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生理盐水鼻腔冲洗的护理要点。方法对65例因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慢性咳嗽等疾病导致的鼻塞、流涕、鼻腔痰液较多的患儿进行生理盐水鼻腔冲洗。结果65例患儿中除一例抗拒外其余患儿均顺利完成冲洗。

  • 标签: 生理盐水 鼻腔冲洗 护理要点
  • 简介:(陕西省榆林市卫生学校陕西榆林)摘要本文主要从如何对中职学生的生理教学采取问题式、启发式、多媒体教学,如何让学生走上讲台、深入实际,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教学成效的目的。

  • 标签: 生理学 教学策略 教学效果
  • 简介:(甘肃酒泉卫生学校甘肃酒泉735000)摘要在学生厌学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研究教法,更重要要的是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还要研究学生的生理问题。改善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使学生主动去学;而且要使学生具有学好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技巧和方法,而且要教会他们如何去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在一个快乐、和谐的环境中进行,才能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学生养成终生自觉学习的习惯。不仅要抓学生学习的外环境-教学手段和方法,更要改善学生学习的内环境-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体能。

  • 标签: 中职学生 厌学 心理问题 生理问题中图分类号R844.2 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101-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脉血采集方法及保存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对动脉血的标本采集及保存中的存放时间、温度进行分析,减少对血气分析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对临床采集动脉血,采集标本中无效腔气体、凝血、标本稀释情况进行统计,无因操作不当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动脉血样本采集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严格隔绝空气进入样本,掌握好检测时间,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动脉采血 标本采集 保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采集标本的操作及护理。方法对我院门诊需血液检查的100例血液标本采集操作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操作中严格无菌技术,局部严格消毒,穿刺点充分按压,保持局部清洁,及时送检。结论患者理解采集标本的目的,有安全感并愿意接受。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注射原则进行,严格按照无菌操作采集标本,注射部位无血肿及感染等发生。采集的血标本符合检查项目要求,能与患者有效沟通,取得配合。

  • 标签: 血液 标本采集 实施 护理
  • 简介:摘要人体生理学作为一门专门对正常人生命活动和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本身所具备的实践性和理论性非常强,可以为后学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学科。然而,在实际教学改革中,大部分学生存在消极心理,即难学、难记、想要放弃等,基于此,进行人体生理学的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 标签: 人体生理学 教学改善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技巧,提高采集成功率。方法对保定市妇幼保健院600例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采血技巧,得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常规,并应用于临床。结果使用新的足跟血采集方法比较传统方法效果显著。

  • 标签: 新生儿 筛查 血样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药I期临床研究中血标本采集的具体护理管理。方法选取2018年3—6月(我科成立于2018年1月)新药I期临床研究室中1248个血标本的采集予以全程管理。结果采集1248个血标本,采集时间控制在1min左右,无溶血、凝血现象,其合格率为100%。结论在对新药I期临床研究中的血标本采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逐渐规范血标本采集流程、消毒操作,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能力,促进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客观,从而增强新药I期临床研究中所采集血标本的质量。

  • 标签: 新药I期 血标本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采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中所收治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比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各80例。a组患者采集末梢血液,b组患者采集静脉血液,c组患者采集动脉血液,将三组的血液采集进行相同检测,对比三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白细胞、红细胞等差异。结果b组与c组体检者血液常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体检者的WBC、RBC、HGB、MCV等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血液采集方法对检测结果会带来不同的影响,静脉采血能够明显表现出血常规的变化。

  • 标签: 血液采集 检测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在我校各专业国际班的病理生理学教学中进行了双语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英语词汇,提高外语表达能力,适应激烈的人才竞争需求。结合教学实践浅析双语教学在病理生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了思考。

  • 标签: 病理生理学 双语教学 涉外专业
  • 简介:青少年期是一个生理和心理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其间有发生灾祸的可能,也有对未来最乐观的憧憬。青少年期生理变化急剧,身体迅速发育,体型改变,第二性征和性冲动出现,月经和遗精引起的不安和羞怯难以言表,青少年需要根据这些变化重新评估自己,形成新的自我意象。随着生理上的成长变化,青少年多出现心理迷惑和骚动,引起许多离奇古怪、矛盾与对抗行为。而且青少年人格尚未成熟,好幻想而人生经验不足,追求时尚,对新鲜事物敏感而好奇,易受外界的诱惑和他人的影响。

  • 标签: 心理生理特点 青少年期 心理咨询 生理变化 第二性征 自我意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临床采集末梢血标本中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认为影响检验前未梢血标本质量的因素具体为对患者交待不细使患者准备不足;采集标本方法不当;患者和标本不符。采取的对策是对病人进行采血前详细准备指导,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加强查对制度,充实检验的相关知识。因此,加强检验分析前的各环节质量控制,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检验分析前标本的质量,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备性。

  • 标签: 末梢血 标本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微生物样品检验的阳性率结果,探讨不同微生物样品检验的卫生检验意义。方法从我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自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与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集的微生物样品进行研究分析,均为191例,遵守质量体系标准,根据类型分类,检测其微生物致病菌,并深入分析其检验结果。结果不同时段的阳性率检测中,特殊膳食用食品、肉与肉制品、蛋与蛋制品、焙烤及油炸类食品培养样品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水产及其制品、冷冻饮品及调味品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的检验结果是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的有效标准,在针对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样品时,需完善相关资料,结合具体信息,选择有针对性的检验方向,从而提升食品卫生检验水平,保障食品健康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微生物 样品 阳性率 卫生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生理指标所产生的影响,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的安全性。方法将80例早产儿纳入本研究,其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护理,在此基础上实施袋鼠式护理,观察本组早产儿在袋鼠式护理前和护理中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袋鼠式护理前和护理中,80例早产儿呼吸、心率指标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袋鼠式护理中的血氧饱和度较护理前显著提高。结论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呼吸、循环生理指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还可提高其血氧饱和度,对缺氧状况有一定改善作用。

  • 标签: 早产儿 袋鼠式护理 生理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动物是作为生理实验课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生理实验教学是学生的必修课。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等和靠的依赖现象将会在课堂上得到有力的优化,也就是让学生对实验原理加深印象,突出标本制备的注意事项,对实验结果当即进行讨论。通过生理实验教学的实践,学生可以在实验课堂上有显著的自主能动性。

  • 标签: 护理 生理学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