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衡,祖籍河南省林州市,1953年生于福建省漳州市。1969年上山下乡当知青,1977年起,分别在乡镇、县和市机关部门工作。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有长篇小说《党校同学》《地下党》等.中篇小说集《林老板的枪》《我不认识你》等。所作中短篇小说多为各选刊选本转载,曾获多种刊物小说奖。

  • 标签: 杨少衡 《我不认识你》 中篇小说集 中短篇小说 上山下乡 部门工作
  • 简介:从中国的古典文学出发,为传统文化赋予新时代的寓意;支卿这组《西游记》,信手拈来,将充满现代感的人物形象,托古喻今,让画面具备更多当代的话语性,生动活泼,极富东

  • 标签:
  • 简介:君1956年生于广西南宁市,湖南邵东人。1982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1987年结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创作部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

  • 标签:
  • 简介:功,195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全委会委员。主要作品有《西望茅草地》《爸爸爸》《马桥词典》《日夜书》等。另有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美国第二届纽曼华语文学奖等国内外文学奖项。作品以十余种文字共三十多个版本在国外出版。

  • 标签: 韩少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马桥词典》 《爸爸爸》 《惶然录》 文学奖
  • 简介:(一)有那么一小会,航陷入了一种昏睡状态,他觉得自己像躺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身体随着母亲的哼唱而轻轻摇动,那是一种甜蜜美好的睡眠,他的童年中最美好的事情就是躺在母亲怀里沉睡,那样的无忧无虑,他已经有好多年没有享受过这种睡眠了.突然,一个柔和的声音在他的耳边轻声叫道:"先生,好了.你可以起来了."

  • 标签: 少航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评估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手术切除并术后确诊的163例神经胶质瘤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胶质瘤WHO分期中GRP78的表达水平;χ2检验比较GRP78表达情况在不同年龄、性别以及WHO分期的神经胶质瘤患者中是否存在差异;COX回归分析GRP78能否作为独立预后的指标;时序检验和Kaplan-Meier分析不同GRP78表达水平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GRP78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表达上调,且高表达GRP78(阳性/强阳性)的患者在Ⅲ ~ Ⅳ期中较Ⅰ ~ Ⅱ期更为常见;GRP78的表达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WHO临床分期的人群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RP78可作为神经胶质瘤的独立预后因素(P = 0.045);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28个月(95% CI 37.594 ~ 47.046),其中GRP78高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95% CI 12.922 ~ 40.801),GRP78低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35个月(95% CI 39.807 ~ 51.352),GRP78高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较GRP78低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缩短(χ2 = 13.588,P<0.01)。结论GRP78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Ⅲ ~ Ⅳ期神经胶质瘤中GRP78的高表达更为常见;GRP78可作为评估神经胶质瘤预后不良的有效指标。

  • 标签: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神经胶质瘤 内质网应激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影像表现、病理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8月至2021年12月手术治疗的7例成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总结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CT、MRI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手术效果。结果7例患者中,肿瘤为实性肿块型1例、囊实性肿块型4例、弥漫浸润型2例;实性部分在CT上呈稍低或等密度影,在MRI上多为T1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T2 FLAIR高或稍高信号、DWI等或稍低信号。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标本中胶质细胞成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胶质细胞转录因子、S-100蛋白表达阳性,神经节细胞成分神经元核抗原、突触素表达阳性。肿瘤全切5例、次全切1例、部分切除1例,非全切者均为弥漫浸润型。患者术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中位数为80分,随访7个月~11年均无死亡病例。结论成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在影像上多呈边界清楚的囊实性病灶,混合肿瘤性神经节细胞和胶质细胞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为其主要诊断依据,手术效果通常较好,但弥漫浸润型全切难度较大。

  • 标签: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 影像表现 病理特征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之一,主要来源于神经系统间质细胞,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具有高发病率、术后高复发性、高病死率及低治愈率的特点。目前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进行综合治疗。肿瘤靶区的准确勾画对于术后进行精准放疗具有很重大的意义,CT/MR融合显像较多被应用到神经胶质瘤的肿瘤靶区勾画。近年来,新型分子功能显像技术PET/MR在肿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拟就CT/MR与PET/MR融合显像在神经胶质瘤靶区勾画上的应用进展及差异进行综述。

  • 标签: PET/MR融合显像 CT/MR融合显像 神经胶质瘤 靶区勾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评估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手术切除并术后确诊的163例神经胶质瘤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胶质瘤WHO分期中GRP78的表达水平;χ2检验比较GRP78表达情况在不同年龄、性别以及WHO分期的神经胶质瘤患者中是否存在差异;COX回归分析GRP78能否作为独立预后的指标;时序检验和Kaplan-Meier分析不同GRP78表达水平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GRP78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表达上调,且高表达GRP78(阳性/强阳性)的患者在Ⅲ ~ Ⅳ期中较Ⅰ ~ Ⅱ期更为常见;GRP78的表达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WHO临床分期的人群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RP78可作为神经胶质瘤的独立预后因素(P = 0.045);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28个月(95% CI 37.594 ~ 47.046),其中GRP78高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95% CI 12.922 ~ 40.801),GRP78低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35个月(95% CI 39.807 ~ 51.352),GRP78高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较GRP78低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缩短(χ2 = 13.588,P<0.01)。结论GRP78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Ⅲ ~ Ⅳ期神经胶质瘤中GRP78的高表达更为常见;GRP78可作为评估神经胶质瘤预后不良的有效指标。

