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失衡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8月间由我院收治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确诊患者40例,再抽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女性40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阴道微生态情况,并对比测定结果。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阴道微生态失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微生态失衡情况的发生,是导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主要因素,临床上要特别重视保持女性阴道微生态环境,从而有效预防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保证女性健康。

  • 标签: 阴道微生态失衡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女性阴道微生态改变和高危HPV感染间的联系。方法 在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所收治的高危HPV感染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至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女性40例,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查,分析检查结果间差异。结果 结合对两组阴道微生态状态情况对比,两组对象明显存在差异,P

  • 标签: 阴道微生态改变 高危HPV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晚婚晚育现象越来越普遍,加之三孩政策的推行,导致高龄孕产妇数量增加。需注意的是,高龄孕产妇生殖功能衰退,骨盆可塑性降低,生产期间多伴有宫缩乏力,极易延长试产时间,增加阴道试产失败风险。因此,研究高龄孕产妇阴道微生态状况及妊娠结局的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龄孕产妇 阴道微生态状况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 基于调节肠道微生物,探讨背俞穴位埋线防治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40只NASH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NASH并分别予不同中医外治方法干预治疗4W,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HE染色肝脏组织形态、肝功能、血脂、血清内毒素、炎性因子、肠道菌群改变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背俞穴埋线组、腹部穴埋线组、背俞穴针刺组肝组织形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假手术组无明显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功能、血脂、血清内毒素、炎症因子升高(P<0.05),背俞穴埋线组、腹部穴埋线组、背俞穴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均不同程度下降(P<0.01,P<0.05),其中背俞穴埋线组改善显著优于其他干预组(P<0.01),假手术组无明显改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均有不同程度改变(P<0.05),与模型组比较,背俞穴埋线组、腹部穴埋线组、背俞穴针刺组大鼠肠道菌群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P<0.05),其中背俞穴埋线组改善显著优于其他干预组(P<0.01),假手术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背俞穴位埋线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减少炎性因子对肝脏的“二次打击”,从而阻断NASH进展,发挥防治NASH的作用。

  • 标签: 背俞穴位埋线 NASH 肠道微生态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针对生态养殖模式下猪营养性疾病的防控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通过对生态养殖模式特点、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提高猪营养性疾病的防控水平,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生态养殖模式 猪营养性疾病 防控 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阴道微生态是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平衡状态对预防和诊断细菌性阴道病(BV)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阴道微生态在细菌性阴道病检测中的应用,通过分析阴道分泌物中的微生物组成,评估了微生态失衡与BV发生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阴道微生物群落进行分类和定量,发现特定的微生物标志物与BV的诊断具有高度相关性。此外,本研究还评估了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提供了更准确的诊断工具。

  • 标签: 阴道微生态 细菌性阴道病 分子生物学技术 微生物标志物 诊断工具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妇科肿瘤患者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通过对213例妇科肿瘤患者及261例健康对照进行肠道微生态分析和营养状况评估,发现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妇科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存在显著相关性。具体而言,肿瘤患者中益生菌含量降低,而有害菌含量增加,与此同时,营养不良表现为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摄入不足。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和实验证实了这一关联,并探讨了肠道微生态失衡对于肿瘤患者营养代谢的影响机制。本研究结果为妇科肿瘤患者的营养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 标签: 肠道微生态,妇科肿瘤,营养不良,益生菌,营养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酒渣鼻患者鼻部蠕形螨寄生与鼻部皮肤微生物群落的关系。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于佛山市顺德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科收集酒渣鼻患者与面部健康对照者各14例,酒渣鼻患者中早期8例,中期6例。采集受试者鼻翼和鼻唇沟皮肤微生物样品,提取DNA,采用宏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蠕形螨及微生物reads数的构成比反映菌种相对丰度。计算Shannon指数评估微生物α多样性。分析基于菌种相对丰度的主成分(PCA)以评估β多样性。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蠕形螨与微生物含量间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酒渣鼻组鼻部皮肤蠕形螨相对含量(1.647% ± 0.389%)高于健康组(0.448% ± 0.089%,t = 2.92,P = 0.007)。蠕形螨的相对含量与细菌相对含量呈负相关(r = -0.95,P < 0.001),与真菌相对含量呈正相关(r = 0.76,P < 0.001)。酒渣鼻组鼻细菌、真菌群落Shannon指数(0.91 ± 0.17、1.261 ± 0.045)显著高于健康组(0.47 ± 0.12、0.549 ± 0.071,t = 2.17、8.48,P < 0.05);两组的主成分分析结果示,仅细菌群落显著不同(t = 2.32,P = 0.029),而真菌群落无差异(t = 0.82,P = 0.461)。此外,中期酒渣鼻患者蠕形螨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早期(t = 6.56,P < 0.001);早、中期患者中细菌和真菌的Shann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主成分分析结果示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蠕形螨在鼻部皮肤的寄生可能影响鼻部皮肤微生态群落结构。

  • 标签: 红斑痤疮 宏基因组学 蠕形螨 微生态 菌群失调
  • 简介:摘要新形势下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还面临多种管理问题,严重抑制了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较大影响。为了改善上述问题,要求相关人员就现阶段的森林资源管理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分析问题的成因和影响作用,找出正确的解决措施。文中,就从分析森林资源管理的问题入手,对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的发展方向,有望促进林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通过生态林建设来改善环境现状,逐步提升我国的生态环境水平。

  • 标签: 森林资源管理 生态林业 经济效益
  • 简介:摘要放射性肠炎是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辐射引起肠道微生态改变、肠黏膜屏障破坏,肠道共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影响肠道黏膜屏障免疫功能在辐射损伤和辐射抗性中发挥一定作用。以肠微生态为靶点的微生态制剂和菌群移植可能为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肠炎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放射性肠炎 肠道微生态 肠道屏障 粪菌移植
  • 简介:摘要目前有关老年慢性便秘与肠道微生态改变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综述着重分析了老年慢性便秘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关系,探索了肠道微生态对慢性便秘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旨在为老年慢性便秘新型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

  • 标签: 便秘 肠道微生物群 肠道微生态
  • 简介:摘要放射性肠炎患者普遍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情况。中药调整肠道微生物菌群具有一定优势,临床多从热毒伤络证、寒热错杂证、脾虚湿滞证、脾肾阳虚证、阴虚津亏证辨证论治本病,主要运用白头翁汤、乌梅丸、四君子汤等方剂加减治疗,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丰度、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发挥类益生元功效及免疫调节作用等促进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从而治疗放射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 标签: 胃肠道微生物群 放射性肠炎 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调节机制 综述
  • 简介:摘要自从泌尿道微生物群被发现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生物群可能在泌尿系统疾病中发挥作用。一些对女性泌尿道微生态的研究可能会加深对泌尿道健康和疾病的理解。本文主要阐述了女性泌尿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下尿路疾病产生的影响。

  • 标签: 泌尿系疾病 女性 微生物群 尿路感染 膀胱,过度活动性
  • 简介:摘要阴道微生态是阴道微生物群、女性内分泌系统、生殖道结构及局部黏膜免疫共同组成的一种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相对平衡的阴道微生态体系对维持女性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如阴道微生态稳态被打破,会出现阴道菌群失调、异常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等,从而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胎膜早破等多种妇产科疾病的发生。关注阴道微生态平衡及探索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涉及的机制,对于预防、诊治相关妇产科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阴道微生态 乳酸杆菌 宫颈癌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