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孕妇及新生儿B链球(GBS)的感染率及其对红霉素耐药的原因和药敏结果;了解GBS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集484例围产期孕妇阴道直肠拭予以及分娩后487例胎儿的咽拭子进行培养,然后鉴定细菌,做药敏实验和D实验,分析其药敏结果。结果:484例围产期孕妇GBS阳性为31例,其阳性率为6.40%;487例新生儿GBS阳性为5例,其阳性率为1.03%,两者的阳性率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结果显示青霉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对该菌株的敏感率为100.00%;而红霉素、克林霉素的敏感率仅为69.4%和61.1%,对两药同时耐药的菌株为22株并对D实验阳性的有2株。结论:临床应积极开展GBS常规检查,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及时用药,降低GBS的感染和耐药株的出现。

  • 标签: B群链球菌 孕妇 新生儿 D实验 红霉素 药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检测血分析及CRP在母亲阴道链球感染新生儿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母亲阴道链球感染新生儿纳入观察组,另取同期于我科住院分娩的50例非母亲阴道链球感染的新生儿纳入对照组。两组均行连续检测血分析及CRP检验。结果观察组CRP(t=9.76)、WBC(t=13.75)高于对照组(P<0.05)。连续检测血分析及CRP检测母亲阴道链球感染新生儿的诊断准确率为92%。结论连续检测血分析及CRP用于母亲阴道链球感染新生儿评估,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连续检测血分析 CRP 母亲阴道链球菌感染新生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羊败血性链球病是C群马链球兽疫亚种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细菌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高,给畜牧业养殖户带来经济上一定的损失。本文针对羊败血性链球病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此类疫病的诊断与治疗提出了可行性方案,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败血性链球菌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口腔变形链球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口腔变形链球分为12.5mT和120mT强度的静磁场加载组以及未加载磁场对照组,厌氧培养20h,从培养后第8h开始,每2h进行活菌计数。结果:12.5mT静磁场组变形链球活菌数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120mT静磁场组细菌活菌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2.5mT静磁场对口腔变形链球生长无影响,120mT静磁场抑制变形链球的生长。

  • 标签: 静磁场 变形链球菌 生长 菌落形成单位
  • 简介:目的:观察变异链球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形态学的变化,及对其葡糖基转移酶基因(gtf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旋转培养系统(rotarycellculturesystem,RCCS)建立模拟微重力细菌培养模型,将变异链球分为模拟微重力组和对照组。在37℃厌氧环境(80%N2,20%CO2)下培养24h,收集模拟微重力组及对照组菌体,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学变化;并通过Q-PCR方法检测模拟微重力对变异链球gtfB,gtfC,gtfD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图片显示,模拟微重力组细菌之间的不定形胶冻样物质明显少于对照组;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模拟微重力组细菌的荚膜部分减少,分裂状态下的细菌两极不对称。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变异链球gtfB、gtfC、gtfDmRNA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变异链球的超微结构有显著改变,对其gtfB、gtfC、gtfDmRNA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模拟微重力 变异链球菌 葡糖基转移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链球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APSGN患者40例,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40例患者中,以学龄儿童较为常见,为典型病例,经治疗后6-8周补体恢复正常。肾功能治疗后1-2周呈正常恢复,入院时双肾B超呈程度不等的增大,治疗4周后29例恢复正常,1例肾积水。结论针对急性链球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疗,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愈率。

  • 标签: 急性链球菌感染 肾小球肾炎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肺炎链球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门诊和住院596例患者中分离的158株肺炎链球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其对青霉素等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肺炎链球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结论本地区肺炎链球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肺炎链球耐药性较为严重,应加强对肺炎链球的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建立本地区肺炎链球的抗菌谱。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耐药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无病灶肺炎链球菌血症(OPB)的临床特征和适宜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深圳市儿童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儿内科病房39例符合入组标准的OPB患儿的病历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药敏结果、抗生素应用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OPB患儿发病中位年龄2岁4个月,74.4%(29/39例)的患儿年龄6个月~3岁;平均总热程3.69 d(1~14 d),平均住院时间6.74 d;89.7%(35/39例)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5×109/L,76.9%(30/39例)的患儿C-反应蛋白升高,38.9%(14/36例)的患儿降钙素原>2 mg/L;住院期间患儿均接受静脉抗生素治疗,初始抗生素选择:头孢呋辛[11例(28.2%)]、阿莫西林舒巴坦钠[10例(25.6%)]、头孢曲松钠[7例(17.9%)],美洛西林舒巴坦[6例(15.4%)];抗生素治疗平均1.4 d后热退,平均静脉抗生素疗程6.2 d;药敏结果提示青霉素不敏感率为46.2%,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不敏感率分别为22.2%、10.3%、17.9%,红霉素100.0%耐药,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未发现耐药。结论OPB好发于6个月~3岁婴幼儿,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耐药率低,对于免疫力健全的儿童抗生素治疗后热退快,预后好。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菌血症 治疗 儿童
  • 简介:受冬季气候的影响,行唐县大部分羊只普遍发生以呼吸困难、咳嗽、体温升高、后肢瘫软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该病在相邻县区也普遍发生,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经济损失。笔者现将诊治的一例绵羊链球与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的病例介绍如下,愿与同仁共同商榷。

