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2013年福建省陆海联测炸测实验工作为例,阐述了在野外流动地震监测中,利用当今最为流行3G无线网络架构与IPSecVPN技术,应用其保密性高、应用灵活、价格低廉优点,结合福建省地震局在地震行业网网络建设实际情况,快速架构与地震行业网数据通讯模式,使得野外采集数据能够迅速传到总部指挥中心,有效解决了野外流动地震监测中数据实时传输问题,保障了指挥中心快速响应与决策作用.

  • 标签: 3G无线 IPSEC VPN 野外流动地震监测 数据通讯
  • 简介:在地震动作用下,小间距盾构隧道夹土层区域动力反应影响结构内力与变形,而反应位移法未考虑夹土层弹簧参数变化,本文针对这一误差来源,提出了改进反应位移法。一方面在反应位移法合理内容基础上完善计算模型,另一方面通过数值计算将改进反应位移法与动力时程法进行对比分析,并拟合理论模型对改进方法进行修正。结果表明,两种算法下结构地震响应规律一致;间距d≥8m时,结构地震动反应变化不明显,可按反应位移法计算;理论模型提高了改进反应位移法计算结果精度。

  • 标签: 盾构隧道 夹土层弹簧 改进反应位移法 地震响应 理论模型
  • 简介:依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前兆数据库中水温数据,绘制了中国大陆用于地震监测预报泉水温度分布图以及井下50-149m和150-250m水温分布图,统计了人工和数字化观测水温中长期趋势性上升或下降测点,分析了数字化观测水温长期趋势性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泉主要分布在川滇、青藏高原东北缘、中天山、郯庐断裂带及邻区、北京西北和福建沿海等地,这些泉与断裂构造具有较好空间相关性;其中水温大于25℃温泉多分布在中强地震多发区;井水温度空间分布具有北方地区水温低于南方地区、小区域内温差不显著等特征,其主要受控于气候因素;井下150-250m与50-149m水温相比,符合随深度增加水温升高地热规律;人工观测水温中10%为客观长期趋势性变化;数字化观测水温中24%为长期趋势性变化,其中一部分是水温客观反映,另一部分是水温仪零飘反映.

  • 标签: 泉井 水温 长期变化 地震 零飘
  • 简介:对鲁32井水温变化、井孔条件及影响因素做了简要介绍,分析了2014年以来该井周围300km范围ML4.0级以上地震、2008年以来500km范围M4.8级以上地震及日本本州M7级以上大震及特大地震与该井水温异常关系,给出了有震异常占总异常概率水平及有异常响应地震占总地震概率水平,显示鲁32井水温异常对300km范围ML≥4.0级小震、500km范围M≥4.8级地震前兆意义不明显,映震能力较弱;对东部远场区M≥7级地震,尤其是日本本州及近海“大震”及“特大地震”前兆意义明显,映震能力较强。

  • 标签: 荣成鲁32井 水温异常 异常指标 映震 统计
  • 简介:对于发生在地壳内地震,sPn具有与Pn震相到时差与震中距无关以及振幅和周期都比Pn大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利用数字台网观测技术优势,将震中距不同Pn震相对齐后可同时测定多台sPn震相,进而测定该地震震源深度。这种分析和测定方法简捷准确,可在台网日常近震分析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到时差 震中距 Pn震相对齐 震源深度
  • 简介:对2012年和2013年浚县地震台测震数据进行了统计。对影响数据连续性原因以及故障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对提高测震数据连续率以及提高测震系统整体工作质量提出建议以及改进方法。

  • 标签: 观测数据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针对目前期刊审读要求制度化现状,探讨了提高地震科技期刊审读实效性途径。期刊刊前和刊后审读要抓薄弱环节,内部和外部审读要有的放矢;科技期刊审读内容有别于社科类期刊,不同审读内容就有不同审读主体和审读方法。审读效果好坏与审读者专业水平、知识结构甚至心理素质等息息相关。

  • 标签: 地震科技期刊 审读 实效性
  • 简介:基于多种地震学参数地震对应相关谱(ECRS)方法,以祁连山地震带5.5级以上地震为目标地震,分析研究了目标地震前古浪窗口小震地震活动性参数异常特征,提取了古浪窗口小震活动多种地震学参数综合异常指标。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祁连山地震带5.5级地震前,利用地震活动性多种参数综合对应谱可以较好地识别地震活动性参数异常,其对应率较高。

  • 标签: ECRS方法 综合异常指标 窗口地震 古浪
  • 简介:本文首先介绍了利用六旋翼无人机倾斜摄影系统和动力三角翼倾斜摄影系统在云南鲁甸地震现场开展倾斜摄影数据采集、三维建模相关工作,利用建立三维模型,分别对灾区房屋震害、滑坡、滚石、堰塞湖地震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相关研究表明:倾斜摄影技术可以表现地震灾害场景和具体灾害特征,对遥感在地震灾情精细化分析及了解灾区建筑物布局、破坏程度和恢复重建建筑现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项工作是地震领域初次利用倾斜摄影技术开展相关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倾斜摄影新技术在地震灾害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工作具有很好借鉴作用。

