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4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草原鼠害综合防控,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提高草原生产能力,降低草原鼠害危害。2014年3月至6月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伊和鸟素、锡尼镇天然草原上开展了“新贝奥”生物灭鼠剂对长爪沙鼠防治试验,以检验该生物制剂是否能抑制害鼠种群出生率,降低长爪沙鼠种群密度,减缓种群发展速度,对非靶动物安全环保。

  • 标签: 新贝奥生物灭鼠剂 长爪沙鼠 出生率 种群密度
  • 简介:试验于2014年7月末至8月初,基于土壤样线调查法,研究割草与放牧利用对大针茅+羊草(Stipagrandis+Leymuschinensis)草地土壤养分状况影响,测定指标有土壤全碳、全氮、速效氮、磷、钾含量与pH值等,目的是比较草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影响,为草地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在0-5cm土层里割草场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放牧场(P〈0.05);土壤全氮和全碳在0-30cm各土层中含量在两种利用方式草地中无明显差距,而有效氮在0-5cm土层,放牧场含量显著高于割草场(P〈0.05),高出10.27mg/kg;在0-5cm与5-10cm土层中,放牧场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割草场(P〈0.05),但有效磷含量在两种利用方式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20-30cm土层中pH值,放牧场显著高于割草场pH值(P〈0.05)。

  • 标签: 割草场 放牧场 土壤全效养分 土壤速效养分
  • 简介:“四配套”建设是畜牧业稳定发展根本途径张成(黄南州畜牧局)实现高原畜牧业稳定发展,最根本出路在于切实抓好草原基础建设,改变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抗灾保畜能力,走建设养畜、科学养畜路子。具体地讲就是要在牧区大力开展以定居为中心,围栏、畜棚、种草相配...

  • 标签: 畜牧业生产 黄南州 牲畜总增率 张成 河南县 饲草料
  • 简介:在海北州同宝牧场应用植物源杀虫剂苦烟乳油、菜奇、螟无逃三种新型农药进行蝗虫防治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源杀虫剂1.2%苦烟乳油及化学药品0.6%菜奇、20%螟无逃三种药品平均防治效果分别可达97.49%、98.10%、99.04%,均在97%以上,且具有低毒、环境污染小,对人畜相对安全特点,建议在今后治蝗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新型药品 草地蝗虫 防治效果
  • 简介:以常用两种苔草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基质及不同配比,以及基质中添加保水剂和缓释肥对苔草生长及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在基质配比中草炭:松针1∶1,保水剂浓度5kg/m~3,缓释肥浓度为7.5kg/m~3时,两种苔草株高较高,分蘖也较多,生存率高,抗逆性表现较好。

  • 标签: 苔草 基质 株高 分蘖
  • 简介:为了解半干旱地区城市草坪节水途径,对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L.)庭院休闲草坪在不同修剪高度下秋季水分蒸散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秋季气温逐渐降低,在修剪高度为5cm、8cm和12cm草地早熟禾草坪中,草坪蒸散量随着修剪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加;修剪高度对控制草坪0-15cm土层土壤失水影响最大,其次是15-30cm土层,而对30-60cm土层土壤失水基本没有影响。

  • 标签: 草地早熟禾 草坪 修剪高度 秋季 蒸散 土壤水分
  • 简介:采用98%H2SO4浸泡种子不同时间(30min、45min和75min)、45℃温水浸泡48h后切割外壳、不同温度层积沙藏(5℃、15℃和5~15℃)以及5℃沙藏处理后45℃温水浸泡48h,98%H2S04浸泡种子45min等4种方法处理水枸子和灰构子2种构子属种子,旨在探索各处理对2种枸子种子萌发影响及打破2种子休眠方法和最优萌发条件。结果表明:1)98%H2SO4不同处理时间和45℃温水浸泡48h后切割外壳2种处理方法不能打破两种枸子种子休眠。2)2种构子在不同温度层积沙藏处理下都发了芽,但发芽率低,其中5℃沙藏温度下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相对较高。3)5℃沙藏处理后45℃温水浸泡48h,98%H2SO4浸泡种子45min处理下种子发芽率较高,解决了两种枸子种子休眠问题,为最优萌发条件,在此处理下两种构子种子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与对照及其他处理相比差异显著。

  • 标签: 水枸子 灰构子 种子萌发 处理
  • 简介:用C型肉毒素、燕麦配制成毒饵不同投饵量,即A,0.45kg/hm^2(8粒/洞)、B,0.56kg/hm^2/(10米王/洞)、C,0.87kg/hm^2(15粒/洞)和D,1.29kg/hm^2(20粒/洞)对高寒草甸类草地高原鼠兔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C、D处理灭洞率最佳,分别达到93.5%和94.78%,经方差分析比较,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但C处理较D处理节省饵料0.2948kg/hm^2,可降低投资成本0.58元/hm^2。

  • 标签: 高寒草甸鼠害区 投饵量 灭洞率 试验
  • 简介:本文以最具代表性苏尼特左旗草原大范围草地生物量调查和实验数据,分析了荒漠化草原生物量变化与气象因子关系。结果表明,草原生物量决定因素是与降水、温度关系呈正相关,与0~50土层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容重也有一定关系,但总的来看对于荒漠化草原而言,气象要素尤其是降水条件是草原生物量变化决定因素。

  • 标签: 荒漠化 生物量 气象因子
  • 简介:为研究刈割对大针茅草原各功能群产量影响,设计刈割时间和刈割强度双因素随机区组实验,测定各功能群性状和产量,通过各功能群产量变化,反映功能群变化对草地稳态贡献.结果表明:重度刈割显著增加了多年生杂类草产量,刈割显著降低了多年生丛生型禾草和多年生根茎型禾草产量;多年生丛生型禾草产量随刈割时间延后显著上升,一二年生杂类草产量对刈割时间和刈割强度均不响应.多年生丛生型禾草对刈割干扰响应较为明显,其竞争能力下降导致多年生杂类草生态位上升;且多年生丛生型禾草生态位降低会导致群落整体稳态下降.

