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9年10月~2021年6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共79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组后,以接受常规护理者为参照组(n=40)、接受循证护理者为试验组(n=39)。分析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预后。结果:试验组出院时NIHSS、mR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且SS-QOL评分、病情转归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实施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且可促进病情转归,降低临床并发症风险。

  • 标签: 循证护理 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对其神经功能改善的效果。 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均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于本院,共6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为护理A组及护理B组,其中护理B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A组施行康复护理干预,每组各30例。对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予以对比分析。结果:由研究结果数据方面上可见,护理A组护理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护理B组对比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含义(P>0.05);经护理后,护理A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凸显高于护理B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凸显低于护理B组(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护理中施行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神经功能。由此可见,此种护理方法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康复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恢复期 日常生活能力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全麻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肺癌根治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实验组接受全麻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瑞芬太尼用量及手术时间、术后不同时段的VAS评分、术后不同时点的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数值、术后不同时段的PCIA自控按钮启动次数及输注量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本科室7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时间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根据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康复护理)与观察组(35例,基于目标控制的康复训练方案),对两组干预前后膀胱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膀胱功能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实施康复训练干预,对患者旁观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康复训练 膀胱功能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刺急救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血管内皮损伤的临床影响。方法:以本院脑卒中单元2020年11月~2021年10月期间急诊救治急性脑卒中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临床研究,2020年11月~2021年4月救治者行常规急救处理(对照组42例),2021年5月~10月救治者联合中医针刺急救技术处理(观察组41例)。患者接诊后均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差异。结果:患者治疗前脑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NDS评分及血VEGF、MMP-9、Hcy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刺急救技术在脑卒中患者急救实施中的联合应用,对降低患者病后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程度具有积极意义,可辅助改善患者临床预后质量。

  • 标签: 中医针刺急救技术 脑卒中 神经功能 血管内皮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重症监护护理对其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0年3月至2021年我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按照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重症监护护理,对比两组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护理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监护护理 重症脑卒中 神经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予以脑梗死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其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82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入院患者进行分组,以41例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以41例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患者为观察组;比较护理模式差异下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1)对比两组神经功能(NIHSS)、肢体功能(FMA)、生活能力(ADL),护理前未见明确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脑梗死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对急诊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筛选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9至2021年4月因神经系统疾病症状至急诊就诊的患者200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100名,对照组100名。对所有患者实施STS与NIHSS量表进行评估,观察两种量表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STS、NIHSS量表评分检出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TS量表评分检验出阳性率(95.00%)明显高于NIHSS量表评分检出阳性率(87.00%)(P<0.05)。结论 STS量表与NIHSS量表在急性脑卒中预检分诊当中皆具有应用效果。但STS量表较NIHSS量表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脑卒中 神经功能障碍 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术后神经功能康复中,对病发脑出血患者施以时间护理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手术患者予以选取,纳入起始时间为2019.12,终止时间为2021.8,样本共计6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4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34例)接受时间护理,观察和比较组间护理前后Barthel评分、NIHSS评分、住院时长。结果:组间Barthel、NIHSS评分护理前相近(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Barthel评分(68.69±2.21)分相较于常规组要高,NIHSS评分(4.65±0.41)分比照常规组(6.98±0.65)分要低(P

  • 标签: 神经功能康复 时间护理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治疗过程中,其神经认知功能及不良心理状态在康复护理措施下的变化。方法 整理本院收治患者病历,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时间段内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资料抽取68份进行分析,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均分,2组各34例,参照组为常规护理患者,研究组为康复护理患者,总结不同方案下患者认知及神经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分析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 在患者经研究组干预后,其认知及神经情况的改善率更高,对比可见显著差异(P<0.05)。患者在未接受干预前评估其不良心理程度相近(P>0.05),在开展干预后改善,并于研究组方案更高,对比可见统计差异(P<0.05)。结论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治疗过程中,选择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显著的对患者的认知和神经功能进行调节改善,让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得到缓解,更利于治疗和恢复,适合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恢复期 神经认知功能 不良心理状态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脑出血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脑出血治疗的患者5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25例与试验组25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和生活质量水平评分明显更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对患者有重要保障,有可持续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出血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快速康复神经外科护理对于颅脑外伤患者肢体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共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性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采取快速康复神经外科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以及临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同时研究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快速康复神经外科护理方式对于颅脑外伤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效果。

  • 标签: 快速康复 神经外科护理 颅脑外伤 肢体功能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针灸治疗脑卒中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意义。方法:研究样本为60例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在2019.04~2021.12研究样本采集时间段,对比治疗方法,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动态随机化分组,对照组/30(西药治疗),实验组/30(西药联合针灸治疗),相较患者(1)HAMD评分、NIHSS评分;(2)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改善价值佳,(P<0.05)。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抑郁症患者,避免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积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针灸 脑卒中抑郁症 疗效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2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随机综合序贯法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模式,统计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的肢体运动能力(FMA)和神经功能(NIHSS)。结果 两组护理前FMA、NIHSS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FMA大于对照组,NIHSS评分小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模式能够帮助训练患者肢体运动,改善神经功能,可将该护理模式推广于临床上。

  • 标签: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 肢体运动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神经康复治疗,观察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方法:2017年6月--2022年5月为本次观察的起止时间段,采用数字表法对60例患者分组,普通组实施常规治疗+康复训练,神经组在普通组基础上开展神经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效果情况。结果:(1)普通组和神经组运动功能评分对照中,治疗一个月后普通组评分为6.19±0.58(分)、神经组为8.93±0.29(分),治疗3个月后普通组评分为6.99±0.76(分)、神经组为12.15±1.42(分),(t=10.236,p=0.012),两组结果有差异。(2)普通组和神经组生活能力评分对照中,治疗一个月后普通组评分为50.34±3.13(分)、神经组为58.66±3.74(分),治疗3个月后普通组评分为58.66±3.74(分)、神经组为82.17±3.43(分),(t=16.266,p=0.006),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神经康复治疗效果优越,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神经康复治疗 运动功能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至12月收治的26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的价值作用。方法:将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期间院内的6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利用随机分配法划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便秘率、腹胀率、排便时间。结果:观察组整体便秘率、腹胀率、排便时间等数据信息明显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6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2)和研究组(n=32),常规组采用常规干预,研究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为(6.29±2.16)、运动功能评分为(64.30±5.65),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15.30±1.70),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具有确切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脑梗死偏瘫患者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开展全程护理对其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研究病例选取我医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两组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全程护理干预。对比最终两组取得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显著提升,患者发生的并发症较少,最终脑神经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均得到良好改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期间开展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增强患者的配合度,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减轻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介入治疗 全程护理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