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高速公路通行费属于受益费。在形式合法上,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取既要符合法律保留原则,也要获得有关部门的行政许可。在实质正当上,高速公路通行费应符合受益者付费原则、代际公平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

  • 标签: 高速公路通行费 形式合法性 实质正当性
  • 简介:<正>《犯罪学研究导论》(以下简称《导论》)一书一经出版就在我国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在当时(甚至包括现在)我国犯罪学界犯罪学的理论专著(除教材外)相当的稀少,而且是因为从社会学知识的大背景对西方犯罪学理论与我国犯罪学研究进行个体论——整体论的方法论的探讨与思考尚属开拓之作。正是这样,时经近20年,这本专著在学界仍然引述不断、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实事求是地说,将其称之为从事犯罪学研究必读的"经典"著作也并不为过。然而,由于当时学术环境

  • 标签: 犯罪学研究导论 犯罪现象 激进犯罪学 犯罪行为 犯罪问题 犯罪原因
  • 简介:<正>目次一、政府基金的相关法律规定二、缴费义务人与政府基金的特殊关联三、从法律保留看政府基金的设立依据四、复式预算体系中的政府基金五、有关政府基金研究的未尽课题——代结论一、政府基金的相关法律规定尽管不是一种特有的财政现象,政府基金却是中国特有的财政名词。近年来,各级政府不仅每年公布政府基金项目目录,而且对政府基金进行特别预算,政府基金预算成为复

  • 标签: 政府性基金 专款专用 法律保留 复式预算 特别基金
  • 简介: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合宪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合宪审查有利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法治条件和保障;有利于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标签: 合宪性审查 宪法权威 维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当家作主
  • 简介:刑法适用解释结论的形成是司法人员与刑法文本互动以及不同解释主体之间互动的结果。从这一根本特征出发,为了促成合理的刑法适用解释结论的形成,在制度层面上,必须要建立和完善充分的意见竞争机制、适度的司法民主介入机制以及法律论证和理由公开机制。

  • 标签: 刑法适用解释 合理 司法人员
  • 简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不仅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蹟,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上最好的变法图强时期。所谓的变法,更多的是学习借鉴他国的法律制度。短短三十年,就已初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人称这是一个法律移植时代。回顾一下这个法律移植时代,我们发现移植的不仅仅是法律文本,而且包含法律思想、司法体制、法律文化等等。

  • 标签: 法律移植 法治意义 影响性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经济发展 诉讼
  • 简介:关联交易涉及法学、公司、证券、金融等多个领域,牵连公司与关联各方的利益,普遍存在于各国的公司运营中,因此其问题较多且复杂,学者对其争议颇多。关联交易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公司集团的整体竞争力,但同时也存在利益输送,公司被掏空等问题,面对关联交易的是与非,本文主要从以下思路展开论述:首先对关联交易的概念予以界定,通过追本溯源、类型化分析及近似概念的对比,对关联交易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其次主要通过法经济学的方法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论证关联交易的正当;同时承认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弊端,指出关联交易法律规制的重要。只有将关联交易的正当分析与法律规制相结合,才有可能寻找发挥公允关联交易优势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关联交易 利益输送 正当性 法律规制
  • 简介:在法律哲学中,拉兹为法律理论引入了权威概念并推进了对权威一般理论的研究。实践权威不仅为理性行动者提供一阶理由,而且也为他们提供不按照某些其他理由行动的二阶理由,也就是内容独立的排他性理由。排他性理由不是加入到行动者之行动中的一阶普通理由,而是要排除或取代所有的一阶理由。拉兹认为,法律要么主张它拥有合法权威,要么被认为拥有合法权威。如果主张权威是法律性质的一部分,那么法律必须有能力拥有权威。论文接着论证了拉兹在权威与法律之间建立了概念上的关联并分析了这一判断之中的"必然"、"主张"以及"概念的"等几个关键词。

  • 标签: 权威 排他性理由 实践哲学
  • 简介:社会危害与人身危险是对行为人予以处置的法律基础,社会危害属于行为的范畴,而人身危险属于行为人的范畴。社会危害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决定因素,而人身危险是影响法官裁决结果的一个或然因素,与社会危害性相比,其只对量刑发生次要作用。劳动教养以行为人的人身危险作为对其长时间剥夺人身自由的原因,其法理依据薄弱,法律地位不明。将劳动教养化解到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以非刑罚处罚和保安处分措施予以代替,符合法律发展的逻辑。

  • 标签: 社会危害性 人身危险性 劳动教养 保安处分
  • 简介:<正>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审级制度并不是一个被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特别关注的问题,因为两审终审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已经成为一种理念根植于人们的心里。那么,为什么近年来学界越来越关注审级制度的问题?为什么将审级制度作为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固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综观学

  • 标签: 审级制度 制度性缺陷 审判监督程序 固有缺陷 级别管辖 上诉率
  • 简介:我国刑事指导案例的参照情况,既关联着审判实践的法律适用,也成为刑事案例指导制度运行情况的晴雨表.当前,刑事指导案例“应当参照”的制度落实在影响力、精确和接纳上均遭遇了瓶颈,导致刑事案例指导无法真正助力于审判实践.案例指导制度欲突破瓶颈,应处理好典型与普遍、抽象和具体性、强制和说服等三大关系,并结合司法理念、司法技艺、机制保障等方面进行完善.

