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中西医联合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疗效观察。方法本文选取48例难治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以及X线下检测结果。结果治疗组在治疗两个月后、四个月后、半年后三个不同时间点的痰塗阴转率、痰培阴转率、空洞闭合、病灶吸收效果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的痰塗阴转率、痰培阴转率、空洞闭合、病灶吸收效果,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难治性肺结核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痰液阴转率,同时有效促进病灶吸收,病情好转。

  • 标签: 中西医联合 难治性肺结核 疗效
  • 简介:近2/3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其卒中由大动脉粥样硬化或小动脉血管病变引起。脑缺血由动脉狭窄或闭塞造成,或来自复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栓子脱落导致血流减少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狭窄的最主要原因,其过程复杂,涉及血管内皮损伤、炎症、脂质沉积、血管平滑肌增生、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纤维化、血小板和凝血酶激活。鉴于他汀类药物(以下简称他汀类)降脂治疗与卒中防治的研究渐成热点,现将他汀类在卒中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以及重要的临床试验证据综述如下。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卒中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防治 血管平滑肌增生 动脉血管病变
  • 简介: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CHS),在年龄大于45岁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人数,从1988—1994年的2%,升至2005—2008年的25%。大约有117万的美国人在45岁以上,也就是说有将近29万服用他汀类药物,其数字相当于整个佛罗里达州和乔治亚州的总和。有一个来自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了服用他汀类的增长情况: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卫生统计 数据显示 佛罗里达州 美国人 服用
  • 简介: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他汀类药物能强力抑制3-羟基-3甲基辅酶A(HMG-CoA)还原酶,在降低LDL-C的同时使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和发病风险明显降低,尤其是总病死率显著降低,奠定了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中的基石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料的积累,一方面,他汀类药物的多种有益作用不断被人们认识,其应用范围有扩大趋势;另一方面,他汀类药物对肝脏、肌肉、肾脏、神经系统、糖代谢及肿瘤的影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出现一些本该强化治疗的高危患者其血脂不能达标,以及达标后不适当地减量、停药等问题.其中,对他汀类药物肝脏安全性问题的担忧对其使用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 标签: 降血脂药 洛伐他汀 斯伐他汀 肝功能试验
  • 简介: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传染病。结核性胸膜炎系结核杆菌引起的胸膜炎症,以单侧或双侧胸膜腔不同程度积液为主要特征,两者并存者可高达60%,有关其心电图变化报道较少。现将我院住院患者131例心电图分析如下。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心电图变化 肺结核 结核杆菌 慢性传染病 心电图分析
  • 简介:卒中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尤其是在我国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均很高。经过国家“九五”、“十五”期间的专项科技攻关,卒中的治疗,特别是在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内外动脉搭桥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降低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从疾病的上游环节入手,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才是有效治疗卒中的关键。作为一名外科医师,不应仅仅是一个只会拿手术刀和导管的“手术匠”!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卒中 预防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十五”期间 溶栓治疗
  • 简介:最新研究显示,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磺脲类药物在降低血糖水平的同时,可致比其他服用甲福明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心脏病风险。研究人员在这项超过8,500名65岁或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参加的研究中发现,服用磺脲类的患者出现心脏病发作以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12.4%,然而服用甲福明二甲双胍的患者仅出现心脏及血管问题的风险是10.4%。除此之外。研究指出服用磺脲类的患者可能会更早出现心脏病。上述研究是在美国糖尿病协会的年度会议中报道。

