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Behçet病葡萄膜炎(BU)是Behçet综合征常见表现之一,其预后差,致盲率高,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免疫应答来诱导和缓解炎症,既往常用的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疗法存在用药时间长、副作用大、远期预后差等不足,而生物制剂因其高效性、低毒性、远期预后好的优势逐渐成为治疗难治型BU的研究热点,为BU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目前用于治疗BU的生物制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干扰素制剂、白细胞介素阻断剂和淋巴细胞靶向制剂。相信随着各项研究的深入和临床试验的进展,生物制剂在临床的逐步应用指日可待,未来有望为BU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

  • 标签: 贝赫切特综合征 葡萄膜炎 生物制剂 综述
  • 简介:摘要细胞外囊泡(EV)是细胞或微生物分泌的直径在30~1 000 nm的双层脂质囊泡,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核酸、脂质及其他生物信息分子。因此EV可以作为细胞间物质传递的载体。目前在感染性疾病中,病原微生物的EV可作为双刃剑,起到双重作用。既可在宿主的感染免疫,病原菌的感染致病及耐药性传递中发挥负面“敌”的重要作用,也可在临床诊疗中展现病原微生物EV“友”的优势。

  • 标签: 细胞外囊泡 病原微生物 免疫调节 致病机制 耐药机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68Ga-2-(4,7-二乙酸)-1,4,7-三氮杂环壬烷-1-戊二酸(NODAGA)-YHWYGYTPQNVI (GE11),研究其对胰腺癌显像的可行性。方法GE11偶联NODAGA后用68Ga进行标记,测定其标记产率、放化纯、亲水性、体外稳定性和特异性。建立人胰腺癌BxPC3荷瘤裸鼠模型9只,分别于注射后30和90 min行microPET显像,并在90 min时获取主要器官及肿瘤的放射性分布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68Ga-NODAGA-GE11标记产率为(73.5±5.4)%,放化纯>98%,小鼠血清中温育120 min放化纯仍>92%,在BxPC3细胞中特异性摄取。MicroPET图像上可见68Ga-NODAGA-GE11在肿瘤部位浓聚。注射后90 min,肿瘤摄取明显高于正常胰腺[(1.38±0.25)与(0.49±0.07) %ID/g;t=12.67,P<0.05],且血液、肌肉和骨骼的摄取低于肿瘤。结论68Ga-NODAGA-GE11制备过程简单、放化纯高、稳定性好,对胰腺癌有特异靶向性,但由于肾和肝高摄取的影响,其对胰腺肿瘤的显像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GE11肽 杂环化合物,1环 镓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胰腺肿瘤 肿瘤细胞,培养的 小鼠,裸
  • 简介:摘要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是SLE侵犯中枢、外周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精神等异常表现的一种疾病。至今,国内外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临床上多以典型的狼疮脑症状(如癫痫、精神症状、横贯性脊髓炎等)、脑脊液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来诊断,NPSLE脑脊液生化检查结果缺乏特异性。近年来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为NPSLE的诊断、评估病情提供了更有力的生物学依据。本文就近几年NPSLE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精神性狼疮 脑脊液 生物标志物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高碘膳食干预人群血清差异代谢产物。方法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招募38名健康志愿者,全部为女性,年龄 > 20岁。采用进食富碘食品(海带)的方式进行人群膳食干预,连续干预11 d。通过尿碘检测评价干预效果;并采集外周血,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 MSMS)分析干预前后血清代谢产物,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筛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进行扰动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干预前后人群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29.48、795.94 μg/L。共筛选出20个血清差异代谢生物标志物并进行了物质的化学结构鉴定。甘油磷脂代谢通路、色氨酸代谢通路、戊糖和葡萄糖醛酸转换通路与高碘膳食密切相关(影响值 > 0.1)。结论人群高碘膳食干预后,有明显的外周血差异代谢产物,这些差异代谢产物有可能用于群体碘营养评价的生物标志物;高碘摄入对人体的甘油磷脂代谢通路产生了影响。

  • 标签: 高碘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中药可抑制肺癌干细胞(LCSCs)增殖、侵袭、迁移及耐药蛋白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延缓自我更新,还能通过干预其生态位、免疫微环境及有氧糖酵解等多途径发挥抗肿瘤效应,其中涉及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CD133、CD44、ALDH及ABCG2等,而相关的信号通路有Wnt/β-catenin、Hedgehog、Notch等。中医药干预LCSCs的研究总体偏少,多集中在基础研究,且选取的实验指标重复率高,涉及的细胞类型与信号通路较少;临床试验相对缺乏,欠缺与基础实验有机衔接。今后还需提高研究质量,并深入研究具有抗肺癌干细胞效应的中药,以推动肺癌的精准化治疗。

