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社会阶层意识是居于某一社会阶层中的个体对社会阶层的认知认同。依据社会阶层意识的操作性定义,所编制并得到验证的《城乡居民社会阶层意识问卷》共有6个维度:社会分层的感受评价、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社会各阶层的基本认知、自我阶层归属、本阶层及其他阶层的感受评价、阶层关系的感受评价。其中,前3个维度称为阶层认知,后3个维度称为阶层认同。对城乡居民的社会阶层意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1)城乡居民具有较为清晰的阶层认知和较为明确的阶层认同,社会阶层意识较强;(2)城乡居民的阶层认知和阶层认同之间具有交互影响,共同作用于阶层冲突;(3)阶层认同对城乡居民的客观社会位置阶层认知起着调节作用,从而影响着阶层意识的形成发展;(4)城乡居民自我认同的阶层客观阶层的一致性不高,自我阶层归属感弱;(5)城乡居民对社会阶层关系的评价较为乐观,认为当下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较为和谐。

  • 标签: 社会阶层 阶层意识 阶层认知 阶层认同 自我阶层归属
  • 简介:引言在现代心理学界中,由于长期以来受"非道德化"思潮的影响,道德心理学相关的诸种研究成果一直被担心种种"洗脑"行为相关联而不很受重视。这种情况在近60年中随着科尔伯格吉利根(KohlbergGilligan)道德水平理论(及其之相关的其他进展)~(1)等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的普及和推广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改善。

  • 标签: Kohlberg-Gilligan 吉利根 南传上座部 科尔伯格 道德水平
  • 简介:本文探讨了企业女职工的生活状况及其婚龄对减少角色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女职工的生活状况较好,她们减少角色的动机不强;②婚龄对她们的夫妻关系、独身倾向、离职倾向和家务事有相当显著的影响;③新婚期后是个婚姻危机期。

  • 标签: 女职工 角色冲突 婚龄 减少角色倾向
  • 简介:该研究采用531名中国汉族健康大学生为被试,综合考察了5-HTTLPR(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连锁多态区)基因型、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之间交互作用面孔表情识别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面孔表情识别上有显著的主效应。总体来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和女性的被试具有较好的面孔表情识别能力。5-HTTLPR基因型、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它们在面孔表情识别上的三因素交互作用也显著。该三因素交互作用主要是源于,在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背景下,女性携带有5-HTTLPR长片段等位基因比短片段纯合子表现出稍差的面孔表情识别能力。该结果体现了基因环境多因素交互作用对面孔表情识别能力的重要性。

  • 标签: 5-HTTLPR 性别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面孔表情识别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 简介:本文主要论述了一名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临床技术干预。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该大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在暗示学习的条件下给予来访者正确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使其能够运用正确的知识进行思维,自觉调节自身情绪,以积极、理性的态度面对恋爱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调节恋爱问题正常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在正确的引导之下,恋爱关系可以成为促进大学生进步的动力。

  • 标签: 恋爱 元认知干预技术 暗示学习
  • 简介:探讨神经质人格对青少年应激抑郁症状的调节作用。采用自评的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618名在校高中生进行了首次测查,随后每隔3个月对被试的抑郁症状和生活事件进行追踪测查,追踪时间为期一年,结果发现:低神经质青少年相比,随着生活事件应激水平的升高,高神经质青少年的抑郁躯体症状心理症状增长速度更快。结论:神经质人格在青少年生活事件应激和抑郁症状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 标签: 青少年 神经质人格 应激 抑郁症状 多层线性模型
  • 简介:为了考察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儿童对不同情绪面孔的觉察和加工情况,设计两个眼动实验任务,要求14名7—10岁ASD儿童和20名同年龄正常儿童观看图片。实验一采用将情绪面孔嵌入风景图片中引起语义不一致的刺激;实验二采用含有情绪面孔的无意义背景乱序图片刺激。结果发现:(1)ASD儿童对不同情绪面孔的觉察时间都显著长于正常儿童;(2)正常儿童一样,ASD儿童表现出对恐惧面孔的注意偏向;(3)实验二中,ASD儿童对不同情绪面孔内部特征区的注意分配正常儿童不同;正常儿童能注意最能展示该类情绪特征信息的区域,如恐惧的眼睛、愉快的嘴巴,而ASD儿童时三类情绪面孔特征区的注意分配方式相似;(4)两个实验条件下,ASD者对不同情绪面孔的觉察、加工模式正常儿童相似。

