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漕宪施公,貌奇丑,人号为'缺不全'。初仕县尹谒上官,上官或掩口而笑,公正色曰:'公以某貌丑耶?人面兽心,可恶耳。若某则,兽面人心,何害焉.'——《巢林笔谈》

  • 标签: 巢林笔谈 兽面 县尹 色日
  • 简介:<正>马叙从民国初年的兼课教员、教授到两年后的专任教授,在“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首尾21年,实际执教13个年头。他以研究诸子和《说文解字》知名,离开中学13年(1902—1915),就在中国最高学府取得一席之地,曾经制订《北京大学整理国学计划》(1921)。强烈的责任感驱使马叙不仅仅安身立命于书斋讲堂,而是挺身主持北大教职员会、北大庶务委员会、北京国立八校教职员会联合会等教师团体,成为北大教授中有独特建树的代

  • 标签: 马叙伦 教职员 蔡元培 北大 胡适 校长
  • 简介:<正>源濂(1876—1927),宇静生,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1876年(光绪二年)出生于湖南湘阴,祖父曾任直隶大兴知县,父以教书为业。1889年,祖父、父亲相继去世,此后家道中衰,次年随母迁居长沙。时值十九世纪末,湖南维新志士岌岌讲求救国之策。1897年,巡抚陈宝箴与熊希龄等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聘粱启超为中文总教习。源潦于第二期投考入学。时务学堂是新派人物济济之地,广泛向学生介绍西学,传播维新思想,源濂受教其间,耳濡目染,眼界大开,与蔡锝同为粱启超的得意弟子。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夭折,康有为、粱启超避逃海外。1899年,源濂与蔡锷、唐才常一同前往上海,考入南洋公学,随后辗转接粱启超函约,

  • 标签: 梁启超 时务学堂 教育总长 袁世凯 民国时期 唐才常
  • 简介: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逐步深入,西藏农民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西藏农村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文章选取了江孜县的班觉村为个案,用社会学方法描述了班村农民的基本经济生活状况以及班村经济的新发展,同时还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班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出路。文章认为,只有充分利用和适应市场,西藏农村才能走上富裕之路。

  • 标签: 市场经济 西藏农民 发展 班觉伦布村
  • 简介:<正>指头画是我国艺苑的一杂奇花。它以指代笔,别饶情趣,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指头画的创始人是清初铁岭画家高其佩。高其佩的外甥朱瀚承其指授,卓然成家,对后世指头画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朱瀚字涵斋,又字亦轩,号一三。依笔者考证,他生于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卒于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享年81岁。朱氏先世由山东历城迁入辽东,世居铁岭。隶汉军正红旗。《铁岭县志》(民国六年本)对此有所记载。清代铁岭著名诗人、书法家魏燮均的诗中对他也有所评述:“我乡朱瀚斋,酷似且园舅。并以指墨传,至今名不朽”,对朱瀚及其指画等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

  • 标签: 指头画 年庚 高丽国王 铁岭县 汉军 初铁
  • 简介:从19世纪末叶开始.中国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内乱外患,也穿越过多次生死存亡关头.这个苦难的时代产生了许多不平凡的人物.我的父亲罗家(1897—1969)便是这些人物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身为他的女儿.我从小便为他爱国的情怀、渊博的学识、创新的精神和他待人处世的热诚引以为荣。在20世纪中国的历史上,他是一位公众人物;对我来说.他是我永怀在心的父亲。

  • 标签: 罗家伦 父亲 公众人物 19世纪末 待人处世 20世纪
  • 简介:著名出版家用生于1923年,借用他自己的话说。成为“养老金领取者”已20多年了。时下许多年轻的读者也许对他不熟悉。可在京城名流如云的文化圈子中,不晓得他的人却很少。

  • 标签: 范用 风范 养老金领取 出版家
  • 简介:<正>姚字南青,士基孙,父孔锳,邑增生,早卒。母太仆卿任奕(?)女,守节,抚及弟淑。孝友好学、博闻强记。及冠,与同里叶酉、王洛、刘大樾、方泽诸人,约为举世不好之文,故所撰述无不气体高古、沉挚博丽。天台齐息园、山阴胡稚威、常熟邵叔宀、仁和杭大宗皆推重之。中乾隆丙辰举人,壬戌进士,选庶常,授编修,充三礼馆编修。甲子顺天乡试同考官。是时桐城张氏

