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将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急诊接收的4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参照组,每组20例。为参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为研究组患儿应用康复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中应用康复护理模式,不仅能够促进患儿快速的康复,还能改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好感度,从而促进护患之间的和谐发展。

  • 标签: 小儿高热 惊厥患儿 康复护理
  • 简介:种公猪发病高热对精子生成的影响,国内报道不多,但生产中却常遇到,种公猪发病高热后,精液品质显著下降,并出现死精无精时期,自然交配的公猪,一段时间配种母猪均不受胎。我于2003年曾对一头发病高热的种公猪,治愈后精液品质进行检查观察。

  • 标签: 精子生成 种公猪 高热 发病 精液品质 自然交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发生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32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体会。结果小儿高热惊厥发病年龄以3个月—5岁最多见,以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占78.1%,其次为中毒性脑病占12.5%,有癫痫病史的占9.4%,本组32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早期发现惊厥先兆可减少惊厥的发生,及时迅速控制高热惊厥,保持呼吸道畅通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关键。

  • 标签: 小儿 高热惊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小儿高热惊厥(FC)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12月至2010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146例。经治疗后出院,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进行FC问卷调查,随访时间1-3年,平均(1.8士0.6)年。将复发的36例FC患儿设为观察组,无复发的11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比较FC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温、惊厥类型、脑电图异常情况(表现为散在慢波增多,双侧不对称)、贫血、血钠浓度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46例高热惊厥患儿,FC中复发率为24.66%(36/146),复发的36例中,19例有1次复发,11例有2次复发,5例有3次或3次以上复发,1例有复发7次,平均(1.7±0.7)次。4例转为癫痈(11.1%,4/36)。观察组的年龄(20.5±2.3)月、体温(38.2±0.4)℃、复杂型FC例数13例(36.1%)、脑电图异常例数15例(41.7%)、贫血17(47.2%)、血钠浓度(10.2±2.3)mmol/L,较对照组的(39.1±0.8)月、(39.5±0.5)℃、20例(18.2%)、21例(19.1%)、25例(22.7%)、(15.6±2.8)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C复发率较高,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对生存质量及预后有不良影响,因此对具有复发危险因素的患儿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复发,对于降低小儿高热惊厥造成脑损伤及癫痈、智力功能低下等不良后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复发相关因素
  • 简介:一、历史的回顾关于猪高热病的防治,发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医界防治乙脑流行的一件事,值得我界参考。当时中国中医研究院刚刚成立(1955年),石家庄流行乙脑,中医界采用近代名医张锡纯弟子郭可民的经验以清热,解暑、养阴法用白虎汤、白虎加入参汤防治取得良效。1956年7月,北京流行乙脑,生搬硬套郭氏经验效不显著,于是中医研究院组织专家实地调查研讨,专家组成员四川晋京名医蒲辅周先生提出:1955年石家庄流行乙脑时气候燥热,证也显燥热,故用白虎汤可取良效。1956年北京多雨潮湿,乙脑之发为暑湿所致,症见高热无汗,渴而不欲饮,苔白腻或黄腻、腹泻,脉浮濡数,故石家庄经验不能奏效,须针对偏湿之证先用芳香开窍药宣解湿热(如藿香、佩兰、郁金、荷叶、黄连、香薷),从而使疗效大大提高。随后(1957年)蒲氏又总结了乙脑防治的辛凉透邪、逐秽通里、清热解毒、开窍豁痰、镇肝熄风、通阳利湿、生津益胃、清燥养阴等系列原则和方法(共8法66方,详参蒲氏弟子中医研究院薛伯寿著《继承心悟》)。

  • 标签: 高热病 防治 中兽医 清热解毒 研究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措施。方法取医院收治的5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护理、护理用药以及高热护理等,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5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治疗与护理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对住院5~10d内患儿临床,其中54例患者都痊愈康复,且未再复发。2例患者,因病情过重,需注射抗生素治疗。结论针对性护理方式的引入,对护理小儿高热惊厥患儿,能够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在实践中推广。

  • 标签: 小儿 高热惊厥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选取2003年4月2日接诊的一例核辐射高热患者进行中医诊断,针药并施治疗经验,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总结。

  • 标签: 核辐射 高热症
  • 简介:目的观察小儿高热惊厥之后的急救措施,进一步梳理我院开展该病患儿急救护理的流程。方法选择了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我院急救的高热惊厥患儿26例,进行其病例档案的整理和后期家长随访。结果急救护理之后,患儿家长情绪得到了有效疏导和控制,其满意度提高,体温恢复正常。结论本院开展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小儿高热惊厥,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操作流程。

  • 标签: 高热惊厥 急救 体温 满意度 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高热惊厥整体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68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入院编号,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各34例,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整体护理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有利于减少小儿高热惊厥症状的持续时间,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 高热惊厥 整体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是大脑皮层功能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暂时性功能紊乱或神经细胞异常放电所致,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毒性痢疾等,以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占首位,发病在六个月-六岁之间,发热多在体温骤升之时,此时积极控制对防止高热惊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应该充分重视发病前、发病中和发病后的三个阶段的处理工作,这对控制发作减轻病痛和减少并发症都起到一定作用。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急救护理的具体效果和实际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高热惊厥患儿64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2例,1组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急救护理;2组为观察组,使用优质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高热惊厥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率依次为3.14%和21.8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优质急救护理能减少小儿高热惊厥的复发率,可在各大医院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急救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特征、治疗以及预后,进一步做好预防及治疗工作;方法对医院儿科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36例高热惊厥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6例患儿治愈出院。随访一年3例患儿出现智力障碍,1例转化为癫痫,再次发作18例(13.24%)。114例患儿预后良好(83.82%);结论加强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观察与积极预防,能降低该病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将其对患儿的危害降到最低。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治疗及预防
  • 简介:高热惊厥,相信很多妈妈都听说过。但就像我,如果不是在孩子2岁时亲身经历,那么到现在我都不能清楚地说出什么是高热惊厥,应该怎么处理。我想用自己的经历给大家提个醒,我们一起做有准备的妈妈,共同保护孩子的健康!

  • 标签: 惊厥 高热 孩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方法、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急诊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2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物理及药物降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药物镇静、实施保护性安全措施及精心护理,26例患儿高热惊厥均达到迅速控制,门诊留察12-24h出院,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上常见急症,医护人员应迅速实施有效物理降温、药物镇静等有效控惊厥措施,同时,要做好患儿家长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工作,把患儿高热惊厥消灭在萌芽状态。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急救 护理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 87例患儿高热惊厥的病因,救治的重点及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月期间,我院儿科救治的高热惊厥患儿共 87例。入院后给予健康教育,着重进行家庭护理知识宣教;出院后全部随访 6个月。结果:年龄 6个月~ 3岁, 72例,占总例数的 82.76%, 3岁~ 5岁, 15例,占总例数的 17.24%。病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是肠道感染和肺部感染。治愈 78例,好转 9例。随访发现,行家庭护理的小儿,其再次惊厥的发生率低于未行家庭护理的小儿。结论:急救重点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快速止惊,及时降温及吸氧,加强护理。尤其是科学的家庭护理可以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使小儿平稳度过惊厥易发年龄段。

  • 标签: 小儿 高热惊厥 急救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