  • 标签: 绵羊链球菌病 混合感染 胸膜肺炎 诊治 冬季气候 呼吸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无乳链球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9例新生儿无乳链球败血症病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组(≤7 d)和晚发型组(>7 d),回顾性分析患儿相关资料。结果29例新生儿无乳链球败血症占同期所有新生儿败血症的10.8%。阴道分娩23例(79.3%),剖宫产6例(20.7%);早发型组18例(62.1%),晚发型组11例(37.9 %)。早发型组合并肺炎的比例高于晚发型组(83.3%比36.4%),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比例低于晚发型组(33.3%比81.8%),住院天数少于晚发型组[(16.17±9.33)d比(36.73±27.43)d](P均<0.05)。外周血白细胞升高9例(31.0%),降低15例(51.7%),C-反应蛋白升高18例(62.1%),降钙素原均高于正常。所检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头孢噻肟的敏感率10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30.0%、31.0%、24.1%。28例患儿为两种抗生素联合抗感染治疗。治愈22例(75.9%),好转出院3例(10.3%),放弃治疗死亡4例(13.8%),1例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无乳链球是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病原菌之一,不同发病时间患儿合并症不同。外周血白细胞降低、降钙素原升高在新生儿无乳链球败血症感染中敏感性较高。青霉素和(或)头孢类抗生素为首选药物,危重者采用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

  • 标签: 新生儿 败血症 无乳链球菌 并发症 治疗
  • 简介:肺炎链球(Streptococcuspneumoniae)感染可导致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及败血症等。自1967年分离到首株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以来.耐青霉素肺炎链球株逐年增加。同时,对其他8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克林霉素和氯霉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逐年增高。肺炎链球所致的高耐药率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引起了广泛关注。现就肺炎链球耐药机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耐药机制 耐药基因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159例米勒链球群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159例中男性者103例(64.8%),未成年者(<18岁)19例,年龄(8.1±5.3)岁;中青年者(18~64岁)113例,年龄(45.5±13.1)岁;老年者(≥65岁)27例,年龄(74.7±8.6)岁。致病菌群为咽峡炎链球97例(61.0%)、星座链球55例(34.6%)、中间链球7例(4.4%)。感染累及部位较多者为腹腔(44例,27.7%)和胸部(19例,11.9%)。未成年、中青年患者最常见的感染脏器均为阑尾[12例(12/19)和(21例(18.0%)],老年患者为肺部[9例(33.3%)]。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同时对病灶进行穿刺引流(21例,13.2%)或手术清创(104例,65.4%)后,157例(98.7%)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链球菌群,米勒 病理状态,体征和症状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检测点滴型银屑病患者血清抗链球溶血素“O”(ASO)水平及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mRNA表达,探讨链球感染与点滴型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胶乳凝集法检测血清ASO水平;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LR2mRNA表达。结果银屑病组ASO阳性率和TLR2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银屑病患者ASO阳性者TLR2mRNA表达水平高于ASO阴性者(P〈0.05)。结论链球感染可能通过1u也基因表达上调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银屑病 TOLL样受体2 抗链球菌溶血素“O”
  • 简介: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牙菌斑生物膜是龋病发生所依赖的微环境,是龋病的始动因子。变形链球是目前公认的主要致龋菌,寻找有效的对抗变链菌生物膜的方法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在物理、化学及生物三个层面对变形链球生物膜的清除方法加以综述,旨在为龋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 标签: 变形链球菌 生物膜 生物膜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无乳链球败血症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23例GBS败血症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无乳链球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药敏及疗效。结果23例无乳链球败血症患儿中早发型7例,晚发型16例;临床表现体温异常11例,呼吸出现急促、暂停或呼吸困难11例,黄疸17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11例;其中早发型败血症患儿出现呼吸异常的比例显著高于晚发型组患儿,而晚发型败血症患儿出现体温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早发型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敏实验显示无乳链球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无乳链球败血症患儿临床表现多有发热、呼吸异常和黄疸,合并脑膜炎的多为晚发型败血症,治疗首选青霉素。

  • 标签: 无乳链球菌败血症 新生儿 临床特征 耐药率
  • 简介:摘要停乳链球似马亚种(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 subspecies equisimilis,SDSE)为C组或G组β溶血性链球,常定植于咽部、胃肠道、尿道和女性生殖道,可导致败血症、蜂窝组织炎、化脓性关节炎、坏死性筋膜炎、脑膜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现回顾性分析3例SDSE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3例患者均为社区获得性感染SDSE,既往有心房颤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史,主要症状为发热。2例患者伴有下肢皮肤红肿,1例伴有脑梗死与眼内炎。抗菌药物治疗后好转。SDSE血流感染好发于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发热、皮肤软组织炎症为主要表现,治疗应首选青霉素。

  • 标签: 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 血流感染 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