  • 标签: 姚范 三礼馆 顺天乡试 太仆卿 齐息园 庶常
  • 简介:几年前的一个春节,我奶奶还在世,大年初一全家聚餐,小侄女拿着遥控器不停地换着电视频道。九十多岁的奶奶突然嚷道:别换别换,看看这个!原来有个台在播电视剧《武林外传》,明饰演的邢捕头正与徒弟一块儿破盗鸡案,一招一式,喜感十足,逗得奶

  • 标签: 自恋 电视剧 九十多岁 电视频道 遥控器 武林
  • 简介:<正>1932年,罗家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国立中央大学校长,至1941年去职,计达10年之久.这10年,是中央大学危难深重而又有所发展的10年.罗家在这一时期主持中央大学做了很多工作.易长风潮罗家出任中央大学校长,可说是“受任于动乱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因为此时的中央大学仍漂荡在“易长风潮”的余波之中

  • 标签: 罗家伦 大学校长 国民政府 国民党 治校方略 民族精神
  • 简介:1919年5月4日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日子,它也在无数人的生命中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先父罗家(号志希,1897—1969),1917年考入北大本科时,京都刚刚走出帝制和复辟的阴影;恰巧又在蔡元培校长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政策的初期。校中

  • 标签: 五四运动 蔡元培 罗家伦 父亲 大学生 思想自由
  • 简介:民国成立之初,由于军阀割据.连年征战,北京政府的财政支细,以致常常积欠教育经费。1921年春,政府积欠的教育经费竟达七八十万元之多,导致大中小学的教职员经常发起索薪运动。领导索薪.1921年,马叙正在北京大学任教。当时,他还是北京小学以上各校教职员联合会的主席,又是国立丿I校(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学校、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工业专门学校、农业专门学校、美术专门学校、法政专门学校、医学专门学校)教职员联合会的主席和索薪代表。

  • 标签: 高等师范学校 1921年 风潮 北京政府 教育经费 北京大学
  • 简介:(他)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 标签: 苏报案 章士钊 革命党 蔡元培 吴稚晖 孙中山
  • 简介:傅振(1906-1999),字维本,直隶(今河北)新河县城召村人。1929年7月毕业于北京人学史学系。历任北京大学助教、故宫博物院占物馆科员、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讲师、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等职。他学识渊博,著作颇丰,有《中国方志学通论》、《傅振方志文存》、《中国史学概要》、《博物馆学概论》、《刘知几之史学》、《中国古陶瓷论丛》等著作20部,论文不包括未发表的数量达400多种,约370万言,涉及方志、史学、科技史、瓷器、考古、博物馆、图书馆等诸方面。他是当今为数不多的能在众多科研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著名学者之一。

  • 标签: 中国史学 方志学 刘知几 考古 古陶瓷 直隶
  • 简介:1949年11月前,我曾在贵州省政府秘书处任秘书、科长等职,对谷正1948—1949年的政治、军事等活动比较了解,特撰写《谷正在贵州的最后岁月》一文,供研究这段历史者参考。

  • 标签: 贵州 秘书处 省政府
  • 简介:1956年初,毛主席到上海,特地视察了江南造船厂,陈毅等同志陪同视察,身为上海市检察院检察长的王也是陪同者之一。时值冬天,天寒地冻,黄浦江边风很大,毛主席情绪很好,谈笑风生。

  • 标签: 江南造船厂 毛主席 上海市 检察长 检察院 黄浦江
  • 简介:读《世纪》所载的文章《泉"南京暗探"事件始末》,心里很不平静。由于20世纪40年代我国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使"暗探"的流言在进步文化界相传,故生出对著名作家和编辑家泉的怀疑、猜测和不信任。这事不奇怪,可令人吃惊的是文艺理论家胡风先生在"三十万言书"中却将这传言——"南京暗探"以肯定的语言公开在书面文字上。由此导致当事人鸣放时期被"定罪"为"右派",接着被贬谪荒凉之地22年,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这实在是胡风先生在意外遭受特大灾难的同时,也由于自己的极为不慎而给别人制造了天大的不幸。这真令人不禁感慨:革命者实在也会有大错。在过去的那些岁月里,那种捕风捉影、动辄或轻易给人"定性""上纲"的做法曾经

  • 标签: 编辑家范泉 老编辑家
  • 简介:父亲一生酷爱京剧,爱看,爱听,爱唱,爱演。爱看。不仅爱看京剧表演,还特别爱看剧本。记得我父亲有许多“戏考”,大概有二三十本吧!“戏考”就是剧本儿,每本里有一两出戏,或是更多。我父亲看这类书时很热闹,道白、哼唱、叨咕锣鼓点儿。

  • 标签: 京剧表演 父亲 剧本 范节庵 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