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手法联合桃红四汤治疗骨折患者肘关节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以手法治疗,观察组联合桃红四汤加减方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42%;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联合桃红四汤加减治疗骨折后肘关节粘连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手法治疗 桃红四物汤 骨折 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出凝血分子标志检测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共30例,按照患者的病程分为早期和晚期各15例为实验组,本文用实验1组,实验2组来表示,同期住院的其他患者为对照组30例。对比三组患者的常规出凝血指标水平。结果经对比,实验组患者的出凝血分子标志检测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出凝血分子标志有利于早期确诊,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出凝血分子标志物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提取制剂中萜类内酯含量检测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ZOBAXSB-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色谱柱柱温为35℃,以甲醇0.1%甲酸(2080)为流动相进行洗脱。蒸发温度为120℃,雾化温度为90℃,载气流速为1.1ml/min,以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结果银杏叶提取制剂中萜类内酯含量测定检验方法线性在0.9994~0.9999范围内,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在5%以内,加样回收率及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均较好。结论银杏叶提取制剂中萜类内酯含量测定检验方法可用于银杏叶提取制剂萜类内酯含量测定。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萜类内酯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核苷类似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肝硬化患者肝脏纤维化及肝癌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2月,于我院住院至少3次或3次以上的HBV感染相关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24例,抗病毒治疗对患者肝纤维化及肝癌发生的影响。所有分析对象是均接受约2年的随访(包括2年内死于肝癌的患者)。其中男92例。女32例。124例患者中71例患者接受连续2年及以上的抗病毒治疗和护肝软肝治疗,53例患者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但接受护肝软肝治疗。结果接受核苷类似抗病毒治疗的71例患者肝纤维化的变化程度较53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明显减轻。53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中,2年中15例被确诊为肝癌,发生率为28.3%(15/53);而接受抗病毒治疗的71例患者中,19例被确诊为肝癌.肝癌发生率为26.76%(19/7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849)。结论核苷类似对HBV感染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有助于减慢肝脏纤维化进程,但不能降低肝纤维化向肝癌的发展。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失代偿期 核苷类似物 血清肝纤堆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CC在提高急诊科床旁心脏标志检测仪规范操作落实率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汇总科室2016年9—10月数据,确定QCC活动主题,成立QCC活动小组,制订活动计划,查找规范操作落实率低的原因,落实各项整改措施,收集2016年11月—2017年3月数据监测实施效果。结果床旁心脏标志检测仪规范操作落实率由开展前的76.45%提高至开展后的93.42%。结论应用QCC可有效提高急诊科床旁心脏标志检测仪规范操作落实率,确保床旁心脏标志快速准确得出结果,为心血管疾病的快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品管圈 POCT 落实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桃红四汤加味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桃红四汤加味治疗)和对照组33例(单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Kerr评分的优良率为90.91%(30/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82%(27/3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4)。结论治疗锁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桃红四汤加味治疗方法效果比单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要显著的多。桃红四汤加味不仅有利于消肿,对缩短手术时间和预防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 桃红四物汤 锁骨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酶谱(CK、CKMB、AST、HBDH及LDH),心脏标志(cTnI、MB)测定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和酶速率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六三医院2011年7月-2012年4月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ST、CK、CKMB、LDH及HBDH和cTnI、MB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AMI患者血清中AST、CK、CKMB、LDH及HBDH和cTnI、MB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阳性率分别为80.39%、74.51%、79.41%、75.49%、72.55%、86.27%、87.25%。102例AMI患者中,82例心肌酶谱升高,88例肌钙蛋白I阳性,90例肌红蛋白阳性,敏感性分别为80.39%、86.27%、87.25%。结论心脏标志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疗效检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肌钙蛋白I 肌红蛋白 心肌酶谱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标志(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以下简称乙肝两对半)的结果,探讨这二种方法的符合率。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检测200例成人血清标本乙肝两对半,将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0例标本中,ELISA法和胶体金法检测HBsAg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法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总符合率分别为100%、100%、100%、98.00%、99.00%;结论ELISA法灵敏度高,易观察,适合大规模标本的测定。胶体金法简便快速,特异性较高,不需要特殊设备,易于观察结果,但存在一定假阳性或假阴性率,不能完全替代ELISA法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的检测,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急诊标本和单份标本初筛时使用。

  • 标签: 酶联免疫法(ELISA) 胶体金法 乙肝两对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钢板螺钉置入的设计方法,及其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均在本院接受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疗效,并减少并发症,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 四肢骨折 钢板螺钉置入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口感染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切口感染标本分离的菌株。结果549例切口感染病原菌,革兰氏阳性菌211例占38.4%,主要以金黄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338例占61.6%,主要以大肠埃希菌、铜绿色假胞菌和饱馒不动杆菌为主。结论分析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有利于及时监测细菌耐药性,能够准确掌握细菌耐药动向和耐药性的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切口感染 细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氟保护漆、含氟牙膏以及氟化泡沫三种氟化在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的预防中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接受正畸治疗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个组别,每组各30例。其中,A组以日常口腔卫生保健护理为主,不进行其他任何干预;B组采用含氟牙膏预防;C组涂氟保护漆进行保护;D组使用氟化泡沫预防。观察对比各组患者的牙釉质脱矿预防效果。结果A组牙釉质脱矿程度为1度所占比率为20.1%,较B、C、D组均明显要低;此外,A组患者牙釉质脱矿指数、激光龋齿探测结果均明显高于B、C、D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保护漆与氟化泡沫对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预防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氟化物 正畸治疗 牙釉质脱矿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孕妇宫颈分泌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检测结果。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来我院产检并分娩的2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宫颈分泌标本检测解脲支原体与沙眼衣原体情况,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①200例孕妇中检出UU阳性56例、CT阳性9例,UU阳性率28.00%、CT阳性率4.50%。4例CT阳性合并外阴阴道尖锐湿疣、3例UU阳性合并外阴部梅毒、3例UU阳性伴CT阳性,4例UU阳性合并滴虫性阴道炎,3例UU阳性合并霉菌性阴道炎。②79例合并炎症患者中UU阳性51例、CT阳性7例,合并炎症患者UU阳性率64.55%、CT阳性率8.86%显著高于不合并炎症患者UU阳性率4.13%、CT阳性率1.65%,且差异显著(P<0.05)。③胎膜早破者UU阳性率42.11%显著高于无胎膜早破者UU阳性率28.17%,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孕妇宫颈分泌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分析发现合并炎症者UU、CT阳性率较高,且UU及CT感染后不良妊娠风险增加,要提高警惕。