  • 标签: 刈割 产量 大针茅 功能群
  • 简介:为了比较不同生产方式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生产力差异,探讨利用方式对草地生产力影响。我们于2012年对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巴彦胡硕嘎查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同样方法在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植被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基况和草地生产力状况。结果显示:放牧干扰严重影响草地植物生长状况,也使草地植被生产力和多样性显著地降低。

  • 标签: 贝加尔针茅 草甸草原 草地生产力 丰富度
  • 简介:在分析北方草地退化原因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及草地生态环境保育一些对策选择。提出了以发展季节性放牧、夏牧冬饲、农牧结合为主草地畜牧业重心调整和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思路。分析了目前草产业在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中社会环境、发展前景和面一临挑战。

  • 标签: 草地畜牧业 草地管理 草产业
  • 简介:本文通过设置不同放牧方式(单一放牧、混合放牧和不放牧),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混合放牧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影响。得出以下结果:(1)在混合放牧处理中,放牧牛对短花针茅采食导致短花针茅高度降低,可减弱针茅果实对羊皮伤害。(2)混合放牧下由于不同牲畜食性选择不同,可以很好利用草地资源。牛羊采食习惯不同,羊喜爱采食植株较低,鲜嫩多汁牧草,而牛会采食植株较高植物。(3)在较短放牧时间里,由于不同牲畜对植物资源利用不同,植物多样性有所提高。

  • 标签: 混合放牧 植物群落 荒漠草原
  • 简介:祝廷成,男,(1926—2011),吉林省吉林市人,195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所长、东北师范大学国家草地生态工程专业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家全国性学术刊物顾问、副主编及编委。

  • 标签: 生态学家 草地 东北师范大学 学术委员会 专业实验室 博士生导师
  • 简介:多年生香豌豆是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土保持试验站引进国外优良牧草品种.试验针对多年生香豌豆形态特征、经济性状及其生长状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多年生香豌豆无论是作为牧草还是水土保持物种都具有极高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适于黄土高原及其与青藏高原结合部气候条件下生长,对于解决上述地区牧草品种单一,植被退化及农村饲料短缺等实际问题,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多年生香豌豆 形态特征 经济性状 牧草品种
  • 简介:对兴海县草地生态系统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提出了加强退化草地治理,保护草地生态环境,以草定畜,加强草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等应对措施。

  • 标签: 草地 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兴海县
  • 简介:利用河南县牧气观测资料,根据垂穗披碱草生物学特性,探讨牧草再生能力与积温、草原干湿指数、产草量关系,可作为科学利用草场,合理轮牧依据。

  • 标签: 牧草再生能力 草原干湿指数 轮牧
  • 简介:刈割时间(CuttingtimeCT)和晾晒时间(DryingtimeDT)是影响干草品质主要因素,收获期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对天然牧草干草品质影响还是空白,研究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对天然牧草干草品质影响,确定适宜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对保存干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刈割时间(08:00h,12:00h,16:00h)对天然草地牧草进行刈割,刈割后在不同晾晒时间点(0h、2h、4h、6h、8h、10h、12h、24h、26h、28h、30h、36h、48h、72h)取样,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08:00h、12:00h、16:00h刈割天然草地牧草晾晒72h后均达到安全含水量,可以打捆贮藏,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交互作用对天然牧草干草DM含量和CP含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天然牧草干草ADF含量、NDF含量、Ash含量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天内,刈割越晚返潮作用越明显,营养物质流失越严重,应尽早刈割。由于光照作用,晾晒时间越长,营养流失越严重,达到安全含水量应尽快打捆,保障干草品质。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交互作用对天然牧草干草CP含量有显著影响,表明干草品质受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双重影响。

  • 标签: 天然草地 刈割时间 晾晒时间 干草品质
  • 简介:“八·五”期间蝗虫微孢子虫(N、L)中试灭蝗83万亩,总感染率为82.68%,校正虫口减退率67.63%,施用后2~3年感染率39%,4~6年为12.63%,且虫口密度每百网仅1.7~7.2头,远在防治标准以下;六种蝗虫病原菌及生物制剂灭杀蝗虫试验表明,IGR、Bt、Qyb、Jd四种效果较好,其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1.24%、81.25%、82.68%、79.45%;经与N、L混合喷洒或隔带喷洒灭蝗,其效果在72.49%~84.54%之间。尤以N、L与IGR隔带喷洒灭蝗不仅效果好,且残虫中有62.5%3—4龄若虫,对蝗蝻滞育性很强。

  • 标签: N.L IGR蝗虫病原菌 生物复合剂 蝗虫 虫口减退率 感染率
  • 简介:利用生物技术方法,对红豆草、苜蓿、百脉根和鹰嘴紫云英进行花药培养及茎尖、茎段组织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苗且移栽成功。同时对无根苗直接移栽土壤中刺激生根,得到了满意结果。通过多个品种和30多种培养基试验,筛选出最适各类培养基。为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牧草育种和快速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花药培养 组织培养 培养基 豆科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