  • 标签: 自闭症谱系障碍 情绪面孔 面孔觉察 面孔加工 眼动
  • 简介:以446名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让被试报告父母冲突形式、内容。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价,以及抑郁、焦虑、自尊、学习问题和不良行为,以探讨父母冲突形式和内容、青少年对冲突的评价与其社会适应的关系,并检验认知评价在父母冲突青少年适应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男女生除在父母情绪冲突和自尊方面的报告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各个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随年级升高,儿童知觉的父母冲突内容显著增多。抑郁情绪、学习问题显著增多,而自尊水平显著下降;(2)父母冲突的不同形式和内容,以及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不同认知评价可以预测青少年不同方面的社会适应;(3)认知评价在父母冲突青少年的内部适应中起中介作用,但在父母冲突青少年的外部适应中不起中介作用。

  • 标签: 父母冲突 认知评价 社会适应 青少年
  • 简介:为验证和探讨生涯适应力对创业意识的影响作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26名大四本科生的生涯适应力创业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职业环境催促着我国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既能直接的预测创业意向,也能通过创业效能感间接的预测创业意向;积极的生涯关注是大学生领悟和内化“创业角色”从而增强创业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的关键因素。生涯适应力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心理资源。将生涯适应力开发融入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提升。

  • 标签: 生涯适应力 创业效能感 创业意向.
  • 简介:采用虚荣特性问卷、冲动性购买行为量表以及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对6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虚荣特性(包括外表关怀和成就关怀)大学生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关系,以及物质主义价值观(包括以财物定义成功和以获取财物为中心)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外表关怀冲动性购买行为、物质主义价值观显著正相关,成就关怀物质主义价值观显著正相关;(2)以财物定义成功部分中介外表关怀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关系,但以获取财物为中心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 标签: 大学生 虚荣特性 物质主义 冲动性购买行为
  • 简介:采用家长式领导行为问卷、运动价值观问卷、运动动机问卷和运动员精神问卷,对495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进行调查,以探讨教练家长式领导行为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员精神的影响,及其内在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家长式领导行为对运动员精神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运动动机在其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2)运动价值观在家长式领导行为运动动机之间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即运动价值观得分越高,这种正向关系也越强;(3)运动价值观对家长式领导行为运动员精神关系的调节作用,是部分地通过运动动机为中介而产生。

  • 标签: 家长式领导行为 运动价值观 运动动机 运动员精神
  • 简介:在教育心理学的领域里,持续了二十多年的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的争论,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看法。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与国外的心理学工作者和出版社的不断交流,这场争论对我国的教育心理学也有影响。

  • 标签: 教育心理学 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 心理学工作者 出版社 争论
  • 简介:采用问卷集体施测,收集了405名大学生的主观和客观家庭社会阶层、自尊以及物质主义的状况,探讨家庭社会阶层物质主义的关系及自尊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主观家庭社会阶层物质主义显著负相关,客观家庭社会阶层物质主义相关不显著;主观和客观家庭社会阶层自尊均呈显著正相关;自尊物质主义显著负相关;(2)自尊在主观家庭社会阶层物质主义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即主观家庭社会阶层通过自尊间接影响物质主义。表明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低的大学生由于感受到更低的自尊.因而更容易形成物质主义倾向.