  • 标签: 心脏病发作 磺脲类药物 高风险 甲福明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美国糖尿病协会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2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实施CAS治疗的患者1700例,按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组1224例和非他汀组476例.降脂目标为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至<2.1mmol/L或降低基础水平的40%.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d内卒中、心肌梗死和死亡的总发生率,分析他汀类药物与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性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100%.(1)术后30d内43例(2.53%)患者出现主要不良事件,其中卒中34例、心肌梗死1例、死亡8例,应用他汀组术后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6%(24/1224),而非他汀组术后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99%(19/4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1,P=0.017).两组卒中发生率分别为1.56%(19/1224)和3.16%(15/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围手术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是CAS良好预后的保护性因素(OR=0.524,95%CI:0.279~0.983;P=0.044).结论CAS的预后他汀治疗组术后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非他汀治疗组,他汀治疗可降低不良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支架 他汀类药物 疗效
  • 作者: 任俊敬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11-17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18期
  • 机构: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2405
  • 简介: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94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当作此次分析样本对象,分为对照组(n=47)、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干预,观察组实施瑞舒伐他汀钙干预治疗。比较组间治疗之后的高血脂症(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各项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TG、TC、LDL-C以及HDL-C指标经过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干预之后,要比对照组患者恢复更为明显,差异存在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存在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具有更为显著效果,可以促进患者身体各项指标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促使患者获得更为良好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他汀类药物;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对预后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116例行PCI治疗的病患,随机分组,Ⅰ组62例与Ⅱ组54例患者行相同治疗,Ⅰ组治疗前另行服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治疗24周之后,观察两组患者出现MACCE(心脑血管事件)的情况及血液流变指数、血脂生化指标的变化状况,总结他汀类药物用于患者PCI治疗的价值。结果以他汀类药物配合PCI治疗的Ⅰ组患者MACCE总发生率为4.84%(3/62),明显比Ⅱ组(24.07%)低,P〈0.05;且Ⅰ组术后的血液流变指标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Ⅱ组均高于正常水平,Ⅰ组明显低于Ⅱ组;两组患者血脂生化指标均有所降低,Ⅰ组TC、TG、HDL—C降低比Ⅱ组显著,P〈0.05,LDL—C与Ⅱ组相比则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医师使用他汀类药物为行PCI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MACCE发生率,控制血液流变及血脂生化指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 他汀类药物 术前 应用
  • 简介:造影剂肾病(CIN)是在血管内注射碘造影剂后引起的最主要并发症之一,它可增加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现已经成为当下医院内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大原因,但其根本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炎症、氧化应激反应等有关。本文就CIN发生机制及他汀类药物对CIN的预防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造影剂 肾病 他汀类
  • 简介:脑梗死占脑卒中的60%~80%,再发脑梗死是幸存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发脑梗死后1年内再发率最高,以后逐渐下降,所以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包括临床治愈者仍需坚持药物和康复治疗,预防脑梗死再发很有必要,我们旨在探讨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任脑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再发脑梗死 拜阿司匹林 药物预防 临床观察 他汀类 康复治疗
  • 简介:在2007年国际卒中大会(ISC2007)上,他汀类药物以下简称他汀,无疑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卒中与他汀——从预防到急性治疗”的专题讨论,吸引了近千名学者的参与。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急性治疗 卒中 预防 专题讨论 学者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CochraneLibrary、EMbase、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收集他汀治疗DCM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从建库至2015年10月的文献。结果共纳入26项研究包括15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应用他汀治疗DCM能够显著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MD=5.62,95%CI:4.02~7.23,P<0.001,I2=89%)及运动耐量(六分钟步行试验,MD=36.78,95%CI:16.98~56.59,P<0.001,I2=94%),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MD=-3.32,95%CI:-5.14~-1.50,P=0.0004,I2=87%)、血浆脑钠肽(BNP)(MD=-66.52,95%CI:-106.80~-26.24,P=0.001,I2=99%)、C反应蛋白(CRP)(MD=-2.15,95%CI:-2.84~-1.46,P<0.001,I2=93%)及白介素-6(IL-6)(MD=-6.50,95%CI:-9.70~-3.29,P<0.001,I2=94%)。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他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DCM患者的心功能,增加LVEF,降低炎症水平,改善心室重构。

  • 标签: 他汀 扩张型心肌病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在美国广播公司新闻,10月24日报告说,改变饮食可能会比服用他汀类药物能更好地降低胆固醇。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胆固醇较高的345人,在六个月中给予一到两种素食和低胆固醇饮食,并进行了随访。那些给予低饱和脂肪饮食的人仅吃低脂肪奶制品,

  • 标签: 低胆固醇饮食 他汀类药物 研究人员 脂肪饮食 奶制品 低脂肪
  • 简介:“服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在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并发症的同时,还会增加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研究人员回顾了以前的五项试验,包括了32,752名患者,并将此其得出的结果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糖尿病 大剂量 风险 美国医学会 疾病发生
  • 简介:随着影像学检查特别是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全面发展,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住院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大致病因素。目前,对于CIN尚无理想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 标签: 降血脂药 肾病 肾功能不全 内皮 血管 一氧化氮合酶
  • 简介:血管内皮细胞为衬贴在血管腔表面的单层扁平或多角形细胞,它不仅是血管壁与血流之间的一道生理屏障,还具有影响血管张力、纤维蛋白溶解、细胞生长和炎性反应的能力。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早期病理改变即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他汀类药物(简称他汀)是一类有效的调脂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β-羟-β-甲基戊二酰辅酶A(hydroxy—methyl—glutarylcoerlzymeA,HMG—CoA)还原酶而最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 他汀类药物 功能检测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纤维蛋白溶解 早期病理改变
  • 简介: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有效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而且大多数患者用药疗程长,部分患者需终身服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类药物均为一线抗癫痫药物,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丙戊酸类药物主要有丙戊酸钠、丙戊酸镁、丙戊酰胺等。二者对肝脏及血液系统均有潜在影响,而且可能发生皮疹,尤其卡马西平可能发生致死性剥脱性皮炎。

  • 标签: 丙戊酸钠 代谢酶基因多态性 卡马西平 类药物 抗癫痫药物 神经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