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光毒性反应限制了药物的临床应用,酮类抗茵药物罗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和克林沙星,尽管有效好的疗效但却均有强的光毒性,其中司帕沙星的光毒性发生率高达6%~10%。本文阐述药物的光毒性,特别是酮类药物光毒性的研究概况。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药物 抗生素 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
  • 简介:酮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临床效果较好,但目前酮类药物的耐药问题比较严重,应加强临床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监督和管理,避免耐药性的发生。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结核治疗中,治疗方案选择为药物的应用效果。方法:样本限定为2019.11~2022.1期间在院肺结核患者,5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评价酮类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肺结核治疗中使用药物能够更好地促进疗效提升,干预组使用药物治疗后有效率预测值明显更高(P<0.05);在干预组使用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更好的提升治疗安全性(P<0.05)。结论:基于患者肺结核病情表现,在临床治疗中以常规治疗为基础,使用酮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可进一步提升,更好的优化了整体的治疗效果,且保证临床治疗安全性的改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肺结核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酮类药物的抗茵性能、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临床应用来讨论合理用药的必要性。

  • 标签: 喹诺酮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酮是酮类抗菌药的第四代衍生产品,口服吸收良好,血药浓度高,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从而在临床应用上日益广泛。通过介绍酮类抗菌药的临床进展、不良反应以及安全性监测现状,就合理安全用药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以期为酮在临床上的安全有效应用提供借鉴。

  • 标签: 氟喹诺酮 抗菌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安全性
  • 简介: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酮类药物由于基团的引入而获得一系列体外抗菌活性高、体内药动学性质优良的酮类化合物.鉴于其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等诸多优点,已成为广泛应用于抗感染化疗领域的一线药物.值得重视的是随着该类新药品种的不断研发与应用,在抗感染药物中所占市场份额的逐年扩增,所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也屡见不鲜,尤其是对不同酮类药物大量的结构修饰已导致大范围的ADR出现.有的品种甚至因其可能的严重ADR而停止研发、临床试验和临床使用.

  • 标签: 临床安全 喹诺酮类药物 安全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酮类药物的作用和临床价值,分析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 2018年 7月到 2019年 7月收治的 202例结核病病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酮类药物配合常规治疗的方式治疗观察组,观察不良反应比例和实际效果。结果:经过研究和分析,发现观察组实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出现比例,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结核病病人,实施酮类药物治疗的方式,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着一定的安全性,而且不良反应比例较少,有较强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结核病 研究
  • 简介:分析药师在药学服务和处方干预中遇到的酮类药物不合理应用以及参与处理该类药物引起药害的典型病例;指出酮类药物对软骨和韧带具有毒性作用,会引起骨关节损害;还可引起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皮肤软组织等药害;故建议应用酮类药物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掌握适应症.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药物损害 合理应用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某院 350例使用酮类药物进行消炎抗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用药的合理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了多种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患者用药期间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概率为 6.9%,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 10.3%。结论:酮类药物是一种光谱抗菌类药物,具有较好的消炎抗菌效果,但患者在临床应用该药物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治疗疗效、不良反应等,再进行合理用药,以提升对该药物的使用效率,加快对病症的治疗。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对酮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合理用药及其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探究,更好的指导酮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法将我远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120名患者对酮类药物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观察药物的临床给药方式,分析患者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高发年龄阶段,不良反应的高发系统范围。结果患者在41-50岁年龄范围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多,且在药物使用中主要不良反应系统范围为皮肤系统及神经系统。患者在静脉给药时的并发症发生率较药物口服高。结论若要对酮类药物将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需要对药物的给药方式进行优化,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使用禁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能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关键字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合理用药;酮类药物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抗菌药物,该类药物抗菌种类多,抗菌活性强,在对应用泌尿生殖系统临床治疗及呼吸道肠道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1。但药物在临床的使用中,存在着使用方法不合理导致的药物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在过敏、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骨关节等部位。这不仅会对患者的药物治理效果产生影响,还会造成不良反应加深患者的痛苦。故我院对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级临床用药方法进行探究,旨在对不良反应发生进行原因分析,并研究如何合理用药,研究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远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进行抗菌药物治疗的共计120名患者纳入研究,共计男58例,女62例,年龄为21-79岁,平均年龄为(42.5±7.2)岁,使用的酮类药物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莫西沙星、第四代加替沙星。患者对研究均已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统计患者在使用酮类药物的临床情况、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发生范围、药物使用状况、用药方法等数据进行分析1.3观察指标记录患者的临床药物类型,使用人群比例;记录患者药物使用类型对应的不良反应类型;2结果2.1人群占比在120例患者临床治疗中,不良反应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更多,且41-50年龄段发生概率较高。如下表1表1.不良反应的年龄性别分布年龄性别占比男女20-3011916.6631-4010815.0041-50201529.1651-6091318.3361-709814.1671+547.502.2不良反应表现范围例数酮类药物使用不良反应类型中国,皮肤过敏反应较其他系统更多。见下表2.表2.不良反应系统范围及临床表现统计系统反应类型例数占比皮肤皮疹、瘙痒、潮红6251.66神经系统头痛眩晕1512.50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1915.83心血管系统胸闷、静脉炎1310.83呼吸系统鼻塞54.16全身性发热65.003讨论药物抗菌谱广且体内分布广泛,酮类药物在临床治疗的使用中,由于出现不良反应例数少、反应症状较轻而受医者用药青睐,但如用药不合理或未针对病症用药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上升。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神经系统药物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剂量的依赖性,主要有头晕、噩梦、困乏等症状,如有不良反应出现则应立即停止治疗。胃肠系统与肝胆系统环丙沙星有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症状,胃肠系统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循环系统在左氧氟沙星河环丙沙星使用中,有心悸、胸闷、心慌等不良反应。血液系统长期或大量服用酮类药物的患者,血液系统会有白细胞与血细胞减少的情况,有乏力、低热,严重的有溶血性贫血等不良反应。运动系统酮类药物会对年幼动物的关节软骨产生损害,影响患者发育,故严禁18岁以下儿童使用。皮肤反应酮类药物使用后有光毒性皮疹出现,此反应春季为高发、女性患者多发,多在用药后几周内,症状在停药后症状消失。皮肤过敏主要发生在用药30分钟内,但可以通过口服其他药物治愈症状。经研究发现2,静脉给药的用药方式虽然能够实现药物快速融入血液,加快疗效,但在此种用药方式下,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最多,所以医者必须尽量使用口服用药方式,减少静脉注射方式使用次数。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时必须进行停药观察,并判断患者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根据情况采取相关措施。本次研究中,虽然加替沙星还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但结合目前其他国家的情况,还是要对加替沙星持有谨慎的态度3。综上所述,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途中,需要医者对各类药物的使用禁忌和不良反应等情况严格把握,认真分析患者过往病史,谨慎进行药物使用的选择,准确调整剂量,合理的临床用药,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参考文献1叶月华,许伟杰.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及临床合理用药的分析J.海峡药学,2016,28(2)261-262.2黄塘娟.120例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研究J.海峡药学,2016,28(10)269-271.3冯亚奇.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6)28-29.