  • 标签: 肺癌干细胞 中药 生物标志物 信号通路 综述
  • 简介:摘要N-乙酰基-丝氨酰-天冬氨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是由胸腺素β4通过内肽酶-α和脯氨酰寡肽酶连续水解后产生的内源性短肽,具有免疫调节、促进血管生成、肿瘤发生和拮抗器官纤维化的作用。本文根据我们部分研究结果和近年来相关的文献,就Ac-SDKP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纤维化 Ac-SDKP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型凝血标志物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对儿童脓毒症诊断和出院预后的预警效能。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以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诊断为脓毒症(包括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5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于诊断脓毒症当日检测sTM、t-PAI·C和传统凝血指标。另选择20例行包皮环切患儿为对照组,于纳入当日检测上述指标。脓毒症组患儿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预测儿童脓毒症及出院时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不同指标对预测儿童脓毒症诊断和预后的效能。结果59例脓毒症患儿中男39例、女20例,年龄61(22,136)月龄。存活组44例,死亡组15例。20例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107(94,122)月龄。脓毒症组患儿sTM和t-PA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2(9,17)×103 比9(8,10)×103 TU/L,10(6,22)比2(1,3)μg/L,Z=-2.15、-6.05,均P<0.05]。t-PAI·C诊断脓毒症优于sTM,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0.6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 μg/L、12×103 TU/L。存活组患儿sTM水平低于死亡组[10(8,14)×103 比17(11,36)×103 TU/L,Z=-2.73,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TM是脓毒症出院时死亡的危险因素(OR=1.14,95%CI 1.04~1.27,P=0.006)。sTM和t-PAI·C对预测脓毒症死亡预后的AUC分别为0.74、0.6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103 TU/L 、6 μg/L。sTM联合血小板计数预测脓毒症死亡预后AUC为0.89,优于sTM和t-PAI·C。结论sTM和t-PAI·C对诊断儿童脓毒症和预测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血栓调节蛋白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儿童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晚期可出现终末期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对DKD进行早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组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生物标志物在DKD早期预测中的潜在应用价值逐渐显现。本文对近年来DKD组学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预测 组学生物标志物
  • 作者: 钱建军 田野 戴建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3年第03期
  • 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疗科/苏州大学放射肿瘤治疗学研究所/苏州市肿瘤放射治疗学重点实验室,苏州 215004,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科学研究结果的“再现性”问题目前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放射生物学是研究电离辐射对活体组织生物效应的一门医学科学,也存在着严重的“再现性”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物理剂量的不准确或缺乏剂量学报告的完整描述。剂量测定指南、规范与建议的使用,如物理剂量报告规范化评分系统,有助于提高放射生物学研究中物理剂量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本文对目前为改善放射生物学和放射物理学的合作、提高放射生物学研究中物理剂量规范性的各项指南和建议进行评议,为提高放射生物学研究的可再现性提供参考。

  • 标签: 放射生物学 剂量学,物理剂量 规范化 可再现性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和分析儿科脓毒症关键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2015年2月19日上传的儿科脓毒症芯片数据集GSE66099和2020年2月13日上传的儿科脓毒症芯片数据集GSE145227,使用Limma包筛选儿科脓毒症与正常对照组血液组织差异表达信使核糖核酸(DEmRNA),随后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在线网站STRING和Cytoscape软件对DEmRNA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并筛选关键(hub)基因。最后使用R软件进行hub基因差异表达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共发现160个DEmRNA,包含126个上调mRNA和34个下调mRNA。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DEmRNA主要富集在中性粒细胞激活和脱粒,T细胞激活以及淋巴细胞活化调节。KEGG富集通路分析显示DEmRNA主要参与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和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的形成。STRING和Cytoscape共筛选出10个hub基因,通过R软件分析发现10个hub基因(ARG1、RETN、MMP9、C3AR1、LCN2、FPR2、CCL5、CEACAM8、ELANE和DEFA4)在儿科脓毒症中具有显著的差异表达,同时每个hub基因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7,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10个hub基因在儿科脓毒症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儿科脓毒症诊断、预后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儿科学 脓毒症 信息学 诊断 标志物
  • 简介:摘要3D生物打印是以活细胞为原料,在计算机三维数字成像技术辅助下,打印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或器官的技术。3D生物打印技术具有精度高、制造速度快、可按需求制作等优点,可满足精准医疗的需求,在医学各个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但是3D生物打印面临许多挑战,例如,打印物血管化、生物力学、支架材料的选择、打印物的长期存活等,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需不懈探索。