  • 标签: 鲁甸地震 倾斜摄影 地震灾害
  • 简介:仅就h值在新疆伽师强震群趋势判断中作用进行了分析讨论。在传统h值判定原则基础上,利用序列活动自相似的客观存在,提出了自强震发生后从其后较大中强地震起算h值判别准则。两种算法结合在伽师强震群预报过程得到了较好验证。同时对预报过程中出现问题,如h值算法问题、强震及强震群中震级估算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 标签: H值 预报 伽师强震群序列
  • 简介:作者于2013年6月底,前往芦山、雅安和成都等在“4·20”芦山地震中震感强烈村镇,对地震前宏观异常信息开展了采集与调研.通过设计宏观异常调研问卷,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一对一访谈、共收集134份问卷,其中含有地震前宏观异常信息88条,包括动物、气象、地声、地磁、地下流体、地雾、人体7种类型.通过调研以及对调研问卷分析表明,芦山地震前确实存在着一定数量和范围宏观异常现象,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前宏观异常特征具有较大相似性.调研中还发现与城市相比,农村因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与自然现象相对少受人为干扰,是地震前宏观异常主要发生地,因此,应该加强广大农村地区地震认知培训和宏观异常上报信息平台建设,发挥专群结合在地震预测预报中作用.

  • 标签: 芦山地震 宏观异常 地震预测 专群结合
  • 简介:利用小波变换和多尺度分析原理,对周至井、三原井7年水位日均值序列进行了分析,将周至井、三原井水位资料中不同周期成分进行了有效分离,小波变换分解结果能够更直观和显著地反映地震活动,特别是印尼8.7级、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及其中强余震异常显示明显。对甘东南地区5级以上地震也有较明显前兆反映,表明小渡分析在处理和分析水位资料方面是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小波分析 井水位 多尺度分析 前兆异常
  • 简介:介绍了SQLServer6.5数据库主要功能和常用命令,给出了前兆数据文件类型和格式,阐述了建设前兆台网数据库思路和方法,可供有关人员参考和借鉴。

  • 标签: SQLServer6.5数据库 地震 前兆数据 台网
  • 简介:本文就目前地震台站普遍使用小规模CMOS电路构成数字钟元件多、可靠性不高等缺点,提出以INTEL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构成具有自动校对功能数字钟,本系统硬件结构简单,系统可靠性强,并可自动根据BMP信号校时,操作简便且精度高。

  • 标签: 单片机 钟差 自动校时
  • 简介:<正>1998年6月中旬至6月底,闽北地区10县市普降暴雨,特别是“6.22”洪灾,给闽北各县(市)造成了极其严重破坏,总损失约75亿元。大量基础设施被破坏,大量民房倒塌,许多乡镇发生山体大面积滑坡和地裂缝,有些地方地下还冒出黑水,老鼠乱蹦窜,洪灾区内又传出了可能会发生地震传闻,引起了各级党政领导关注。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地震部门进行了野外宏观考察及微观监测工作。

  • 标签: 宏观考察 洪灾期间 山体滑坡 地震台 监测工作 地震活动
  • 简介:本文详细介绍了震情会商决策支持系统(SSCDSS),该系统是基于组件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而构建,它实现了监测数据、历史震例、灾情数据等集成与管理。同时,该系统还实现了震情会商流程管理办公自动化,完成了震后趋势判定、应急启动判别等专业决策支持模型集成与管理等功能。该系统采用了B/S和C/S混合结构,所有功能模块实现了无缝拼接。

  • 标签: 震情会商 地理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办公自动化 组件技术
  • 简介:我国近期提出了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应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能力防震减灾目标。宁洱地震作为我国多年来少有的近城市直下型地震,此次地震震害经验和教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在地震现场科学考察基础上,根据庙山垭口地震宏观现象以及房屋震害现象,初步分析和总结了中强地震震中地区震害特征,包括竖向地震力影响、地震动扭转效应以及地裂缝对建筑结构作用。

  • 标签: 宁洱地震 震中附近 震害现象
  • 简介:从地震混沌性现点出发,对地震时、空、强分布进行分数维计算,寻找其变化规律。通过与断层维数进行对比,统计结果发现,三者同时与断层维数有关。依据简单物理模型和假定,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同时还进行了岩石压裂实验,实验证明岩石裂隙维数在2.5级左右,与假设条件及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

  • 标签: 地震活动性 断层 分数维
  • 简介:本文根据工作经济和体会对水氡HW-3203型自动定标器工作原理以及维修中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 标签: 电路原理 故障检修
  • 简介:利用云南地磁台阵5个测点秒采样观测数据,提取了发生在云南台阵附近宾川MsS.0级地震前地磁异常信号.通过对地震前后2个月内各个测点极化值Sz/SH时间序列分析,发现极化值SZ/SH幅度在震前半个月有明显增强,而且异常幅度和震中距成反比.同时,通过4个测点极化值SZ/SH时间序列与Dst指数对比,确定了这种异常幅度增强并不是由空间电流体系引起.

  • 标签: 极化方法 地磁台阵 震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