  • 标签: 孕妇 宫颈分泌物 解脲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的彩色超声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并行药物流产的早孕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行经阴道和经腹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患者宫内残留彩色超声表现,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准确率。结果大部分患者有子宫轻度增大表现,子宫腔内见有低回声、中高回声点状、条带状、斑片状回声,有条状血流信号,局灶性点。经阴道彩色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8.57%,经腹部阴道彩色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药物流产后宫内有残留的患者行彩色超声检查,可发现特征性改变,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高,可广泛应用于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检查。

  • 标签: 药物流产 宫内残留物 彩色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注射液联合激素治疗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DEACMP患者64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注射液和激素,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用HDS量表作智能评分。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效率及HDS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注射液联合激素对治疗DEACMP有效。

  • 标签: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 激素 DEACMP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青蒿乙醇提取对H22肝癌小鼠的体内抑瘤作用。方法1.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青蒿乙醇提取中总黄酮与粗多糖的含量2.取H22肝癌细胞接种于小鼠右腋皮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环磷酰胺(CTX)20mg/kg组和青蒿乙醇提取125mg/kg组、500mg/kg组。CTX组腹腔注射给药,其余各组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0天后,解取肿瘤称取重量,计算抑瘤率。结果1.青蒿乙醇提取中总多糖含量为6.45%,总黄酮的含量为16.2%2.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青蒿乙醇提取组500mg/kg可抑制肿瘤生长(P<0.05),抑瘤率为48.7%。结论青蒿乙醇提取对小鼠H22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中药青蒿中可能存在其它的抗肿瘤成分。

  • 标签: 青蒿乙醇提取物 多糖 黄酮 H22肝癌 抑瘤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参麦冬提取干预冠状动脉造影术对比剂肾病的临床研究。方法纳入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50)和人参麦冬提取干预组(n=50),各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后予常规药物治疗,人参麦冬提取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前3天至术后7天加用人参麦冬提取干预,每天一次;检测各组患者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估测值(eGFR)在冠脉造影前后改变。结果人参麦冬提取干预组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估测值(eGFR)的变化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人参麦冬提取对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明显减少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 标签: 人参麦冬提取物 冠状动脉造影术 对比剂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孕不育症患者生殖道感染状况。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328例不孕不育症患者的生殖道分泌进行检测,并与同期328例生殖道分泌检测的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不孕不育症患者的生殖道分泌感染阳性率为为71.03%,明显高于同期检查患者的52.13%。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孕不育症患者是生殖道感染者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者的高发人群,提示不孕不育症病因可能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有关。

  • 标签: 荧光定量PCR 不孕不育症 生殖道分泌物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生即刻长管抽吸胃内容对剖宫产新生儿早期喂养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剖宫产新生儿80例,分为观察组40例,出生即刻长管抽吸胃内容,对照组40例,出生未予抽吸胃内容,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呕吐例数、第1次吃奶量,出生后24h吃奶总量、出生后第4天生理性体重下降程度及黄疸皮测值。结果观察组40例新生儿仅1例出现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出生后第1次吃奶量、出生后24h吃奶总量均高于对照组,出生后第4天生理性体重下降程度及经皮胆红素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出生即刻长管抽吸胃内容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新生儿呕吐,对剖宫产新生儿早期喂养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剖宫产 呕吐 长管 抽吸胃内容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8年1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早期卵巢癌患者89例作为卵巢癌组,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良性病变患者75例作为良病组、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卵巢癌及良病组均在入院后治疗前空腹状态下,对照组在体检时,三组抽取外周循环血液样本5ml,分析血清检测结果。结果卵巢癌组检测血清肿瘤标志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良病组及对照组(P<0.05);良病组检测TSGF、SIL-2R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余指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HE4、CEA卵巢癌阳性检出率稍低于联合检测(P>0.05),但其余指标单项均显著低于联合检测(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较好。

  • 标签: 血清肿瘤标志物 卵巢癌 早期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标志(HBV-M)的检测,分析二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对426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分别检测血清HBV-DNA含量、HBV免疫标志。结果HBsAg(+)HBeAg(+)HBcAb(+)组(大三阳组)病毒阳性率为99.1%,平均拷贝数为2.54×106,为最高。HBsAg(+)HBeAb(+)HBcAb(+)组(小三阳组)病毒阳性率为23.1%,平均拷贝数为8.53×103。其它组也有一定的HBV-DNA阳性率和含量。从8组血清学模式来看,HBeAg(+)与HBV-DNA含量关系最为密切,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结论各种乙肝两对半组合模式临床意义不同,HBV-DNA的检测是反映病毒有无复制的精确指标,因此两者联合检测不仅可以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同时也为临床对HBV感染、复制、传染性判定以及抗病毒治疗提供可靠的判定依据。

  • 标签: HBV-DNA 乙肝免疫标志物 荧光定量PCR 酶联免疫吸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