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膝关关节是中老年常见病,常形成腘窝囊肿,引起膝关后方症状。有学者认为膝关关节的腘窝囊肿与关节腔相通,且与关节积液密切相关,当关节积液减少时囊肿会自行消失无需手术,但我们的临床经验表明,保守治疗患者通常不满意;另有学者主张手术治疗,采用的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似的原理,在腘窝后方在关节镜下进行囊壁剥除进行微创治疗,但这种方法对手术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须避免损伤神经血管。本文中采用了关节镜下囊肿内引流而不是囊肿切除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通过消除囊肿的成因,减轻了临床症状。

  • 标签: 腘窝囊肿 骨关节炎 磁共振成像 关节镜
  • 简介:关节镜手术已成为治疗膝关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其创伤小、治疗精确、术后效果良好等特点,膝关镜手术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及骨科医生的重视,成为近年来骨科领域推广最快的现代手术技术之一。但是,传统的关节镜手术器械是以机械切割、刨削和打磨为主,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起处理组织表面的损伤,

  • 标签: 治疗 膝关节疾病 关节镜下 射频消融 关节镜手术 骨科领域
  • 简介:目的研究下肢肌力和膝关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膝关过伸及下肢功能的改善。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康复科门诊进行康复治疗的15名脑血管疾病患者,平均年龄54.3岁。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股四头肌(股内侧肌训练为主)、腘绳肌抗阻训练及膝关控制训练,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膝过伸角度、Fugl-Ma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MAS)、10m最大步行速度及平均步长、股四头肌、腘绳肌最大等长肌力,观察时间为6周。结果治疗组膝过伸角度减小8.1°(纠正率为68%,P<0.01);FMA评分增加14.43分,MAS平均降低1级,优于对照组(P<0.05);10m最大步行速度平均增加19.19m/min,平均步长增加14.11cm,较对照组增加显著(P<0.01)。治疗组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增长率为48.26%、48.08%(P<0.05),较对照组增加显著(P<0.01)。结论加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及膝关控制能力的锻炼,可有效改善膝关过伸状态,提高下肢的活动能力。

  • 标签: 卒中 肌张力 膝过伸
  • 简介:约4%~30%的儿童和青少年有肌肉骨骼的问题,其诊断多种多样,多数病因是机械(非炎症)的,且大多症状轻、短期可痊愈。然而,值得提醒的是,严重和潜在威胁生命的情况如恶性肿瘤和非意外损伤都可能有骨骼肌肉的症状。在英国,慢性关节的患病率为5~18/100000,患病儿童超过12000,这与儿童糖尿病人数相近。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慢性关节炎 MRI检查 超声检查 布洛芬
  • 简介:类风湿关节(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由免疫、内分泌、感染、遗传、环境等多因素参与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呈全球分布,我国患病率为0.32%-0.36%,西方国家为1%。迄今为止,针对RA临床上尚缺乏根治方法和预防措施。由于它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增加社会和经济负担,因此对它的研究也就变得更加迫切。近年来从细胞因子的角度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对RA发病机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实质进展,其中发现肿瘤坏死因子(tumourneerosisfactor,TNF)在RA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以TNF/TNFR为治疗靶向的抗TNF治疗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被认为开拓了治疗RA的新思路。

  • 标签: 抗肿瘤坏死因子-Α 类风湿关节炎 NF治疗 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FACTOR 发病机理
  • 简介:类风湿关节(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在RA疾病进展过程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常存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恐怖、偏执和敌对等心理问题和心理反应,疾病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心理健康状况主要的影响因素.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干预、家庭护理和社会干预、康复护理干预等措施可减轻RA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心理健康 护理干预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64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给予甲氨蝶呤片、柳氮磺吡啶片、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观察组32例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薏苡仁汤加减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在用药1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数目、关节压痛数目及血沉(ESP)、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除ESP、RF外其他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RA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 疗效
  • 简介:目的国内,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种疗效判断评价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R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0例,年龄:40—70aRA活动期病人(男女不限),口服尼美舒利100mg,Bid,4wk,比较用药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血沉等临床及实验室指的变化,用国内、ACR不同的疗效判断标准评价尼美舒利治疗R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尼美舒利治疗RA的总有效率74%(国内标准)和80%(ACR标准),2种疗效标准无显著差别,各项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标准有显著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尼美舒利治理疗RA安全、有效。

  • 标签: 尼美舒利 药物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测定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以0.2%罗哌卡因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膝关松解术后镇痛的半数有效背景量。方法选取宣武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全膝关置换术(TKA)后行膝关僵直手法松解术患者22例,年龄65~79岁,体质量58~90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Ⅰ~Ⅲ级,静脉全身麻醉下手法松解后行超声引导下经臀下入路定位,定位成功后置入连续刺激导管,采用Dixon序贯法0.2%罗哌卡因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开始背景流量为5ml/h,如术后24、48h患者阻滞效果完善,则下一例患者背景量减少0.5ml/h;如果阻滞效果不完善,则下一例患者背景流量增加0.5ml/h。结果超声引导经臀下入路0.2%罗哌卡因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背景量为4.3ml/h,95%可信区间为4.0~4.6ml/h。结论0.2%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用于老年患者膝关手法松解术后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半数有效背景量为4.3ml/h。

  • 标签: 老年人 连续坐骨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半数有效背景量
  • 简介:类风湿关节(RA)以炎症细胞浸润关节为特征。滑膜的血管高度增生,炎症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这些因子促进滑膜成纤维细胞增生,血管翳形成,滑膜细胞和软骨细胞释放蛋白水解酶,导致和软骨的破坏。在骨关节时,软骨细胞受刺激后产生蛋白水解酶,破坏局部软骨,部分病例也可观察到滑膜炎症改变。

  • 标签: 关节疾病 病理机制 糖皮质激素 蛋白酶抑制剂
  • 简介:目的对比搬运和抗生素水泥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不连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不连老年患者72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搬运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水泥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随访12个月,对比2组患者的对位对线情况、愈合指数、美国膝关协会(AKS)膝关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骨折位置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缩短[(135±17)vs(146±12)min],AKS膝关功能评分[(165.7±15.2)vs(123.7±18.1)]和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88.6±3.6)vs(77.6±5.4)]提高,愈合指数[(42.0±2.0)vs(43.3±3.0)d/cm]降低,临床有效率高[61.1%(22/36)vs47.2%(17/36)],感染发生率低[5.6%(2/36)vs25.0%(9/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搬运技术能够促进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不连老年患者的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人 骨折 感染性骨不连 骨搬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