  • 标签: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神经胶质瘤 内质网应激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罕见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1例罕见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围术期对患者的细心个体化的护理,患者获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各项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及做好康复护理对患者恢复十分重要。

  • 标签: 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 围术期护理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桔梗皂苷D(platycodin D, PD)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组)、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 SNL)组(SNL组)、SNL+生理盐水组(SNL+NS组)、SNL+PD低剂量组(PDl组)、SNL+PD中剂量组(PDm组)、SNL+PD高剂量组(PDh组)。SNL大鼠结扎和剪断左L5脊神经,Sham组大鼠只分离神经不进行结扎剪断处理;SNL+NS组、PDl组、PDm组和PDh组大鼠于造模后当天开始分别经口灌胃生理盐水或PD(1、5、10 mg/kg)至术后7 d。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5、7、10、14 d测定各组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aw 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P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 thermal latency, PWTL)。于术后7 d取大鼠脊髓,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小胶质细胞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or molecule1, Iba-1)的表达,ELISA法检测脊髓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SNL组、SNL+NS组、PDl组、PDm组和PDh组大鼠术侧PMWT于术后1、3、5、7、10、14 d明显降低,术侧PWTL于术后3、5、7、10、14 d明显降低(P<0.05);术后7 d SNL组大鼠脊髓Iba-1的表达和TNF-α、IL-6、IL-1β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SNL+NS组比较:PDm组、PDh组大鼠术后3、5、7、10、14 d术侧PMWT升高(P<0.05),PDm组大鼠术后5、7、10、14 d术侧PWTL升高(P<0.05);术后7 d PDm组大鼠脊髓Iba-1的表达和TNF-α、IL-6、IL-1β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PDm组比较,PDl组和PDh组大鼠术侧PMWT于术后3、5、7、10、14 d降低,术侧PWTL于术后5、7、10、14 d降低(P<0.05)。结论PD能够缓解SNL大鼠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减少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含量有关。

  • 标签: 桔梗皂苷D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 神经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唤醒结合神经导航在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20例,术前均使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显示功能区皮层,同时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重建肿瘤周边纤维束,将上述图像融合后,导入神经导航系统,术中显微镜下确定功能区皮层与纤维束,同时应用术中唤醒联合皮层电刺激定位再次确定功能区后切除肿瘤。比较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的变化,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在神经导航和术中唤醒联合皮层电刺激下成功实施手术,最终16例(80%)胶质瘤全切除,4例(20%)次全切除。术后2周、术后3个月随访显示仅1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KPS评分较术前降低,无术后死亡及严重致残病例。与术前KPS评分(83.02±4.76)比较,患者术后2周的KPS评分(90.15±6.72)、术后3个月KPS评分(96.86±6.18)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唤醒联合皮层电刺激结合神经导航能准确地定位功能区皮层及纤维束,准确评估胶质瘤切除范围,可以在最大程度切除病变的同时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功能区 神经导航 术中唤醒 皮层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手术、传统手术用于治疗老年脑胶质瘤临床效果。方法:46例老年脑胶质瘤患者均分二组:研究组接受神经导航手术,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记录两组老年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切除情况、不同时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肿瘤全切率所占比例(78.26%)显著高于对照组(34.78%)(P

  • 标签: 脑胶质瘤 神经导航手术 传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轴突导向因子2(Slit2)在恶性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9月到2019年9月收集的104例神经胶质瘤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lit2蛋白表达,分析Slit2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χ2检验分析Slit2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神经胶质瘤组织中Slit2蛋白表达阳性率[19.23%(20/104)]明显低于癌旁组织[80.77%(84/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20,P<0.05)。Ⅰ~Ⅱ级患者神经胶质瘤组织Slit2蛋白表达阳性率[38.10%(16/42)]明显高于Ⅲ~Ⅳ级患者神经胶质瘤组织Slit2蛋白表达阳性率[6.45%(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09,P<0.05)。中高分化患者神经胶质瘤组织Slit2蛋白表达阳性率[28.13%(18/64)]明显高于低分化患者神经胶质瘤组织Slit2蛋白表达阳性率[2.5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2,P<0.05)。Slit2高表达组患者生存率[55.00%(11/20)]明显高于Slit2低表达患者生存率[32.14%(2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71,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Slit2表达水平均是影响神经胶质瘤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lit2蛋白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呈低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以及总生存率密切相关。

  • 标签: 神经轴突导向因子2 神经胶质瘤 临床分期 分化程度 总生存率
  • 简介:背景及目的:将胶质细胞生长因子(glialcellline-d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导入脑内来减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变,可能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手段。我们将表达GDNF的人神经球细胞移植到6-OHDA单侧损伤动物模型,研究GDNF对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GDNF或GFP被克隆人SIN-W-PGK慢病毒载体,转染人神经球细胞。

  • 标签: 多巴胺能神经元 体细胞移植 细胞生长因子 大鼠模型 帕金森病 胶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剑下单孔胸腔镜切断胸3交感神经链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采用胸腔镜经剑下单孔入路进行双侧胸3交感神经链切断。结果11例手汗症患者均在单孔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温均上升1.5℃以上,术后未并发气胸及血胸。结论经剑突入路进行单孔胸腔镜行胸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减轻了术后肋间神经疼痛症状。

  • 标签: 单孔胸腔镜 剑突下 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手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