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5 个结果
  • 简介:镁在地壳金属中含量排第五,是一种银白色的活泼金属,与大自然和自然生命息息相关。镁是植物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元素,我们如今看到的绿色林海就有镁的一份功劳。镁也是支撑我们身体的重要元素之一,虽然它在我们的体内含量及其微薄,

  • 标签: 矿物质 目光 体内含量 大自然 叶绿素
  • 简介:《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课间见习是在《金匮》理论授课的同时进行的,以疾病为纲来训练中医基本技能、培养中医素养为目的的见习;从时间安排上来看,不同于学习完成所有中医课程后,开展的以深入训练中医理、法、方、药综合技能为主要目的的经典见习;亦不同于在大四后半学期开展的以临床为主、锻炼学生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的临床见习。

  • 标签: 金匮要略 实践教学 课间见习
  • 简介:以“辨证与辨病、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祛邪与扶正相结合”为指导思想,通过大量临床实践,逐步形成“益气活血化湿方案”治疗膜性肾病。开展系列临床和实验研究,验证了其有效性,并对其机制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探索,以期确立中医药在难治性肾病治疗中的地位。

  • 标签: 膜性肾病 益气活血化湿方案 中医药 名老中医经验
  • 简介:【摘要】该蒙药全面系统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阐明,其毒副作用尚不明确,临床疗效观察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明确。质量标准研究仍需要完善,应选择更多的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以制定更科学、先进、可行的质量标准。

  • 标签: 蒙药    四味沙参汤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乐搽剂配合抗组胺药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致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显微手外科术后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致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组胺药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抗组胺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乐搽剂擦洗,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乐搽剂配合抗组胺药可有效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致皮肤瘙痒症。

  • 标签: 舒乐搽剂 抗组胺药 治疗 低分子右旋糖酐致皮肤瘙痒
  • 简介: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辛伐他汀与瑞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辛伐他汀与瑞伐他汀联合治疗.结果:①观察组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为81.82%,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治疗后的LDL-C、HDL-C、TG、TC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辛伐他汀与瑞伐他汀联合应用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相关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瑞舒伐他汀 辛伐他汀
  • 简介:缓慢捻转进针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疗效良好的进针方法。最早在《灵枢·官能》中就有关于缓慢捻转进针的记载:“微旋而徐推”。明·徐风《金针赋》“下针贵迟”、清·廖润鸿《针灸集成》“徐徐纳针已过皮肤”等都对后世缓慢进针法有很大影响。现代针灸大师承淡安、陆瘦燕、王乐亭等进针都有轻轻用力、缓慢刺入的特点。陈尚杰等对不同进针法所致的感传进行临床研究,得出了“慢速捻转进针法所致感传明显优于快速进针法”的结论。兹就缓慢捻转进针法与针刺效应的关系作如下探讨。

  • 标签: 针刺进针法 缓慢捻转进针法 临床分析 临床研究
  • 简介:辛开苦降法是《伤寒论》经典治法之一,其特点为寒温药并用,辛温通散以开郁,苦寒清热以降泄,一升一共达祛除病邪、条畅气机之功。通过对《伤寒论》中大青龙汤、麻黄升麻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用药特点的论述,对辛开苦之法在宣肺清热、和中消痞、和解枢机中的作用进行解析。同时结合临床实践,阐述运用辛开苦降法在表证、不寐证、脾胃湿热证等病症中的治疗用药体会,对辛开苦降法的理论及临床运用进行探析。

  • 标签: 伤寒论 辛开苦降 寒温并用 调达气机
  • 简介:近年来,随着新的诉讼证据规则的出台,涉及医疗纠纷的诉讼成为法院受理案件的重要来源,法院已不堪其累。医患纠纷久拖不决,给当事人和医疗机构都带来巨大损失。鉴于此,寻求诉讼之外的解决纠纷的手段、建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就成为社会发展的必需。在充分研究ADR(AlternativeDisputeResolution)的特性和可行性后,着重于对如何分工与衔接ADR与诉讼机制的关系、完善我国的非诉讼解决纠纷制度,进而充分应用于解决医患纠纷进行探讨。

  • 标签: 医患纠纷 纠纷解决体系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
  • 简介:针对见血止血和苦寒止血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血证分型:胃气上逆,血热妄行;脾气不升,血失统摄;肝不藏血,血热妄行;火不归原,上热薰蒸;肾不封藏,气随血脱;阴损及阳,阳微欲绝。李氏血证论特点:血证关键在脾胃;重要一环肝传脾;气随血脱肾不固;阴损及阳阳欲绝;善后固本拔病根;选方用药偏于温;四炭三七平淡神。

  • 标签: 血证 分型论治 特点 李可 医案
  • 简介:针对附子用量煎服法的分歧,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关于附子用量:阳虚用小剂,阳衰用平剂,格阳用平剂,亡阳用中剂,垂死用大剂;关于附子煎服法:附子30~100~200克,加水1500~2000~2500毫升;慢性心衰,文火久煎;垂死心衰,开水急煎;关于附子“去麻”:治垂死心衰不去麻,治类风湿亦不去麻。

  • 标签: 附子证 阳虚 阳衰 格阳 亡阳 用量
  • 简介:以“扶阴”为切入点,查阅古今文献,分析并总结两方“扶阴”的异同,再进一步具体到最能体现“扶阴”思想应用的妇人病上,总结并验证两方治疗妇人病的异同之处。“扶阴”是小柴胡汤和黄芩汤临床治疗疾病的关键,小柴胡汤是挟阴不足,黄芩汤是扶阴以制阳;在治疗妇人病上更是如此,小柴胡汤所治妇人病多由阴血虚引起,黄芩汤所治妇人病多由阳热盛实所致。

  • 标签: 妇人病 阴旦汤 小柴胡汤 黄芩汤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