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复数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江苏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的呼吸道分离阳性病例,分析比较肺部单一与多种病原感染因素及对预后和经济负担的影响。结果复数肺部感染患者252例,以医院感染为主。与519例单一细菌感染比较,两组性别无差异(P〉0.05),复数感染患者年龄略高(P〈0.05),原发病主要以脑血管意外和脑外伤为多,与开放气道(气管插管或切开)、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及住院时间密切相关(P〈0.01),治疗总费用和药费均高于单一细菌感染。复数肺部感染时对患者预后影响最大,病情恶化或病死率高(P〈0.01)。结论复数肺部感染多发生于ICU住院患者,住院时间长,预后差,治疗费用高。加强呼吸道病原监控,避免发生复数肺部感染,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部感染 复数菌感染 医院感染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该院血培养病原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血培养标本进行监测及检测,阳性标本分离菌株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连续两年共7590例血培养标本,分离出阳性标本1092株,阳性率为14.39%,其中革兰阳性378株,占34.62%,革兰阴性698株,占63.92%,真菌16株,占1.46%。革兰阳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以大肠埃希、肺炎克雷伯和铜绿假单胞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高度敏感。大肠埃希、肺炎克雷伯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对第三代头孢、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高。结论血培养病原菌种类比较复杂,耐药性强,定期分析病原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 标签: 血培养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呼吸内科病房感染铜绿假单胞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呼吸内科送入检验科的感染病人标本,将铜绿假单胞给予彻底分离,分析研究各种类型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构成比例。结果一共分离出来392株铜绿假单胞,其来源主要是痰液,其对加替沙星相对较为敏感,并且加替沙星尚没有发现耐药现象。结论医院呼吸内科的铜绿假单胞的耐药情况相对较为良好,在临床当中应该根据药物试敏结果科学应用抗菌药物。

  • 标签: 呼吸内科 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
  • 简介:以抑制啤酒污染为指标对过氧化氢法制备褐藻胶寡糖条件进行优化。对褐藻胶降解的反应时间、温度、过氧化氢浓度以及底物浓度进行优化,将不同条件制备的寡糖添加到MRS培养基中对一株啤酒污染(Lactobacillusbrevis49)进行抑试验,制备出具有最高抑活性褐藻胶寡糖。结果表明:反应50min、温度70℃、过氧化氢浓度5%(v/v)和底物浓度1.5%(w,v)的条件下,制备的褐藻胶寡糖对啤酒污染生长具有最优的抑制效果。进一步将不同浓度该寡糖添加到接有混合污染的啤酒中,当寡糖浓度达到0.25%(w/v)时能够完全抑制污染生长,防止啤酒浑浊。

  • 标签: 啤酒 褐藻胶寡糖 抑菌活性 条件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阴道群微生态进行评价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怀孕时间在26-36周的PPROM孕妇120例作为A组,相同时间的正常孕妇120例作为B组,收集两组的阴道分泌物,展开阴道群的整体评价.结果A组中的革兰阳性是主要群,与B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常规群密度、常规群多样性与B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B组的细菌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以及两者菌群失调情况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中无疾病症状和体征的轻微的生态调节紊乱的出现率都比B组高(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怀孕者的引导群生态变化具体为轻微的生态调节紊乱比重提升.关键词未足月胎膜早破;阴道群;微生态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68-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在本院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以期能对抗生素进行合理使用。方法使用KB纸片扩散法来测定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的抗生素敏感性,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痰是分离出来的100株铜绿假单胞的主要来源,分布在神经外科和呼吸内科;保持铜绿假单胞较强抗菌活性而耐药率在30%以下的抗生素包括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等,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达69%,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达71%,且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也上升到44%。结论对于常用抗生素,铜绿假单胞有着非常高的耐药率,临床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单一药物或联合疗法,使细菌耐药性的增长得到控制。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抗生素 耐药率
  • 简介:腐木担子菌丝拮抗是真菌群发展的关键决定因素,同时菌丝拮抗已有研究,且其中大多集中在两种交互作用上,而不是像自然界中发生的多物种交互作用。不同时期真菌演替群间的三方交互作用模式在琼脂培养基上被建立,揭示了与真菌两两互作不同的三方交互作用结果。进一步研究显示,物种空间定位也影响交互作用的结果,两个竞争群中群边缘菌丝比两者之间的菌丝更易竞争成功。然而,麦芽糖培养基实验显示额外增添的营养并未影响两两相互作用的结果。拮抗策略的差异显而易见,比如原毛平菌索是竞争者的过度生长的结果,而毛韧革的菌丝是受抑制生长的结果,但这些策略与以往的研究报道不同,很可能是培养基质的不同导致的,今后可将不同的天然木质资源进行组合来验证。

