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冠疫情发生到现在已经将近两年的时间了,疫情也已经逐渐趋于常态,但是全球疫情仍然处于流行阶段,我国需要对外防止输入,国内防止反弹,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而且压力还非常大。本文主要根据疫情的特点,讲述了“医分离”现象存在的原因并给出改善意见,针对“医协同”的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给相关的工作人员作为参考。

  • 标签: 疫情常态化 疫情防控 医防协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态疫情下发热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我院发热门诊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常态化疫情防控 发热门诊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疫情常态下,安全、高效、有序地开展临床试验受试者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方法:在我院疫情常态管理下,制定符合临床试验受试者管理流程,确保受试者和医务人员安全,保证临床试验顺利开展。重点措施:成立专科疫情防疫工作小组;研究人员掌握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知识;受试者管理网格;重视筛查受试者的流行病学;落实入院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及胸部CT检查;严格受试者住院期间的管理;动态关注受试者心理;制订受试者不能按期随访应急方案。结果: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承担药物和器械临床试验32项,其中门诊筛查和随访853人次,需住院的入组和随访病例115人次。流行病史筛查率100%,口罩规范佩戴率91.43%,环境及医疗用品消毒率100%,受试者服药依从性98.6%,受试者超出访视窗口期2例次、失访1例次,所有受试者均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通过制定完善控管理体系,对受试者严格落实筛选流程,加强医务人员的强化教育和受试者管理等措施,保障了受试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确保临床试验顺利开展。

  • 标签: 疫情防控 临床试验 受试者 管理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管理和是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点内容,一方面它为医护人员与患者提供生命健康安全的基础性保障,另一方它也是评价现代医院综合质量管理水平标准之一。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激素、抗菌药物、侵入性诊疗的广泛使用,医院感染率逐年上升,既影响患者基本的预后,又增加患者的痛苦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2019新冠肺炎发生导致大量医护人员感染,使得一线医护人员不仅不能继续应对疫情救治病患,甚至连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胁。因此,为加强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机构感染水平,保障医护人员、患者的生命健康及医疗安全、医疗质量,本文就医院感染特点进行总结,结合贵州省人民医院新冠疫情经验,探讨医疗机构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如何有效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并为形成长效机制提供经验。

  • 标签: 新冠疫情 医院感染 特点及应对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总结常态疫情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集中采样管理方法。方法 对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核算检测集中采样的受检人员情况进行分析,其中1月-2月的受检人员设为对照组,共计3000例,3-4月的受检人员为观察组,共计30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规范措施管理,对比两组采样操作时长差异。结果 观察组采样操作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常态化 疫情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集中采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总结常态疫情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集中采样管理方法。方法 对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核算检测集中采样的受检人员情况进行分析,其中1月-2月的受检人员设为对照组,共计3000例,3-4月的受检人员为观察组,共计30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规范措施管理,对比两组采样操作时长差异。结果 观察组采样操作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常态化 疫情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集中采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常态疫情下2019-nCoV核酸检测集中采样管理方案。方法:2022.8.25我院成立专门的核酸检测队伍,负责对管辖区域内民众开展常态下2019-nCoV核酸检测工作。工作时开展新式核酸检测管理办法,分析效果。结果:截至调查日,本院共派出67批次采样队伍。队员1742人次,完成了管辖区域内2019-nCoV核酸采样116万人次,实现预期工作目标。结论:在开展常态疫情下2019-nCoV核酸检测集工作中,应用新式核酸检测管理办法能取得满意效果,这一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常态化疫情防控 新冠病毒 核酸检测 集中采样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冠疫情常态形势下口腔诊疗流程的优化措施。方法:研究中共选取146例口腔科就诊患者进行对比实验,以时间为分隔线,将其分为实施前的对照组与实施后的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随机抽取73例患者,前者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后者对口腔诊疗流程的各项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数据表明在实施优化措施后,观察组感染风险以及患者就诊体验评分均有所提升(P<0.05)。结论: 口腔诊疗流程全面优于措施的实施对疫情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新冠疫情常态化 防控 优化口腔诊疗流程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阜阳市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全院各科室发放一般资料调查表、广泛性焦虑筛查量表及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评估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参与调研的医务人员有抑郁情绪者约87.23%,其中中度以上抑郁情绪的约占41.49%,有焦虑情绪者约89.36%,其中中度以上焦虑情绪的约51.06%。结论 在疫情常态期间,医务人员普遍表现出焦虑、失眠、抑郁等不良心理,这些问题主要来自于对疫情发展不确定性的恐惧及工作负荷过大,医患矛盾的增加,缺少社会及家人对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应及早干预。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务人员 疫情防控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疫情常态下ICU患者家属入室宣教体系的构建及实践。方法:将我科2022年1月至6月收入的128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将2022年1月至3月收治64名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入院时当面沟通的方式行入院宣教,将2022年4月至6月收治64名患者为观察组,实施部分当面沟通和部分视屏沟通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宣教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家属对入室宣教的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对入院宣教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观察组的掌握率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2%,组间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疫情防控 ICU 重症监护 入室宣教体系 患者家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疫情常态下手术室感染与监测体系的建立与实践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例手术患者为对象,按手段将全部患者分为两个组,每组100例,分别采取不同方法,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组护理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0.00%,数据存在较大差异,P