  • 标签:
  • 简介:自20世纪中叶发现第一个酮类抗菌药萘啶酸以来,目前该类药物已发展至第四代,以酮类为代表,表现出更强的抗菌作用和更广的抗菌谱,其市场占有率仅次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但随着该类药物临床广泛使用,耐药问题频现,同时也发现部分酮类药物具有心脏毒性、肝脏毒性和光毒性等不良反应,致其应用受限。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耐药问题 肝脏毒性 萘啶酸 光毒性 抗菌作用
  • 简介:目的评价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为规范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08年8月15~19日的门诊处方,共计10500张,6~8月出院病历411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酮类药物使用率:门诊处方9.3%,住院病历29.9%;在抗菌药物中的使用率:门诊处方26.9%,非手术患者30.4%,手术患者29.4%;不合格率(不合理用药、不符合管理规定):门诊处方86.2%,住院病历75.1%。结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普遍存在不合理、不符合管理要求现象,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合理用药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结核患者实施酮类药物治疗对其不良反应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肺结核患者,均在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入院,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实验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酮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对照组(76.67%)数据显著低于实验组(93.33%),差异显著,P

  • 标签: 肺结核患者 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发生率 影响
  • 简介:目的:分析酮类(FQNs)药物不良反应的机制与其化学结构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FQNs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研究其化学结构与不良反应机制间的关系。结果:FQNs药物不良反应的程度与其结构位上C8,C7,C5,N1取代基有密切关系;其C6的F与C2的H不可取代,其与不良反应没有相关性,但与抗菌疗效有密切联系。结论:临床医师在使用FQNs新药时,应充分了解此类新药的不良反应资料,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氟喹诺酮 药物不良反应 化学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通过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 将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到我院通过酮类药物治疗的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出回顾性分析,统计所有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所占比,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资料和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资料做对比分析,并总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经过统计,18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45例,占比为24.73%;患者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药物自身因素、患者机体因素、药物配伍因素、药物滥用、药物相互作用、未遵医嘱执行禁忌为酮类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通过酮类药物对患者实施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比较常见,而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也比较多,在临床患者用药之时,应针对性的针对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做出科学性的预防和规避。

  • 标签: 氟喹诺酮 不良反应 独立危险因素 多因素 原因
  • 简介:氨茶碱是茶碱和乙二胺的复合物,口服后以茶碱形式在体内发挥作用,由于茶碱的有效血药浓度与中毒浓度很接近,因此,了解药物对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酮类药物对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作一阐述。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氨茶碱 血药浓度 代谢机制 药酶抑制作用
  • 作者: 徐叶叶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22-11-24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8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酮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促进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的120张酮类抗菌药物处方;采用药学干预,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没有实施药学干预的120张酮类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对比,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利用指数、用药频率。结果:观察组不合理用药情况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处方中患者用药频度、药物利用指数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使用酮类抗菌药物当中,开展药学干预,可以提升临床护理用药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药学;临床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了解酮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警惕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方法:对我院ADR监测中心收到的酮类药物ADR报表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150例ADR报表中涉及9种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皮疹、静脉炎和消化系统症状,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症状.结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多,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只要及时停药并对症治疗,不良反应症状可逆转.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酮类药物的禁忌证、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对策 。 方法: 抽取 150 例本院自 2 01 8 年 3 月 -201 9 年 6 月 收治的 类药物 用药不良反应患者开展研究,分析 此类 药物禁忌证、不良反应、临床合理用药对策。

  • 标签: 氟喹诺酮 药物 禁忌证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临床 对策
  • 简介:酮类药物属于第三代酮类药物,由于含,因此促进了药物脂溶性与细胞、组织穿透力的增加、机体中药物浓度的提升及半衰期的延长,从而促进了杀菌效果的增强及药效的提升。酮类药物属于抗菌药物,在临床较为常用,但是近年来,其也有较多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了不良影响。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发生率 给药途径 临床合理用药 氟喹诺酮类 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