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脑缺血大鼠海马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5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对照组、3-AB组,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对照组及3-AB组的海马CA1区TNF-a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增高(均P<0.01);与脑缺血对照组比较,3-AB组海马CA1区TNF-a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PARP抑制剂3-AB能明显降低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炎性因子TNF-a和MMP-9的表达水平,提示其有减轻炎症反应及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脑缺血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3-氨基苯甲酰胺 肿瘤坏死因子-a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牙龈出血患者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西帕依固龈液进行治疗,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牙龈出血及菌斑抑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本院接诊的120例牙龈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60例行常规护理措施,设为对照组;另60例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设为观察组。分别于护理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及菌斑指数(PLI)进行评估,并对患者进行依从度的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GI指数(2.15±0.26)、SBI指数(2.29±0.33)及PLI指数(2.08±0.2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6±0.31)、(2.62±0.40)、(2.41±0.3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35,4.929,5.624,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度良好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75,P<0.05)。结论对牙龈出血患者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时可从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以及用药护理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干预措施,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牙龈出血病症,且达到了较高的依从度,可推广使用。

  • 标签: 牙龈出血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西帕依固龈液 护理干预 菌斑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及其联合顺铂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初步验证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鸦胆子油乳及其联合顺铂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半定量RT-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人卵巢癌SKOV3细胞中Caspase-3、NF-κB/P65及Bcl-2的表达差异。结果鸦胆子油乳及顺铂两者联合对SKOV3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两者单独应用。与对照组相比,鸦胆子油乳组、顺铂组、联合组NF-κB/p65、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aspase-3表达量明显升高,各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鸦胆子油乳、顺铂及其两者联合均具有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NF-κB/P65因子从而调控其下游凋亡相关因子Bcl-2的表达来实现的。

  • 标签: 鸦胆子油乳 顺铂 卵巢癌 SKOV3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酶抑制剂(ACEI)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并分析TGF-β1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112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ACEI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期间内平均α-微球蛋白、β-微球蛋白(β-MG)、TGF-β1、血浆白蛋白及免疫功能检及血浆中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α-微球蛋白和β-MG分别为(4.52±0.13)mg/L和(6.04±0.27)mmol/L,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5.83±1.29)mg/L和(8.55±0.41)m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GF-β1为(6.11±0.04)μg/L,低于对照组治疗后(6.78±0.09)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血浆白蛋白为(26.12±1.24)g/L,高于对照组(20.58±1.3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G、CD3+、CD4+/CD8+和NK分别为15.40±0.72、64.58±1.01、1.40±0.03和23.96±0.3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分别为(0.17±0.06)mg/L和(98.42±5.3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I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能够有效改善肾病综合征,降低血浆黏度和TGF-β1水平,并提高其免疫功能。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激素类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目的体外研究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Everolimus,RAD001)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增殖的改变,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MTT法检测依维莫司1nmol/L对PC-3细胞株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检测维莫司对PC-3细胞株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依维莫司干预PC-3细胞株后,p-4E-BP1和p-P70-S6K表达情况的改变。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实验所得数据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MTT结果显示,依维莫司可抑制PC-3细胞株的增殖,且随着药物干预时间的延长,抑制率逐步增大(P<0.01);FCM结果显示,随着药物干预时间的延长,G0/G1期的细胞百分比逐步升高,S、G2/M期的细胞百分比逐步降低,使绝大部分PC-3细胞被中断在细胞周期的G0/G1期(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随着药物干预时间的延长,p-4E-BP1和p-P70-S6K的表达逐步被抑制(P<0.01)。结论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能够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中的mTOR被抑制,继而抑制了其下游的翻译抑制因子eIF-4E结合蛋白1(4E-BP1)和核糖体蛋白P70-S6K的磷酸化有关。

  • 标签: 依维莫司(Everolimus,RAD001) mTOR 前列腺癌 PC-3细胞株 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免疫抑制剂局部注射治疗与口服药物治疗弥漫性甲状腺炎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弥漫性甲状腺炎合并甲亢患者8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地塞米松联合环磷酰胺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常规抗甲亢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甲状腺体积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甲状腺体积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甲状腺体积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T3以及FT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TSH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T3以及FT4水平降低更加显著,TSH水平升高更加显著(P<0.05)。结论与口服药物治疗比较,甲状腺内注射免疫抑制剂治疗弥漫性甲状腺炎合并甲亢患者的疗效更加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腺 甲亢 免疫抑制剂 地塞米松 环磷酰胺
  • 简介:【摘要】随着免疫抑制剂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的广泛应用,在使用中引起的内分泌疾病逐渐在临床治疗中被发现。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是一种免疫受体,作为抗肿瘤药物治疗恶性肿瘤,但以爆发性1型糖尿病(FT1DM)为罕见且危重的不良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就1例PD-1抑制剂治疗所引起的爆发性1型糖尿病罕见病例为例,对此类疾病从发病机制、致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进行文献归纳与总结,引起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的重视,并能积极的制定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糖尿病 爆发性1型糖尿病 程序性细胞死亡-1 PD-1抑制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贝伐珠单抗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间收治66例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同时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俩和顺铂胸腔灌注治疗)、实验组(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癌胚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胸腔积液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癌胚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胸腔积液均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相较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更理想,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贝伐珠单抗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顺铂胸腔灌注 肺腺癌 恶性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特异性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与大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40例对照组和80例IGR者(其中IGR者40例,合并大血管病变者40例)血清中的MMP-9和TIMP-1的水平,分析其与大血管病变危险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大血管病变组血清中MMP-9、TIMP-1的水平显著高于单纯IGR组和正常对照组。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MP-9与总胆固醇(TC)、餐后2小时血糖(P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中层内膜的厚度(IMT)呈正相关;TIMP-1与总胆固醇(TC)、颈动脉中层内膜的厚度(IMT)呈正相关。血清MMP-9、TIMP-1、总胆固醇、餐后2小时血糖是IGR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中MMP-9、TIMP-1水平的检测对监测IGR及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糖调节受损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孔吸附树脂提纯绞股蓝黄酮类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乳腺肿瘤MCF-7细胞株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浓度为25、50、100、200和400mg/ml大孔吸附树脂提纯绞股蓝黄酮类化合物培养液分为五组:A、B、C、D和E组。A、B、C、D和E组均作用于体外传代培养对数生长期乳腺肿瘤细胞株MCF-7细胞24h;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五组各对乳腺肿瘤细胞株MCF-7的生长抑制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五组各对乳腺肿瘤MCF-7细胞株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mRNA的相对表达量。