  • 标签: 疫情常态化下 手术室感染 防控与监测体系建立 实践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飞速发展,器官移植手术的实施可谓是人类医学史上的重大纪元,为广大患者重拾生存的希望,而供体的维护期护理直接决定了捐献器官的价值,故当器官捐献供体确定之后,护理人员也开始发挥其中的重要作用,不同于以往的护理方案,身处后疫情时期,对于流行病的与管理,使得各项护理工作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当前疫情常态下供体的护理工作,结合脑死亡器官捐献供体的基本要求,总结可实施的方案策略,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疫情防控 脑死亡 器官捐献供体 维护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中在疫情常态期间发热门诊中采取闭环管理模式,对其应用效果予以探究。方法:对2020年5月-2021年5月疫情常态期间我院发热门诊中采取闭环管理模式。对其施行后的效果予以分析。结果: 自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发热门诊共接待就诊患者1367例次,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复诊24例次。发热门诊医生5名、护士12名、管理者2名以及护工4名均未发生感染。可以看出在疫情常态期间发热门诊中采取闭环管理模式的效果较优,能够显著防止感染的发生。结论:此次研究中在疫情常态期间发热门诊中采取闭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控制感染源,且在阻断传播途径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对院内感染予以有效控制。该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疫情常态化 闭环管理模式 发热门诊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疫情常态背景下各级医院对医务人员的需求情况,从而为医院医务岗位设置和管理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法对省内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较多的医院内医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通过调查显示53.3%的医务人员认为自己所在医院存在人员短缺问题,69.95%的医务人员认为自己所在科室存在人员短缺的情况,且最缺的人员类型为医疗和护理人员;结论:各级医院要增加医务人员的数量,提高医务人员质量,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护的相关培训,以便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的应对。

  • 标签: 疫情防治 常态化 医务人员 需求现状
  • 简介:摘要:精神科专科医院实行封闭式病房管理,患者流量密度较大,且患者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以上增加了疫情工作的难度。要坚持常态和应急相结合,加强疫情准备,补短板、堵漏洞,及时发现、快速响应、精准,提高疫情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有效遏制疫情的暴发和蔓延。由于精神科患者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且生活自理能力差,加之病房封闭式管理,使其更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与普通病房相比,精神科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更加困难。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零感染”。针对精神科专科医院感染的难点和重点,现将我院常态疫情控管理模式总结如下,为各级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精神科,封闭式管理,常态化疫情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态疫情下,探究影响急诊护士倦怠的原因。方法:筛选2020.02~2022.05年间在本院急诊科工作的38位护士,对护士的人口学特征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影响护理工作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与护理压力、隔离诊室护理工作等多因素有关。结论:在新冠肺炎的常态疫情下,对导致急诊科护士发生工作倦怠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倦怠状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减压干预,并及时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为护理人员提供稳定的后勤保障。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常态化防控下 急诊护士 工作倦怠水平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疫情常态时期医务人员工作压力调查分析及干预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80名医务工作人员,对其工作压力进行调查并分析,制定相对应的对策。结果:医务工作人员中压力过大有50人,占62.5%,需要针对性的采取干预对策,缓解医务人员的压力。 结论:疫情常态时期医务人员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实施相应的对策来缓解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自2019年12月以来,出现了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即新冠肺炎,临床主要表现为乏力、干咳、发热等,部分症状较轻者并不会出现肺炎表现,甚至患者在潜伏期时并无任何症状出现,但是也存在感染性。该疾病具备较强的传染性,容易在人群中快速爆发,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与密切接触这两种途径进行传播,若在相对封闭环境中,长期暴露在高浓度情况下还可能存在有气溶胶传播的途径。在其流行特征中,医院聚集性是其中一种表现,而医护人员则是高发人群。在新冠患者治疗中,手术室是实施抢救的一个主战场,其发挥者十分重要作用,为了能确保手术顺利开展,最大程度上确保手术医护人员安全,需制定好相应策略,包括人员培训、质量监管、信息筛查及疑似/确诊患者相应配合工作等,对常态疫情控管理起着积极意义。

  • 标签: 新冠疫情 手术室 防控管理 常态化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疫情常态背景下对精神科患者实施个性心理危机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本院精神科住院患者中选取68例为观察样本,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34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个性心理危机干预,采用焦虑量表(GAD-7)和抑郁量表(PHQ-9)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价治疗依从性等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GAD-7、PHQ-9量表得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疫情常态背景下,精神科患者易出现心理危机,有更高的心理危机干预需求,个性心理危机干预可满足患者的这一需求,显著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临床价值应予以肯定和借鉴。

  • 标签: 疫情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 精神障碍 负性情绪 心理危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