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苷负荷心肌超声造影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科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26例作为糖尿病组,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8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静息及腺苷负荷左心室心肌超声造影检查,脱机分析得出心肌灌注时间-强度曲线的平台期信号强度(A值)、曲线上升斜率(K值)及A×K值。结合年龄、性别、病程、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一般资料,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静息状态下,不论整体还是分节段,糖尿病组A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组心肌灌注参数K值及A×K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负荷状态下,不论整体还是分节段,糖尿病组心肌灌注参数的A值、K值及A×K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荷状态心肌灌注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静息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的心肌血流量储备与其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580,P=0.020;r=-0.481,P=0.013)。结论腺苷负荷心肌超声造影可以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心肌血流灌注异常,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肌血流灌注 2型糖尿病 腺苷负荷 心肌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过程中,采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随机选取52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出现症状之后,分别在0-2h以及2-4h对这些患者进行静脉血采血,然后分别对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红蛋白(MYO)以及肌钙蛋白(CTNI)进行检测。另外设置对照组,从体检健康的人群中随机选出50人,对其同样的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相比于肌红蛋白(MYO)以及肌钙蛋白(CTNI),对于患者H-FABP的检测,其特异性、准确性以及灵敏度都出现了水平显著较高的现象,(P<0.05),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更加符合要求。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过程中,检测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其特异性、准确性以及灵敏度均比较好,具备临床应用价值,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肌梗死 诊断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根据患者在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前48h内是否出现过心绞痛症状,将患者分为心肌缺血预适应的观察组(64例)及无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进行相同的临床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无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的患者比较,有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的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小,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低,预后好。

  • 标签: 心肌缺血预适应 初发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小RNA-425-5p(miR-425-5p)在大鼠心肌梗死(MI)诱发实验性心肌纤维化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水平选用雄性SD大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MI模型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构建大鼠MI模型,假手术组开胸后只做冠状动脉穿线并不结扎。模型建立4周后,取心肌组织进行Masson染色及胶原含量测定,分析两组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425-5p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借助Western Blot检测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为验证miR-425-5p是否可以调控TGF-β1的表达,采用氯化钴及低糖培养液处理来源于胚胎期BD1X大鼠心脏组织的亚克隆细胞系H9c2,构建体外细胞模型模拟在体MI模型,并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425-5p mimic处理组。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上述三组细胞中miR-425-5p和TGF-β1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Masson染色及胶原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MI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内胶原纤维粗大,大量胶原堆积,胶原含量显著增加(0.68±0.09比0.34±0.08,t=0.153, P<0.01);miR-425-5p水平显著降低,TGF-β1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为P<0.01)。体外细胞实验表明,miR-425-5p mimic可以逆转氯化钴诱导H9c2细胞缺氧模型细胞中TGF-β1表达上调(P<0.05)。结论miR-425-5p参与MI诱发的实验性心肌纤维化的调控,其作用可能与调控TGF-β1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 标签: 心肌纤维化 微小RNA-425-5p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患者出现心肌梗死(MI)以后发生心肌纤维化(MF)主要是炎症反应以及心肌在自我修复反应的一种过程,以胶原纤维为核心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或代谢异常以及肌成纤维细胞不断增殖是其主要病理学表现,胶原浓度以及容积分数呈现异常上升,所有类型胶原正常比例异常。目前针对MF的主要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是在MF开始阶段参与多种分子和细胞,使其受到影响,形成机制复杂。现今,大部分研究人员在会出,微小RNA、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自噬以及气体信号分子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当患者出现MI后自身MF将会促使心室重塑,降低心功能与代谢、传导障碍,引起心源性猝死、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等一系列并发症,而改善MI患者预后核心目的在于预防并治疗心肌梗死以后发生MF。本笔者针对MI以后发生MF相关发病机制进行深入探析,随后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 标签: MI MF 发病机制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凋亡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其中模型组和实验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复制AMI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不结扎处理。建模成功后,实验组大鼠给予每天150 mg/kg银杏叶提取物,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6 d后,采用超声影像检测3组大鼠心肌功能;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进行损伤评分,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分析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3组大鼠心肌组织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实验组大鼠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和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ESD)[(7.28±0.30)、(5.00±0.28) mm ]低于模型组[(8.01±0.36)、(7.15±0.34) mm],而射血分数(EF)水平[(58.41±5.09)%]高于模型组[(43.27±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1、3.017、3.001,P<0.05)。实验组大鼠心肌损伤评分[(4.02±0.57)分]显著低于模型组[(6.75±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3,P<0.05)。实验组大鼠心肌组织凋亡指数[(15.73±3.25)%]显著低于模型组[(33.97±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6,P<0.05)。实验组大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表达水平(1.31±0.18、2.09±0.19)低于模型组(1.98±0.21、3.15±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1、3.158,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显著下调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抑制心肌组织细胞凋亡,进而保护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功能。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对肾透析患者心肌钙蛋白T和心肌钙蛋白I检测结果的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0名肾透析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这300名患者中男性135名,女性165名,年龄45周岁--65周岁。这300名肾透析患者3天以内分别在罗氏602、贝克曼DXI800进行肾透析结束后的检测结果,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有3%-4%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患者会出现cTnT或cTnI的增高,然而约有2%的cTnT值增高的患者cTnI值正常。通过两台设备的检测结果对比发现,两台设备对于cTnT和cTnI的检测无较大差异, 两台设备的检测结果均可作为评估肾透析患者心肌损伤的依据。结论 通过对比两台设备的检测结果,可以发现两台设备检测能力以及灵敏度都非常高,两台设备的心肌钙蛋白T和心肌钙蛋白I结果的高低可以很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虽一些患者的检测结果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这些差异并不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影响。

