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筑业、交通业、文化娱乐业、饮食业及家庭现代化设施的迅速增加,噪声已经发展成为城市污染的一大公害,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恶劣影响。

  • 标签: 噪声污染 危害与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生素E在噪声暴露引起的大白鼠听力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纯种Wistar大鼠9只,鼠龄2~3个月,体质量180~200g,由长春市高新开发区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清洁级)。无噪声暴露及耳毒性药物使用史,耳廓反射正常,实验前清洁外耳道,显微镜下检查均无中耳炎。以听阈、耳蜗基底膜铺片及免疫荧光染色为指标,观察大白鼠在稳态噪声持续暴露之前30d至暴露后7d,灌维生素E及生理盐水,对大白鼠听觉脑干电位分析和耳蜗外毛细胞(OHC)丢失率分析及NF-κB在耳蜗毛细胞中表达定量分析。结果维生素E在噪声暴露后大白鼠听力阈值明显低于单纯噪声组,OHC丢失率也明显降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VE干预组的耳蜗细胞表达NF-κB的强度低于单纯噪声组(P〈0.05)。结论维生素E在噪声暴露引起的大白鼠听力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通过上调耳蜗毛细胞中NF-κB的表达。

  • 标签: 噪声 耳蜗 毛细胞 维生素E NF-ΚB
  • 简介:目的观察柴芍八味饮对高强度噪声暴露下场站机务人员血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0名空军场站机务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名,干预期间均正常参加机务工作,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干预组给予柴芍八味饮,口服,干预4周。在干预前和干预期间每周末监测血压,并计算干预前与干预后第4周末的血压差值,干预前及干预结束时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A)、血管紧张素(Ang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肱动脉血流介导舒张功能(FMD)。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第2、3、4周末收缩压(SBP)及干预结束时血清指标均低于干预前(P〈0.05),在干预后第3、4周末SBP及干预结束时血清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SBP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干预后第4周末舒张压(DBP)与干预前比较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结束时肱动脉血流介导舒张功能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P〈0.05)。结论柴芍八味饮可有效减弱高强度噪声对机务人员血压的不利影响,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标签: 柴芍八味饮 噪声 高血压前期 军事人员
  • 简介:为满足临床医生学习掌握呼吸机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知识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水平,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将继续举办全国“机械通气临床应用学习班”,由俞森洋教授主讲,邀请国内著名呼吸界专家罗慰慈、刘又宁、王辰、蔡柏蔷、林江涛教授等讲课。记继续教育学分8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编号2004-03-02-033(国)]。时间暂定为2004年10月10日至15日,欢迎报名参加。

  • 标签: 学习班通知 机械通气 通气学习班
  • 简介:1998年我科引进1台THUMPER心肺复苏器,为美国林比佛罗斯公司气动机械产品,对48例呼吸、循环衰竭进行了心肺复苏,现就临床应用的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48例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18~88岁;心源性猝死11例,非心源性猝死1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4例,慢性消耗性疾病致呼吸衰竭、心跳停搏(包括晚期终末性肿瘤)21例,电击伤2例。复

  • 标签: 复苏器 应用
  • 简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大多数病人经输液、激素、吸氧和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等综合治疗,症状可缓解,但仍有少数病人病情得不到控制,继续恶化进入危重状态,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现报告我院在1999年至2001年三年间共治疗的10例患者的体会。

  • 标签: 机械通气治疗 重症哮喘 体会 病人 危重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 简介:镇静和镇痛是机械通气患者治疗的一部分,运用得当,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危重病人的死亡率。本文综述了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治疗的目的、方式的选择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等。

  • 标签: 机械通气 镇静药物 镇痛药物 RAMSAY评分 Riker镇静-躁动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机械化调配在静脉输液调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00组用药医嘱,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00组,对照组300组,观察组采用Repeater配液泵进行调配,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调配,分别对2组西林瓶药物残余量、不溶性微粒、调配时间进行检测,并对2种方法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西林瓶药物平均残余量为(0.010±0.003)ml;不溶性微粒10μm以上(1.501±0.901)个/ml,25μm以上(0.101±0.020)个/ml;平均调配时间(41.000±0.201)s/组.对照组西林瓶药物平均残余量为(0.130±0.101)ml;不溶性微粒10μm以上(8.311±1.202)个/ml,25μm以上(1.702±0.503)个/ml;平均调配时间(44.001±0.106)s/组.2组药物残余量、不溶性微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Repeater配液泵调配可以减少西林瓶药物残余量和成品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提高给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输注泵 输注 静脉内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 ICU机械通气患者通过镇静治疗的护理方法和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 8月到 2015年 8月 ICU机械通气接受镇静治疗患者资料 60例,将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 3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ICU机械通气接受镇静治疗患者,为其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非计划拔管出现 机 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镇静治疗 护理方法
  • 简介:目的:总结对驾驶、高空作业和机械操作有影响的药物分类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药品说明书、工具书的查阅及数据库的文献检索,收集对驾驶、高空作业和机械操作有影响的药物,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对驾驶、高空作业和机械操作有影响的药物主要是对神经系统有影响的药物。结论:影响神经系统的药物会给从事驾驶、高空作业和机械操作人员带来潜在的危险.应引起广大医师和药师的关注。

  • 标签: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驾驶 高空作业 机械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快速定量评估ICU机械通气患者误吸风险,探究不同医护方法、患者不同体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误吸风险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方法:根据医源性因素、自身因素对患者可能造成误吸的影响,分别划分2-3种情况进行赋分,并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98例,通过赋分表定量评估误吸的可能性,根据误吸风险高的患者降低医源性因素造成的影响,从而减少误吸病例的发生。结论:根据定量评估风险表,可以迅速定位误吸高风险患者,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发生误吸风险。

  • 标签: 机械通气患者 误吸风险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快速定量评估ICU机械通气患者误吸风险,探究不同医护方法、患者不同体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误吸风险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方法:根据医源性因素、自身因素对患者可能造成误吸的影响,分别划分2-3种情况进行赋分,并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98例,通过赋分表定量评估误吸的可能性,根据误吸风险高的患者降低医源性因素造成的影响,从而减少误吸病例的发生。结论:根据定量评估风险表,可以迅速定位误吸高风险患者,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发生误吸风险。

  • 标签: 机械通气患者 误吸风险 评估
  • 简介: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病房内最常用及主要的医疗监护设备,随着呼吸机的使用日渐普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cntilatorAssoiiatedPneumonia,VAP)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VAP的出现可致呼吸机使用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增长,并发症增加,病死率升高及医疗成本的增加。本文总结了机械通气时的系统化管理方法,设立了机械通气专职护士,进行系统的呼吸道护理,呼吸机管理,感染预防与控制。68例患者中,在ICU期间均无发生VAP,系统化管理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人工气道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护理
  • 简介:经鼻或面罩的无创机械通气具有无创性、可早期使用、上机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并且能减少患者气管插管的需要,在临床上的应用日渐广泛。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对42例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取得良好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呼吸衰竭患者 早期使用 气管插管 无创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肺水肿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源性肺水肿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氧气分压、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分压等临床指标,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死亡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久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在无创通气后氧气分压、血氧饱和度显著提高,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降低,呼吸和心率趋于稳定,所有指标在治疗前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采用有创通气治疗,死亡率为43.3%,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死亡率为16.7%,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肺水肿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症状缓解时间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使得患者死亡率大大降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心源性肺水肿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