  • 标签: 家庭社会阶层 自尊 物质主义 大学生 中介作用
  • 简介: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自有人类社会开始,便有了人类的情感,并成为社会关系中的催化剂和人们行为表现的力量源泉。积极的情感可以表现出锦上添花,消极的情感则可以表现为雪上加霜,甚至外化为非法行为。由于女性人体结构、生理特点、社会化过程的不同,女性暴力犯罪情感的关系十分密切。当情感和理智发生矛盾是,不能冷静思考,理智不能控制情感,使行为完全受情感的左右而铸成罪错。从江西女性暴力犯罪来看,有的是因为仇恨、愤怒、嫉妒;有的是因为夫妻感情不和;有的是因为母爱、妻爱情感的扭曲:有的是因为邻里感情纠纷。如此种种,都是导致女性暴力犯罪的重要原因,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对此,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以从感情入手,良化女性情感,达到预防和减少女性暴力犯罪的目的。

  • 标签: 女性暴力犯罪 情感发展 女性情感 高度重视 力量源泉 催化剂
  • 简介:探讨社会支持中的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对不同自理能力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可有效缓解老年人抑郁症状;(2)对个体而言,家庭支持是较稳定的支持来源,受个体年龄和健康水平的影响较小,而朋友支持变动较大,随年龄增长和健康水平的下降,朋友支持逐渐减少;(3)社会支持对不可完全自理老年人抑郁水平的解释率高于对可完全自理老年人抑郁水平的解释率;(4)对于生活可完全自理的老人,朋友支持比家庭支持有更大的预测作用,而对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家庭支持的作用更大。

  • 标签: 老年人 自理能力 社会支持 抑郁
  • 简介:为明确手机成瘾对其拖延行为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了注意控制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意志控制的调节作用。以121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其手机成瘾、注意控制、意志控制及拖延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年级后,手机成瘾对拖延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注意控制能够在手机成瘾拖延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手机成瘾对拖延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及注意控制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均会受到意志控制的调节。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从注意控制理论及自我调节失败理论的视角理解手机成瘾拖延行为的关系,而且对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为其心理社会适应服务具有启示意义。

  • 标签: 拖延行为 手机成瘾 注意控制 意志控制
  • 简介:对107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现实、网络社会排斥和自我控制大学生抑郁的关系。结果显示:(1)现实社会排斥网络社会排斥在发生频率上没有显著差异;网络社会排斥、现实社会排斥、自我控制以及抑郁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现实社会排斥不仅能够对抑郁产生直接的预测作用,而且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3)网络社会排斥对抑郁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只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

  • 标签: 网络社会排斥 现实社会排斥 自我控制 抑郁
  • 简介:通过对陆军初级指挥官人格心理类型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心理学研究,探讨个人的领导潜能、人格心理类型对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方差分析表明,具有不同领导行为的指挥官在人格维度上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提示了指挥官的领导行为取向与人格因素有密切的关系。2卡方分析结果也表明,PM型行为的军官在其人格特征上具有“ESTJ”组合特征,而pm型的军官则正好相反;另外,pm型的军官在成就动机上获得高分的人数最少。3系统聚类分析显示,“成就动机”、“感觉”和“判断”三种人格因素军事指挥官完成整体领导职能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 标签: 指挥官 人格类型 PM领导行为类型
  • 简介:探讨流动儿童自卑对学习自我效能感中基本能力感控制感的差别效应以及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运用问卷法以730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Bootstrap方法检验,结果显示:流动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在自卑学习自我效能感(基本能力感控制感)关系中有调节作用。表达抑制在自卑基本能力感、控制感关系中调节作用均显著,并且N-宣泄越高自卑对基本能力感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强,P-宣泄越高自卑对控制感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弱;认知重评仅在自卑控制感关系中调节作用显著,P-重视越高自卑对控制感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强,而N-重视越高自卑对控制感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弱。

  • 标签: 情绪调节策略 流动儿童 自卑 认知重评 表达抑制
  • 简介:采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用条件性习得范式探讨厌恶恐县情绪习得的性别差异。行为结果表明,在成功习得厌恶、恐惧和中性情绪之后,男女性在唤醒度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脑电结果表明,在早期N1和P2成分,厌恶情绪恐惧情绪的习得无显著性别差异;但男女不同性别在N2成分上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女性在厌恶、恐惧、中性这三类CS的N2成分均差异显著,但男性仅厌恶中性情绪的CS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在负性情绪的习得中,女性比男性更敏感。

  • 标签: 条件性习得 历恶 恐惧 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