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物权对债权不享有优先权,顺位优先之物权、特种债权、担保债权、预告登记人债权之优先效力,与债务人就债权标的所在物存在共有关系

  • 标签: 优先权概念
  • 简介:通常认为,法律渊源就是法律规范在形式上的表现。本文则试图突破惯常的理解,将法律渊源融入民法学方法论范畴,从法律解释及法律适用的层面,以立体的、动态的视角探究民事法律渊源的实质内涵及运用手段。作者认为,所谓裁判无非是希冀获得一种最利于实现理性和正义的解决方法,而不是只为获得立法者的成文法律规范在其文本实现上的满足。因此,文章将法律原则、习惯、道德律、学理等均作为扩张的民法渊源加以对待,并且就其适用的具体方面进行了阐述。

  • 标签: 民事法律 法律渊源 民法学方法论
  • 简介:<正>1.一律采用页下注,每页重新编号。全书统一。2.引用他人著作应依次标明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页码。第一版的著作无须注明版次。例如:①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版,第158~161页。②齐树洁主编:《民事司法改革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版,第2页。3.引用他人论文,应依次标明作者、论文题目、报刊名称、刊期(或日期),但不必注明页码。例如:①周一良:《关于崔浩国史之狱》,载《法学研究》1982年第4期。②谢重光:《略论唐代寺院、僧尼免赋特权的逐步丧失》,载何兹全主编:《五十年来汉唐佛教寺院经济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4.引用译作,应依次标明国籍、原作者、著作名称、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页码。例如:[美]罗伯特·C.埃里克森:《无需法律的秩序——邻人如何解决纠纷》,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4页。5.转引他人著作的注释方式,例如:

  • 标签: 注释规范 页下注 民事程序 魏晋南北朝史 唐长孺 中国政法大学
  • 简介:我国法律关于民事检察制度的规定存在不完善之处,应该强化检察机关在民事审判中的检察监督职能,除抗诉权外,还应赋予检察机关发现错误权,包括调卷权、听审权、调查权;建议纠错权;提请惩戒权;立案、侦查权等。

  • 标签: 民事检察 抗诉 审判监督
  • 简介:民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1.1环境污染概论……………………………………………………………………11.2民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2.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22.1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32.2我国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归责原则…………………………………………32.3制定《公害防治法》促进可持续发展……………………………………52.4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52.4.1违法性与否作为构成要件的不合理性………………………………………52.4.2污染环境的损害事实作为构成要件的不合理性……………………………72.4.3因果关系………………………………………………………………………82.4.3.1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举证责任转移、因果关系推定……………………83.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方式………………………………………………103.1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103.1.1三种民事责任方式在环境案件中的适用………………………………113.2赔偿损失………………………………………………………………………123.3恢复原状………………………………………………………………………12结 ,2.4.2污染环境的损害事实作为构成要件的不合理性国内很多的学者都把污染环境的损害事实作为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而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是以消除污染危险、排除污染行为

  • 标签: 民事责任之我见 环境污染民事责任
  • 简介:证据交换是民事审前程序的核心,亦称证据开示。目前我国的审前证据交换制度在立法上没有确认和具体规范,仅靠司法解释中几个相关法条指导,实践中问题严重。随着诉讼事件不断激增,故须在法律上将民事证据交换制度给予确认,以便提高诉讼效率。

  • 标签: 证据交换制度 规则完善 范围和方式
  • 简介:  民事诉讼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称原告和被告,在民事诉讼中提起诉讼的不能称,而在民事诉状中一般没有要求案由这一项

  • 标签: 写起诉状
  • 简介:合伙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一种重要的企业形式,但关于其在民事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学者之间仍持不同的见解。合伙具备了一个民事主体所具有的事实标准或条件,民事主体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产物,法律应当赋予其独立的法律人格,从而成为自然人、法人之外的第三民事主体。

  • 标签: 合伙 权利能力 民事主体
  • 简介:证据共通原则具有公正和效率两大价值,其确立基础在于自由心证主义,因为客观的事实只有一个,法官应当自由地根据共通的证据对同一事实做出相同判断。证据共通原则与辩论主义并不矛盾,二者适用于不同的领域。在适用证据共通原则的前提下,证据调查程序的阶段不同,证据能否撤回的结果不同。

  • 标签: 证据共通原则 自由心证 辩论主义
  • 简介:)法律事实是法官以诉讼各方提出的证据和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为根据所认定的案件事实,  四、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  司法实践中,即我们说的法律事实

  • 标签: 司法改革 改革监督
  • 简介:民事诉讼的价值问题分析是研究民事诉讼法学理论最不能忽视的问题,在市场经济驱动下,各个研究主体对法的价值认识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不同见解。本文首先介绍了早期西方的几种关于民事诉讼程序价值的理论分类,其次介绍了我国现存的几种主要的理论学说,最后介绍了我国民事诉讼法几种价值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调和。

  • 标签: 程序 实体 价值 民事
  • 简介:民事诉讼中,对于当事人的起诉,国外大多数国家实行立案登记制度,我国实行程序审查和实体审查相结合的立案审查制度。这种制度存在很多弊端,有人主张废除该制度,实行立案登记制度。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对现行程序审查和实体审查相结合的立案审查制度进行改良而不是全盘否定,似乎更符合我国的国情。

  • 标签: 立案登记 立案审查 程序审查 实体审查
  • 简介:它所要求的案件事实是证据所证明的事实,在此基础上认定的法律上认为是真实的事实,在法官审查证据认定事实的过程中

  • 标签: 民事案件证明 证明标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民事权利本质之争的三学说中,“利益说”体现了保护的目的,“法力说”则在明确保护目的的同时,强化了法律的实际应用,均不能揭示权利的固有属性,唯有“意思说或自由说”涉及主体意志的实现资格反映了权利本质。但权利创设离开法律这一媒介则与现实不符。而探究权利本质的目的主要在于准确理解法律与权利的关系,以及明确法律设置权利及其赋予权利主体享有权利的价值所在。

  • 标签: 权利本质 意思 自由 利益 法力
  • 简介:民法是民事生活的百科全书。民事生活具有民众性、民间性、民生性、民族性、民俗性、民主性、伦理性和自然性,民事生活不尽是市场生活、不同于政治生活、不等于社会生活。民事生活的特性决定着民法典的属性,民法典是民事生活的典范。民法典要与民事生活齐头并进,在坚持人本、平等和自由等核心要素的同时,积极反映时代精神和时代要求。

  • 标签: 民事生活 民法 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