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卵泡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63个卵泡细胞瘤的MRI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63个病灶均呈实性,T1WI均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低信号45个(71.4%),以低信号为主夹杂斑片状与云絮状略高信号18个(28.6%);增强扫描后肿块强化不明显14个,轻度强化35个,以轻度强化为主、局部较明显强化14个;子宫内膜增厚6例(14.3%),腹水12例(28.6%),25例雌激素E2检查中10例增高(40.0%).结论:卵泡细胞瘤的T2WI呈明显低信号及轻度强化方式为其特征性表现;子宫内膜增生及雌激素E2增高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 标签: 卵巢 卵泡膜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1病例报告男性,30岁。一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膝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多次在外院诊断为滑膜炎,予保守治疗效果欠佳。于2002年6月10日来我院就诊。病人平素健康,无特殊既往史。体检:一般情况可,体温正常,左膝部活动受限,肿胀疼痛,疼痛呈持续性、刀割样,阵发性加剧。髌骨下方及双则压痛明显,浮髌试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正常。于2002年6月15日行左膝关节滑切除术。

  • 标签: 滑膜骨软骨瘤病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下血肿CT影像诊断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硬下血肿24例的CT辅助检查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肿部位均位于额颞顶部脑皮质表现,右侧16例,左侧6例,双侧2例。形态新月形22例,梭形2例。密度CT值为34~41HU。脑沟消失20例,侧脑室受压、变形22例,中线普通向健侧移位18例,局限性移位4例,灰白质交界线内移22例。结论CT扫描是诊断急性硬下血肿首选的辅助检查。表现为脑表面的新月形高密度影,可见合并的脑挫裂伤点片状出血灶,脑水肿明显,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向对侧移位。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CT诊断 影像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卵泡细胞瘤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卵泡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结果4例病灶均为单侧性肿块,其中3例形态规则,呈类圆形,1例呈不规则状。肿瘤直径范围3-10cm,平均5.3cm,4例边缘均较清晰。信号或密度均匀3例,不均匀1例。MRI检查,T2WI序列呈等或稍低信号3例,1例T2WI序列伴不同程度高信号,T1WI序列均呈等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4例病灶呈不均匀性轻度强化,延时扫描持续强化。4例均未见伴有盆腔淋巴结肿大。结论卵泡细胞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综合影像分析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卵泡膜 细胞瘤 影像学
  • 简介:摘要性肾病(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在特发性性肾病(IMN)中研究从Heymann肾炎模型到人类足细胞特异性抗原PLA2R和THSD7A的发现,针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环境和遗传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也不能忽略。仅对IMN来说,患病率的上升与空气污染恶化密不可分,而在接触的日常用品和日常饮食中,重金属中毒导致的继发性性肾病(SMN)也不少见,本文综述了文献已知的环境污染因素对MN的影响和该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肾小球肾炎,膜性 环境污染 遗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卵泡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以提高该病的MRI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卵巢卵泡细胞瘤的MRI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8例为单侧肿块,2例为双侧肿块。MRIT1WI以等信号为主,T2WI呈略高信号伴不同程度的高信号。D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增强。结论卵巢卵泡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且有利于明确肿瘤的位置与范围,对外科治疗计划的制定起到借鉴帮助作用。

  • 标签: 卵泡膜细胞瘤 卵巢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氟化物的防龋作用较为明显,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各种氟化物剂型多有其缺点,严重影响了氟化物的临床应用。氟化物涂作为一种局部应用氟化物缓释剂型,由于其独特的剂型特点,在防龋、治疗牙本质过敏症和预防正畸过程中牙釉质白斑的发生等多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点,因此在许多国家氟化物涂已取代了氟化物凝胶的应用。本文就氟化物涂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功能特点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氟化物涂膜 龋齿 牙本质过敏症 牙釉质白斑
  • 简介:摘要原发性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近年的机制研究发现,该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肾病,主要的靶抗原是磷脂酶A2受体(PLA2R),表达在肾小球足细胞膜上,与自身抗体结合,形成上皮下免疫复合物,刺激基底增厚和足细胞足突融合,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出现蛋白尿。近年来,我国性肾病的患病率显著升高。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发现,长期暴露在高浓度PM2.5环境中会增加患性肾病的风险。在遗传易感性方面,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1501是罹患性肾病的风险基因型,该基因编码的HLA分子更易于递呈PLA2R的抗原表位。在遗传、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机体发生针对PLA2R的自身免疫紊乱,导致性肾病的发生。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开发新的特异性治疗提供线索。