  • 标签: 肾透析 心肌钙蛋白T 心肌钙蛋白I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对肾透析患者心肌钙蛋白T和心肌钙蛋白I检测结果的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0名肾透析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这300名患者中男性135名,女性165名,年龄45周岁--65周岁。这300名肾透析患者3天以内分别在罗氏602、贝克曼DXI800进行肾透析结束后的检测结果,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有3%-4%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患者会出现cTnT或cTnI的增高,然而约有2%的cTnT值增高的患者cTnI值正常。通过两台设备的检测结果对比发现,两台设备对于cTnT和cTnI的检测无较大差异, 两台设备的检测结果均可作为评估肾透析患者心肌损伤的依据。结论 通过对比两台设备的检测结果,可以发现两台设备检测能力以及灵敏度都非常高,两台设备的心肌钙蛋白T和心肌钙蛋白I结果的高低可以很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虽一些患者的检测结果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这些差异并不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影响。

  • 标签: 肾透析 心肌钙蛋白T 心肌钙蛋白I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护理要点。方法:运用抽样调查法从2020年1月到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的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研究对象,再利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其不良反应。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心脏超声定量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功能的价值。方法  以150例AMI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PCI治疗)。利用超声心动图分析AMI患者PCI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变化。结果  两组术后1、6个月LVESV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脏超声定量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同其心肌酶水平的相关性探讨。方法:抽取我院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接收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重症、轻症各15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就此观察比较两组心肌酶水平及不同程度心肌损害患儿的心肌酶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清肌酸激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及羟丁酸脱氢酶均更高(P<0.05)。轻症患儿的心肌酶水平均低于重症患儿(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同心肌酶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及早检测对患儿病情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心肌酶水平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心肌损害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72例,时间自2022.01开始,结束于2022.12。分组执行抽签法,两组各36例。参照组、试验组分别应用常规急诊护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方案。检验2组急救效果。结果:试验组急救指标、抢救效果均更加优异,P<0.05。结论: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护理流程 抢救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心肌标志物三项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取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检测结果予以比较。结果 观察组cTnT、Mb、CK-MB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选择心肌标志物三项检出率更高,更利于提高临床确诊率。

  • 标签: 心肌标志物三项检测 急性心肌梗死 准确率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力衰竭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30例A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为实验组,30例A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后未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情况。结果:实验组的TnI、NT-proBNP、CK、CKMB、HBDH、LVEDD更高,LVEF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急诊PCI治疗并发生心力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比未出现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显著上升,根据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结果可对心力衰竭风险进行评估,从而为早期预防和治疗干预提供依据,有助于提升疗效促进恢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心肌损伤标志物
  • 作者: 刘聪辉 何浩然 黄一诺 张凤 王凡月 郝翰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4-06-12
  • 出处:《医师在线》 2024年第6期
  • 机构:摘 要: 目的:研究充足铜饮食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胶原Ⅰ/Ⅲ值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 group,SO,n=10)和心肌梗死组(myocardial infarction,MI,n=20),心肌梗死组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阻断血流的方法,假手术组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处打假结,并不阻断其血流。24小时以后进行随机分组,将MI组分为生理盐水组(normal saline,NS,n=10)和铜饮食组(copper,Cu,n=10)。NS组给予生理盐水饮食(5ml/kg),Cu组给予充足铜饮食(20mg/kg)。4周后用Elisa方法对大鼠心肌胶原蛋白Ⅰ/Ⅲ值进行测定并用SPSS 统计软件对各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心肌胶原蛋白Ⅰ/Ⅲ值测定结果显示:Cu组的心肌胶原蛋白Ⅰ/Ⅲ值较NS组降低结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心动图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非致密心肌与致密心肌厚度比值(NC/C)在诊断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中的价值。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就诊、超声疑诊LVNC患者35例,分别应用常规超声(2DE)和左心声学造影(LVO),于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测量NC/C,以收缩末期NC/C值>2.0、舒张末期NC/C值>2.3为阳性节段(NC节段),记录NC/C值、分层心肌节段数、NC节段数和诊断结果,并与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结果对照。结果在2DE基础上联合LVO,与2DE相比,收缩末期观察节段显示数增多(P<0.001),但分层节段数、NC节段数无明显提高(P>0.006),诊断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末期观察3种节段数明显增多(均P<0.001),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P<0.05)。2DE+LVO于舒张末期观察分层节段、NC节段显示数与cM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06),诊断的敏感性(88.9%)和准确性(85.7%)最高,且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95)。结论在2DE基础上,联合应用LVO能够显著提高对NC节段的显示,且应用舒张末期NC/C值诊断LVNC的准确性高于收缩末期。

  • 标签: 左心声学造影 心肌致密化不全 心脏磁共振成像 心动周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加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配合治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让护士掌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有效途径。结果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结论健康教育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