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生产实习是药学教学中的最后阶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学员把课堂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从而进一步培养锻炼学员正确,熟练

  • 标签: 药师 实习 带教
  • 简介:摘要 :以天竺黄同名异物为例,药师如何审方择药配剂。对当前医改的展望医药分家、药房社会化,提出药师要扩展拓宽知识和药学服务技能、药师配剂要与时俱进。对目前药房工作社会化中出现的不利问题、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引予重视並加予解决。

  • 标签: 天然天竺黄 合成品天竺黄 习用品天竺黄 药师
  • 简介:摘要目的从药师角度来探讨慢性肝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病药学服务调查问卷表,调查影响患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药依从性好27例,占42.86%;依从性差者36例,占57.14%。影响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患者文化程度低、对用药知识及疾病本身的不了解、用药意识淡薄、害怕不良反应的发生、经济承受力差等。结论让患者获取疾病相关知识、广泛开展针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能一定程度提高患者依从性。患者建档管理,定期进行药学服务干预,能使患者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且便于随访。是控制疾病,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药师价值的体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通过药学干预纠正临床药师不合理用药的效果,确保促进医师在临床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至2012年间临床药师不合理临床用药记录以及进行药学干预的有关资料,对此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临床药师用药进行药学干预,本院在临床上用药不合理的现象减少明显,从干预前的27.9%降至药学干预后的3.5%。结论通过对临床药师的用药情况开展药学干预,可以有效的规范医师临床用药行为,从而减少由于用药不合理而引发的事故,切实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 标签: 临床药师 药学干预 不合理 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实施药师药学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院内 68 例围术期患者做本次研究,随机分为两组, 35 例参照组在应用抗菌药物时不进行药师药学干预, 33 例观察组在进行抗菌药物时开展药师药学干预,对比两组预防用药情况、合理性 。结果 干预 后,观察组 预防用药情况比参照组好; 观察组 比参照组预防用药合理性更好, 统计学意义明显 ( P< 0.05 )。结论 药师药学干预能提高抗菌药物在 围术期中的 预防效果,减少使用率,保障预防用药合理性,适合推广。

  • 标签: 抗菌 药师 药学干预
  • 简介:目的观察临床药师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1月医院收治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9例。常规组患者药师未予以干预,遵照医嘱服药,为患者施行简易的服药方面的宣讲;干预组患者药师辅以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处方不合理、不良反应情况、服药依从度及用药花费。结果干预组处方不合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服药花费均低于常规组,服药依从度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患者服药辅以干预后,能减少不合理处方产生的概率,保障服药后的安全,提升患者对服药的依从度,节省服药花费。

  • 标签: 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 干预 不良反应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础医院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综合干预管理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7月-12月及2016年7月-12月出院患者病历各100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2015年7-12月,该阶段临床药师未进行药学干预;2016年7月-12月,该阶段临床药师进行药学干预。对两个时间段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在临床药师的介入和综合性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率等较干预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病原体送检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药学干预,可有效减少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标签: 临床药师 抗菌药物 基层医院 综合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肝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药师干预对策。方法对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62例肝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有30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差,占比48.39%;有32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好,占比51.61%。用药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年龄明显较高,用药种类明显较多,经济收入明显较低,此外还缺乏相应的肝病知识,在治疗过程中担心不良反应,与用药依从性较好的患者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年龄、用药种类、经济收入、肝病知识及不良反应等是肝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药剂师可从咨询窗口的建立、加强沟通交流、举办知识讲座、普及肝病知识等角度对患者进行用药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 标签: 用药依从性 干预对策 肝病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临床药师对各种不合理用药现象的药学干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肾内科、骨科、神经内科、妇科、肿瘤科以及儿科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观察实施用药干预前的相关用药记录,并将其和干预后的相关用药记录实施全面的比较。结果实施药学干预之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有(2.2±1.3)d的下降,且处方不合格率和抗菌药使用率分别有56.3%和30.2%的下降,此外,患者的药物治疗费用和抗菌药费用分别有3777.6元和2185.4元的下降;另外,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6.5%的下降。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及时地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医院医师的用药行为可以得到有效的规范,能够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增强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不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 药学干预 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我国临床药师成功实施ICU患者的药学干预的核心要素和典型特征。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CNKI、万方数据库、CBM、VIP收栽的反映-临床药师参与ICU患者药学干预的病例文献信息进行摘录、归类与分析。结果:临床药师成功干预ICU患者的诊断主要涉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药学干预类型为建议在治疗方案中增加新的药物/更换另外一种药物/停用某种药物、建议调整药物剂量及建议医师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或配伍禁忌是主要的干预类型。结论:临床药师参与ICU患者的药学干预促进了我国重症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与国外,临床药师参与ICU患者的类型稍有差异,建议我国,临床药师在今后的药学干预中可参考国外的ICU临床药师干预类型。

  • 标签: ICU 临床药师 药学干预 内容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对不合理用药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门诊/住院患者120例对照组(未实施药学干预)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门诊/住院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药学干预)。对比对照组、观察组用药患者不合理用药具体占比情况以及患者用药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药品使用量不合理、使用方法不合理、重复用药、专项治疗药品不足以及患者病情用药不合理占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合理用药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药师干预,提高了患者的合理用药,保证了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 标签: 临床药师 不合理用药 药学服务 用药情况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药师对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的合理干预,使临床抗菌药物能得到规范合理的预防性使用,提高用药水平。方法收集药师干预前后医院的临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分析,不断总结不足,吸取教训。结果药师干预临床围术期抗菌预防用药后,其选择药物品种、用药剂量、联合用药、给药途径、给药时机等方面日趋合理,干预后患者平均用抗菌药时间由原来的(4.1±1.5)天减少到(2.1±0.8)天,抗菌药物使用费用占总费用的比率下降到81%,干预前100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3例,药师干预指导合理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后,术后感染发生率为0%,药师干预疗效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围手术期成功率有重要意义,药师干预作用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规范其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 标签: 围手术期 药师 抗菌药物 预防性用药
  • 简介:本研究评估了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某大医院甲状腺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自2004年至2012年,随机抽取每年的70例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病历,评价干预前后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从2004年到2010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一直是100%。实施干预后,2011年使用率降到45.7%,2012年降到2.9%。2010年之前的AUD一直大于38,2012年迅速下降到1。每100个手术的DDDs由干预前的143降至3。2010年抗菌药物的平均费用为350.65元,2012年降至18.51元。干预前后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没有区别。结果表明,临床药师干预和专项整治的实施能改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临床药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 DDDS AUD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药学干预在呼吸内科中 临床药师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取 2017 年 2 月至 2019 年 5 月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 50 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药学干预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病原学检测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 住院时间及抗生素治疗疗程。结果:实验组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常规组( p<0.05 );实验组病住院时间、抗生素治疗疗程均短于常规组( p<0.05 )。结论 : 呼吸内科应用抗生素期间,临床药师应用药学干预确保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提升抗生素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 标签: 临床药学干预 呼吸内科 合理应用 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