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由明惠参与创作的日本高山寺藏绘卷『華厳宗祖師絵伝』是涉及朝鲜古代佛教史的日本绘卷艺术的经典之作。明惠不仅在该绘卷中描写了善妙,还将自己有关善妙的梦境记录下来。贞应二年(1223),明惠为在“承久之乱”中失去丈夫的贵族女子建造尼寺时,刻意将寺院取名为“善妙寺”。本文拟以『華厳宗祖師絵伝』、『夢記』以及善妙寺为中心,考察明惠所描绘的善妙这一人物形象特点以及接受善妙故事背后的女性救济

  • 标签: 明惠 善妙 女性救济
  • 简介:托尔斯泰对宫本百合子的处女作《贫穷的人们》的创作具有重大影响,这种观点已然得到诸多评论家和作者本人的确认。但是,宫本百合子究竟受到托尔斯泰哪些作品的直接影响,始终停留在猜测与臆想阶段。通过对比研究托尔斯泰的作品和《贫穷的人们》,可以发现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不仅给予了宫本百合子思想上的支撑,其作品《一个地主的早晨》更是为《贫穷的人们》提供了写作模板。另一方面,宫本百合子也并非完全照搬托尔斯泰的模式,《贫穷的人们》同样呈现出不同于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特质,完成了从接受到变异的转换。

  • 标签: 贫穷的人们 一个地主的早晨 托尔斯泰 宫本百合子 人道主义
  • 简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许多院校的日语专业开设了经贸文选课,也有的在原有的报刊选读中选进了有关经贸的文章作为教学材料。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本栏目本期刊登一篇有关经济的述评。望广大读者继续对本栏目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 标签: 世界新秩序 日本企业 国际经济 大流行 自由化 安全保障
  • 简介:近读一篇针砭不正之风的杂文,题为《谈变通》。该文给“变通”下的定义是:改变原则,以求通得过。此定义似乎也可用来解释翻译中的变通,即改变原语的结构形式,使译语得以通达。变通所以成为翻译中常用的手段,主要由于三方面的需要:语法需要,表达需要,沟通不同文化的需要。变通包括许多内容,如词语转换等,本文只讲翻译中的隐显变换。

  • 标签: 使译 隐显 汉语成语 对应词 求通 汉语句子
  • 简介:李白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他的一首五言绝句"静夜",千百年来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其流传之广几乎可以说已达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故乡."全诗古朴优美,通俗自然,而且四句诗浑然一体,天衣无缝,仿佛不是人工所作,真令人不忍心改动诗中任何一字一句.

  • 标签: 明月 李白 诗人 五言绝句 《静夜思》 通俗
  • 简介:在笔者提出的翻译的三项原则中,其中有一项是“汉”(和)化”。什么是汉化?钱钟书在1964年发表的《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指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别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

  • 标签: 文中 功能对等 从一 日语学习 十七世纪 中日交流
  • 简介:赵明熙的短篇小说《洛东江》作为殖民地时期阶级文学运动的代表性作品,被视为向无产阶级文学(KAPF)"第一次转向"的象征性作品。主人公朴成运曾试图去模仿殖民者"日本"的文化,然而终究还是未找到归属感,在本土文化和殖民文化之间彷徨,最终决定通过拒绝殖民主义意识形态以及找回殖民地以前他们的过去来进行反抗。由此朴成运通过洛东江这一民族空间深化了自己的民族意识并看到其中深层的阶级问题。从阶级论来看,可以通过对阶级矛盾的分析找出韩国当时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源,从这一层面上,本文试图从后殖民主义角度以霍米·巴巴关于混杂性的理论,结合阶级中心目的论社会主义叙事对该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混杂性是如何推动主人公意识到民族问题并最终看到其中深藏着的根本原因——阶级问题的。

  • 标签: 赵明熙 《洛东江》 混杂性 后殖民主义思想 阶级意识
  • 简介:“OPI日语口语教学模式”是我校教学改革项目“基于OPI测评方式的日语口语教学法研究”中提出的主要教学改革内容。其主要原理是为达到外语口语学习的应用性目标,把OPI测评方式的方法、手段应用于日语口语教学课堂;同时,利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方法中,“协作学习”的优势来弥补OPI教学模式在课堂效率方面的不足;最后指出继承现有外语教学方法中重视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基础能力培养等优良传统的必要性。在实践中实现了先进的教学理论与积极的教学改革、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

  • 标签: 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OPI 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