  • 标签: 刑事案例指导 参照 法律适用 综合推理 机制保障
  • 简介:<正>(一)合并仲裁的必要一、问题的提出在当前信息时代技术革新的大背景下,国际商事交易逐步呈扩大化趋势,由此伴生的是交易模式的变革,即商事往来已突破传统的双方单合同交易,多方当事人交易渐成经贸活动中的主流。而多方当事人交易在具体运作中不可避免会衍生出多方主体在事实上或法律上的争议,此类纠纷尤其突出体现在国际贸易、海事海商、建设工程等领域。实务中的多方当事人多合同纠纷大体可归纳为两类:一类可称为链式/连锁型争议(chaindis-

  • 标签: 仲裁规则 商事交易 合并审理 仲裁庭 仲裁员 仲裁案件
  • 简介: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核心问题是不作为与作为的等置,即对存在结构上不同的两种行为样态适用同一个构成要件进行评价。正是基于等置,才承认特定的不作为可以成立通常以作为形式实施的犯罪。所以,只有解决了将二者等置评价这一基础问题,才给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成立和对不作为者的定罪科刑提供正当。等置如何贯彻在不纯正不作为犯中,即等置在不纯正不作为犯中的体系地位如何?梳理若干重要的关于等置体系地位的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具体地分析成立不纯正不作为犯所要求的等置的内容。

  • 标签: 不纯正不作为犯 等置性 作为义务 客观归责
  • 简介:传统中国虽然有"法治"概念,却没有西方视法律为至尊,并以法律来约束权力的"法治"传统;不仅如此,传统中国社会一元的权力结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还具有典型的"反法治"色彩。因此,只有以现代"公民社会"的多元来打破帝制时代的一元权力结构,并限制天人合一世界观在政治、法律领域的适用,使法律具有"自治",才可能构建中国现代的法治理念。

  • 标签: 法治 一元性权力结构 天人合一
  • 简介:对刑罚变更执行监督的“参与型”同步监督改革仍然属于游离于诉讼程序结构之外的“局外”性质的“旁观者式”监督,可以借鉴“公诉模式”的诉讼三角形结构原理,在刑罚变更执行的相关程序结构中嵌入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赋予检察机关对刑罚变更执行建议的审查批准权和对法院裁决过程的同步监督权,形成‘‘双三角形”结构的“嵌入型”同步监督模式。

  • 标签: 刑罚变更执行 程序结构 执行监督 同步 检察机关 结构原理
  • 简介:"奥斯丁困境"的起因是法官在司法过程中适用社会规范引起的合法性问题。"奥斯丁困境"的提问方式及其问题可以转化为:通过什么样的判例法上的制度操作能够缓解"溯及力困境"并达成司法判决的公正。德沃金和哈特关于"社会规则理论"的争论使我们认识到社会命题在决定判例法规则方面的重要,而普通法已经发展起来的司法基本原则、标准、推理模式和制度原则则为"溯及力困境"及判决的公正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制度实践上的保障。

  • 标签: 判例法 社会规则 公正性
  • 简介:韩国禁止垄断法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立法例一样对垄断本身并不禁止,仅禁止因垄断而产生的滥用行为。韩国禁止垄断法上的滥用行为可以分为'剥削滥用'和'排他滥用',且就规制剥削滥用的正当仍存在争论。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对剥削滥用的构成要件的解释存在不确定之处,另一方面是对现行规制方法中'定价的不当'缺乏足够经验,其具体形式的正当,及其存在的违法排除事由的正当仍须结合个案判定。故此,需要进一步细化规制剥削滥用的要件。首先,遵守'补充'原则;其次,恪守'显著'标准;最后,排除'正当化'事由。在这一过程中,核心要件是依据'供需关系的变动或供给成本的变动'判断经营者的价格实质上是否显著高于竞争水平的定价,即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和制定的价格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过大,且这种显著过高的定价没有正当理由,却高于同种或相似商品的价格,即构成剥削滥用。

  • 标签: 韩国禁止垄断法 剥削性滥用 不当定价 竞争价格 显著性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第93条设置了捕后羁押必要的继续审查机制,由于该规定过于宏观,产生了各种争议。捕后羁押必要应由检察院审查,而且侦监部门是合适的审查部门;审查方式上应当采用书面审查加个别讯问的方式为妥;在机制完善方面需要明确检察机关对于捕后羁押继续审查的法律监督强制权、被告人的救济权以及被害人的异议权。

  • 标签: 捕后羁押必要性的继续审查 检察院 侦监部门 被告方
  • 简介:如果说,各国关于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的不同规定导致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的产生,那么,英美国家的长臂管辖则加剧了这种管辖权争夺的激烈性。但是,也是英美国家率先在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冲突情势下,寻找到了一些解决途径,不方便法院原则正是其中之一。

  • 标签: 不方便法院原则 中国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 可行性 国际民商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