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对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血液流变学异常的心脑血管病人采用银杏达莫注射静滴治疗,用药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治疗前后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液粘度、血沉方程K值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银杏达莫注射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等功效。

  • 标签: 银杏达莫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 作者: 杨青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7-03-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
  • 机构:[摘要]目的:研究在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采取甲钴胺联合丹红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62例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1例,采取甲钴胺单独治疗为参照组,采取甲钴胺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为联合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对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症状改善情况等方面对比参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均存在意义(P<0.05)。结论:将甲钴胺联合丹红注射液疗法应用在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疗效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庆大霉素注射眉弓下注射结合中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观察。方法眉弓处常规消毒,抽取硫酸庆大霉素注射1毫升(4万单位),从眉梢处进针平行于眉弓至眉头,边退针边注药,使药液均匀的分布在眉弓区,一日一次。症状较重者,口服祛风清热汤加减。结果共治疗56例患者56只眼,症状轻者注射2-5次即可治愈,4只眼呈地图状角膜炎,共注射6-14次,口服中药后好转。治愈率92.86%,有效率100%。结论此方法与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相比,不仅减少了药物对球结膜刺激引起的不良反应,而且患者易接受,用药量大,注射后有效血浓度维持时间长。

  • 标签: 庆大霉素 中药 角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脑钠肽(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随机把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78例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心脉隆注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作疗效比较,疗程为14d。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浆BNP、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处理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 标签: 冠心病心力衰竭 心脉隆注射液 脑钠肽(BNP)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丹参注射预防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7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用药的不同将本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不给予其他药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粘稠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栓生成几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粘稠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的比较结果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血栓形成几率为8.6%,对照组血栓形成几率为28.5%;两组数据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预防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丹参注射液 普外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2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布地奈德混悬雾化吸入进行治疗,联合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联合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FEV1、FVC以及FEV1/FVC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患儿治疗后FEV1、FVC以及FEV1/FVC提高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 标签: 孟鲁司特钠 布地奈德混悬液 哮喘急性发作 小儿 临床疗效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针刀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关节中前列腺素(PGE2)表达的影响,探讨小针刀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中PGE2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中PGE2的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治疗组下降尤为明显(P<0.01)。结论小针刀疗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关节中PGE2的水平。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小针刀疗法 PGE2 关节液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中心通常使用标准透析温度(如36.5 ℃)为所有患者提供维持性血液透析,而使用低温透析(如36.0 ℃或更低)是否可降低心血管相关死亡或住院风险尚不清楚。该研究是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的一项务实、双臂、平行、注册、开放标签、整群随机的优效性试验(MyTEMP)。研究纳入84个可以提供特定干预措施的血液透析中心,每个中心每周至少向15例患者提供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采用协变量约束随机化将84个中心分为两组,一组(42个中心)使用个性化冷却器透析(护士将透析温度设定为低于每例患者透析前测量体温0.5~0.9 ℃,推荐的最低透析温度为35.5 ℃),另一组(42个中心)使用标准温度透析(均为36.5 ℃)。在4年的试验期间,主要终点事件为心血管相关死亡或因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入院,由不知晓试验或中心分组的医疗编码员记录在省级数据库中。4年试验期间为15 413例患者提供了约430万次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低温透析组平均透析温度为35.8 ℃,标准温度组为36.4 ℃。8 000例低温透析组患者中1 711例(21.4%)发生了主要终点事件,7 413例标准温度组患者中1 658例(22.4%)发生了主要终点事件(HR=1.00,96%CI:0.89~1.11,P=0.93)。低温透析组平均收缩压下降26.6 mmHg,标准温度组下降27.1 mmHg(平均差值-0.5 mmHg,99%CI:-1.4~0.4,P=0.14)。由此得出结论:与标准温度透析相比,在血液透析中心提供的个性化低温透析并没有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该研究对低温透析的日益普及提出了质疑,未来的试验中应进一步明确低温透析在特定患者群体中的风险和益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