aVL导联ST段从等电位线抬高<1.0mm,Ⅱ、Ⅲ、aVF导联ST段从等电位线降低<2.0mm,其中部分病例胸导联T波浅倒置。结论急诊心电图可为急性前壁STEMI患者LAD近端罪犯血管闭塞和冠脉血流再通提供简单快速的判断依据。

  • 标签: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电图 冠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瑞伐他汀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中的应用及对血清hs-CRP(超敏C反应蛋白)、MFG-E8(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和Klotho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在这一治疗基础上,研究组给予瑞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血清hs-CRP、MFG-E8、Klotho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高脂血症治疗总有效率和血脂达标率分别为71.43%和60.00%,研究组为94.29%和88.5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经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MFG-E8和Klotho水平均明显改善,且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改善程度更大,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瑞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具有显著疗效,且有助于改善血清hs-CRP、MFG-E8、Klotho水平.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 血清HS-CRP MFG-E8 KLOTHO
  • 简介:生存数据是评价肿瘤等多种疾病的重要数据类型.近年来,基于生存数据的网状Meta分析逐渐兴起.R语言gemtc程序包是一款基于贝叶斯统计研发的能够用于网状Meta分析的软件,不仅能用于二分类与连续性变量的网状Meta分析,也能进行生存资料的网状Meta分析.gemtc程序包同时提供了异质性检测、一致性检测和个干预措施的优劣排序的方法.本文以实例演示使用gemtc程序包实现生存资料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

  • 标签: 生存数据 贝叶斯统计 网状Meta分析 gemtc程序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