  • 标签: 拮抗 群落动态 真菌 相互作用 木腐烂 多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科ICU常见的病原分布情况和耐药性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采用VITEK-60细菌检定仪对病原进行相关鉴定,并用K-B法对于药敏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相关测定发现主要的病原仍然为铜绿假单细胞金黄色葡萄球菌,而病原主要分离部分为呼吸道,占到总数的82.2%。革兰阳性球菌对于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最高而各类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于美罗培南以及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结论对于细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和反馈,对于延缓耐药性的产生以及合理的应用抗生素都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耐药监测 耐药性 药物敏感率
  • 简介:目的对分离自我国南、北方地区50株临床孢子丝进行菌种鉴定。方法分离菌株分别进行25℃恒温培养和玻片小培养,肉眼和镜下观察形态特征;同时提取菌丝相基因组DNA,用PCR分别扩增部分微管蛋白(β-tubulin)基因和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Ribosomal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ITS),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likelihood,ML)和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联合β-tubulin基因和ITS区域的系统发育树。结果结合形态学及系统发育分析,50株均鉴定为球形孢子丝(Sporothrixglobosa,S.globosa)。结论球形孢子丝是目前我国南、北方地区孢子丝病的主要致病菌种,为进一步明确我国孢子丝病致病菌种的分布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孢子丝菌 形态学 系统发育 球形孢子丝菌
  • 简介:目的:探讨儿科医院感染病原的耐药性特征,为儿科医师预防与治疗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系统查阅我院儿科医院感染患儿的病历并统计有关资料;微生物室实验操作遵循卫生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规范进行,无菌方式采集感染性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KB法检测,实验全程在室内质量控制的前提下进行。结果:共培养获得病原205株,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检测表明: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高达60%以上;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对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3代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性均接近或高于40%;而且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达38.8%,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和肺炎克雷伯细菌检出率达40.5%,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和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达12.0%、15.4%。结论:基层医院儿科医院感染现状值得高度关注,其病原菌种类繁多,耐药性严重,医院应提高防范意识,制定干预对策,力图降低医院感染现患率,控制儿科细菌耐药性快速增长的危险局面。

  • 标签: 儿科 医院感染 病原菌 抗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白色念珠引起腹泻的临床检验特点。方法择取96例白色念珠引起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顺序将96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是磷霉素钠治疗(参照组,共有48例)以及使用激素、抗生素、活剂等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共有48例)。结果经过临床检验,96例患者均为白色念珠引起的腹泻,研究组对症治疗获得的治疗效果较参照组好,p<0.05。结论白色念珠引起腹泻有特定的表现,要对患者进行及时、规范的临床检验,再依据检测的结果进行对症治疗,才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白色念珠菌 腹泻 临床检验
  • 简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大肠杆菌、鼠伤沙门氏及肠炎沙门氏为测试菌种,对从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mL.)的茎和叶中分离得到的36株内生真菌进行抑活性试验,并测定活性菌株的代谢产物和不同极性物质对测试病菌的抑活性。试验筛选出2株具有明显抑活性的内生真菌,它们的代谢产物和不同极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状芽胞杆菌的抑效果最佳,其中胞外多糖和正丁醇提取物的抑效果较好。

  • 标签: 西洋参 内生真菌 抑菌活性 胞外多糖 正丁醇提取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托咪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困难食道异物取出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依托咪、瑞芬太尼、复合全凭静脉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全凭静脉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两组麻醉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结果AB两组SBP(收缩压),HR(心率),手术前,手术中,术毕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在老年困难食道异物取出术全身麻醉中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 标签: 依托咪酯 瑞芬太尼 老年困难食道异物取出术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氟比洛芬在肾绞痛中的镇痛效果及临床护理观察。方法112例肾绞痛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氟比洛芬和杜冷丁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氟比洛芬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杜冷丁组,副作用无明显差异性。结论氟比洛芬治疗肾绞痛,使用快捷方便安全,镇痛作用平稳持久,能够明显缓解肾绞痛症状,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药物。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肾绞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地佐辛联合依托咪对无痛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无痛人流的116例早孕妇女为研究对象,依据所用麻醉药物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他们分别接受地佐辛联合依托咪麻醉、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分析两组孕妇的SpO2、HR、MAP、SAS评分、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孕妇的SpO2、HR、MAP、SAS等生命体征较为平稳,两组孕妇术后苏醒时间和SAS评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实验组孕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运用地佐辛联合依托咪麻醉方式镇静效果较好,各项生命体征较为稳定,且能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继续推广使用。

  • 标签: 无痛人工流产 地佐辛 依托咪酯 丙泊酚 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全麻患者为研究对象,用双盲随机数字法分为氟比洛芬组(F组)、地佐辛组(D组)和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组(FD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对应麻醉镇痛药物,观察各组患者全麻苏醒期间躁动、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及缓解情况等。结果3组患者的性别组成、平均年龄、平均体重以及麻醉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FD组0级躁动比例显著高于F组和D组(P<0.05);对1级以上躁动患者追加相应药物后均未出现过度镇静现象,但F组、D组分别有6例、3例患者镇静不足,均显著高于FD组(P<0.05)。D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F组和FD组。结论全麻苏醒期间使用氟比洛芬联合地佐辛镇痛具有显著效果,可明显降低呼吸抑制、苏醒延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地佐辛 全麻 苏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