  • 标签: 肾小球肾炎,膜性 磷脂酶A2受体 PM2.5 HLA基因型 自身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对111例慢性硬下血肿(CSDH)的治疗及并发症进行研究及分析。方法总结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疗的慢性硬下血肿病人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并发症防。结果111例病人中均采取单纯钻孔引流术,91例均恢复良好,20例伴发并发。结论慢性硬下血肿采取单纯钻孔引流术效果好,但应注意手术操作及术后治疗的防治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绒毛癌是滋养细胞疾病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早期就可通过血行转移至全身,破坏组织或器官。50%继发于葡萄胎,少数发生于足月产、流产及异位妊娠后。随着化疗的方法和药物学的快速进展,绒毛癌病人的死亡率已大为下降,经化疗后很少复发。但化疗的同时,病人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尤其是联合用药或周期长时,药物的副作用更大。所以必须精心护理,减轻病人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以确保疗效。

  • 标签: 绒毛膜癌 化疗 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子宫绒毛癌患者,观察临床研究有效方法完成诊断以及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子宫绒毛癌患者10例。针对所有患者临床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实施疾病诊断,临床选择有效方法进行治疗,对临床诊治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所有子宫绒毛癌患者完成诊断后发现,子宫绒毛癌表现出显著的二维图像特征,患者的子宫动脉表现出的RI相对较高,此外表现出病灶区域血流丰富的特点。完成治疗后,表现为完全缓解的患者2例,表现为部分缓解的患者6例,表现为死亡的患者2例。10例患者均表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骨髓移植反应、伪性肠炎反应、药物性肝损反应以及美尼尔综合征反应等系列药物反应。针对存活8例患者实施为期3年至5年的随访,均健在。结论针对子宫绒毛癌患者,临床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进行诊断,能够获得显著的效果,临床治疗后,患者生存率获得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子宫绒毛膜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处女闭锁(imperforatehymen)是指阴道板腔化成一孔道,下端有一层薄膜称处女,胚胎7个月后贯穿成孔与阴道前庭相通。如未能贯穿则形成处女闭锁,又称无孔处女。目的浅谈处女闭锁的诊疗心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通过妇科检查、辅助检查等方法可以对患者做出诊断,一旦确诊为处女闭锁后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 标签: 处女膜闭锁 诊断 治疗
  • 简介:1病例报告孕妇26岁。G1P0,孕30+1周,肝功能异常1mo入院。病人月经周期规则,为4/28d,量中。孕9周建卡产检,常规产检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HBsAb+)。孕25+3周在外院产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剐』162U/L,予口服保肝药治疗无好转,于孕28+2周在该院住院治疗2wk,肝功能无明显改善。B超检查提示:胎儿发育符合胎龄;胎盘内见一实质低回声肿块(82mm×67mm×70mm),边界清楚,内部彩色血流较丰富,拟诊妊娠合并胎盘绒毛血管瘤。孕妇于孕30+1周因肝功能持续异常转入我院治疗至孕33+5周肝功能恢复正常。期间B超随访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及胎盘绒毛血管瘤发展情况,发现胎盘绒毛血管瘤进行性增大,孕30+5周时肿块81mm×70mm×77mm,孕31+6周87mm×63mm×84mm,孕34+1周86mm×76mm×81mm,孕36周97mm×84mm×103mm。住院期间监测宫高、腹围增长正常,B超监测胎儿生长基本正常,未发现胎儿水肿、胎儿胸腹水,无羊水过多发生。

  • 标签: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脊髓脊膨出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我院87例患儿的护理过程,总结护理经验。结果经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并发症护理、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等护理环节,83例患儿治愈,4例好转。结论脊髓脊膨出患儿在治疗中,通过强化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并发症护理、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等护理,可以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 脊髓脊膜膨出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纤维型脑(脊)瘤的MRI影像特征。方法1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纤维型脑(脊)瘤,位于颅内7例(大脑镰旁、后颅窝各2例,右颞部、侧脑室及前颅窝嗅沟各1例),颅颈交界区1例,胸椎管2例,于静脉注射造影剂前后,均经FSE序列T1加权和T2加权磁共振成像,并分析其MRI影像表现。结果5例颅内脑膜瘤与1例颅颈交界区脑(脊)瘤T1WI呈等信号,T2WI中央极低信号,周围等信号,增强扫描中央轻度强化,周围明显强化;2例颅内脑膜瘤(其中1例位于右侧侧脑室)与2例胸椎管内脊瘤T1WI与T2WI均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除1例侧脑室脑膜瘤外所有肿瘤以宽基底贴敷于硬脑(脊),其中,3例增强扫描可见“脑(脊)尾征”。结论纤维型脑(脊)瘤有典型的MRI特征,MRI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

  • 标签: 脑(脊)膜瘤 纤维型 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室管瘤(ependymoma)是由覆盖脑室的室管上皮长出,多发生在脑室系统。良性的是室管细胞瘤,恶性的是室管母细胞瘤。在神经胶质瘤中占18.2%,在颅内肿瘤中占4.6%~6%。男多于女。儿童及青年多见。约3/4位于幕下,约1/4位于幕上。幕下室管瘤以良性多见,而幕上以恶性室管母细胞瘤多见。

  • 标签: 室管膜瘤 病理 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