  • 标签: 绞股蓝 黄酮类化合物 大孔吸附树脂 乳腺肿瘤 MCF-7细胞 MTA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甲氧氯普胺联合氯丙嗪与地塞米松和昂丹司琼预防FILFOX4方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使用止吐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接受FOLFOX4方案化疗的结肠癌患者88例,按照化疗前所用的止吐方案分为A组46例,B组42例。A组化疗前30分钟甲氯普胺20mg、地塞米松1Omg、氯丙嗪25mg肌内注射,B组化疗前30分钟昂丹司琼8mg静脉滴注。结果AB两组的抑制恶心有效率分别为95.65%,88.10%。止吐的有效率分别为93.48%,83.33%,有显著性差异(P<O.05),不良反应分别为13.04%,11.90%,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果甲氧氯普胺联合氯丙嗪地塞米松是防止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 标签: 甲氧氯普胺 氯丙嗪 地塞米松 昂丹司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痹宁汤抑制TRPV1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改善痛风性肾病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此次实验对象为10只健康SD大鼠与30只ICR小鼠,体外实验培养小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NKR-52E),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香草酸亚型1(TRPV1)、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磷酸化Caspase-1、GSDMD、GSDMD-N蛋白。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在IL-1β、IL-18、TRPV1、Caspase-1、磷酸化Caspase-1、GSDMD及GSDMD-N蛋白表达水平,含药血清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痹宁汤通过抑制TRPV1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的发生,可减少肾小管内炎症因子的释放量,减轻痛风性肾病炎性损伤,TRPV1蛋白为临床防治痛风性肾病损伤提供新靶点。

  • 标签: 痹宁汤 痛风性肾病 炎性损伤 TRPV1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新发心房颤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58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替米沙坦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盐酸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和心脏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为6.90%,对照组为10.3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脏功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均可有效治疗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疗效相当,对于新发心房颤动的预防疗效确切,两种药品均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心房颤动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将DPP4抑制剂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分析对其血糖指标、血脂指标、胰岛素、瘦素、SAA以及白细胞介素的影响作用。方法本文参与研究的资料是2015年4月至2017年7月本院纳入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方法为随机法,每组50例入组,常规治疗用于2组,安慰剂用于参照组,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用于实验组,统计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参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胰岛素水平比较于实验组2型数据,P<0.05,证明数据检验的统计学意义,参照组患者的瘦素水平、SAA水平、白细胞介素-2水平、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较于实验组2型数据,P<0.05,证明数据检验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DPP4抑制剂治疗可以改善其血糖指标、血脂指标、瘦素,明显降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并对相关炎症反应进行抑制

  • 标签: DPP4抑制剂 2型糖尿病 胰岛素 瘦素 SAA 白细胞介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实施DPP-4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140例,70例实施DPP-4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者为观察组,70例实施二甲双胍治疗者为对照组,评估两组糖脂代谢和微炎症状态。结果组间患者治疗后的糖脂代谢指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微炎症状态较比对照组更加理想,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实施DPP-4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更好的改善糖脂代谢和微炎症状态,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 DPP-4抑制剂 二甲双胍 糖脂代谢
  • 简介:目的了解2008--2009年南宁市人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遗传进化特征,探讨NA基因潜在的抗原位点和活性位点(抑制剂耐药性位点)变异规律。方法提取2008--2009年20株H1N1流感病毒RNA,采用RT—PCR扩增病毒NA基因后进行序列测定,通过CTLPred软件预测NA基因上潜在的抗原位点,并对NA分子进化和其重要功能位点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将20株H1N1流感病毒毒株与北半球疫苗推荐株A/Solomon/3/2006和A/Bris—bane/59/2007构建进化树,NA进化树共分成3个类群,10株2008年H1N1流感病毒毒株聚集成分支Ⅱ,10株2009年毒株与疫苗株A/Brisbane/59/2007聚集成分支I,A/Solomon/3/2006则独立形成1个分支(Ⅲ)。2008年毒株抗原位点替换频率较高,相对于A/Solomon/3/2006氨基酸替换分布在不同的3个区域的3个位点,分别是N64H、Y100H、L367I;2009年度的毒株抗原决定簇位点相对保守。在已知NA的酶活性位点中,2009年所有毒株均在275位点发生了H〉Y的突变,而这种变异在2008年的毒株中未有出现。结论A/Solomon/3/2006落后于2008年毒株,A/Brisbane/59/2007对应的疫苗在2009年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大量H275Y耐药株的出现提示在流感病毒监测中应密切关注其耐药位点的变异。

  • 标签: 流感病毒 H1N1 神经氨酸酶 抗原位点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