  • 标签: 3D生物打印 整形外科 3D打印 方法 原理
  • 简介:摘要免疫性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传统的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外,生物制剂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为这类疾病的靶向治疗带来了曙光。然而,生物制剂在免疫性肾小球疾病中的应用尚缺乏统一的规范,制定既符合国际指南标准又贴近中国临床实践的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生物制剂治疗共识势在必行。为此,我国肾脏病领域专家依据国内外研究数据和临床经验,结合中国肾脏疾病患者的特点,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共识。本共识内容包括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的分类及其发病机制,常用生物制剂及其作用机制,生物制剂的应用原则与方法、疗效与安全性、患者的选择与监测、常见问题与对策以及特殊人群应用的注意事项等方面,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具体的指导意见。

  • 标签: 免疫疗法 肾小球肾炎 肾疾病 生物因子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哮喘患者和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微生物组的特征。方法根据标准入组30例单纯哮喘和25例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分别进行肺功能检测和痰诱导试验,挑取有效痰组织,进行细菌16SrRNA测序,下机数据与GreenGenes物种分类数据库进行比对和物种注释,比较单纯哮喘组与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组诱导痰样本细菌的多样性、丰度和菌群特征。结果与单纯哮喘患者相比,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其病程较长、BMI较低、肺功能和日常症状控制更差(P<0.05或P<0.01)。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诱导痰中的细菌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P=0.192或P=0.203),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升高(P<0.05),而肠杆菌科、莫拉菌科和假单胞菌科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与单纯支气管哮喘患者相比,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其诱导痰中以肠杆菌科、莫拉菌科和假单胞菌科为主的潜在致病菌增多。

  • 标签: 哮喘 支气管扩张 诱导痰 微生物组
  • 作者: 栗丽 韩中斌 陈宏甡 梁珊珊 王若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辽宁省乳腺及消化肿瘤分子标志物高通量筛选及靶向药物转化重点实验室,大连 116001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大连 116001,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大连 116001,辽宁省乳腺及消化肿瘤分子标志物高通量筛选及靶向药物转化重点实验室,大连 116001,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大连 116001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乳腺癌类器官培养体系并对其进行组织学表征与初步放射生物学特征研究。方法体外培养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细胞系和肿瘤组织细胞形成乳腺癌类器官,对其进行组织结构表征并利用Ki-67、ER、PR、Her2指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组织及乳腺癌细胞系形成的类器官进行4、8 Gy照射处理,观测照射后0、24、48、96 h的乳腺癌类器官个数以及直径变化来评估放射对类器官的杀伤情况。结果乳腺癌细胞系和患者来源组织在6 d左右形成类器官结构;HE染色显示微结构,标志物表达具有空间异质性,肿瘤来源类器官与原组织的标志物表达具有相似性;照射处理MCF-7乳腺癌类器官后,生长停滞,部分形成的类器官崩解消失,48~96 h,逐渐恢复增殖趋势;MDA-MB-231乳腺癌类器官呈现辐射耐受和生长停滞,但结构没有明显改变,96 h仍未观察到恢复趋势;选取的三阴性患者组织来源的类器官也呈现辐射耐受,照射后类器官仍持续生长且结构没有明显改变,但生长趋势明显小于未照射组。结论不同来源与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细胞经体外培养形成的乳腺癌类器官具有微结构与异质性,可以反映来源组织标志物表达情况并展现不同的放射抵抗能力,三阴性乳腺癌来源的类器官更加耐照射。

  • 标签: 乳腺癌类器官 患者来源类器官模型 放射抵抗 肿瘤异型性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关于微生物在胰腺癌中的作用的研究逐渐增多,细菌和真菌与胰腺癌联系密切。既往通常认为胰腺是无菌器官,但是近些年研究表明胰腺中存在微生物群。细菌可能从肠道迁移到胰腺中。改变微生物群组成可能对胰腺癌治疗有积极作用。本文针对胃肠道微生物群落与胰腺癌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肿瘤 微生物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脊髓性肌萎缩(SMA)是一种高发生率并严重影响儿童生命健康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病。SMA的表型异质性高、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性也不同,因此迫切需要寻找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对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进展及预后和药物治疗的反应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估,为患者制定完善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和多学科管理策略。近年来SMA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本文就生物标志物在SMA疾病进展、预后、治疗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昼夜节律主要受机体生物钟基因的调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在维持生物正常结构和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当昼夜节律受到干扰或失调时,就会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健康后果。除了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研究外,目前有研究发现生物钟基因介导的昼夜节律紊乱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着关键地调节作用,是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对不同生物钟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靶向生物钟基因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以及尚存在的问题。

  • 标签: 生物钟 基因 昼夜节律 肝细胞癌
  • 简介:摘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及非恶性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法,而allo-HSCT后常见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干眼等眼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角膜穿孔甚至盲。随着allo-HSCT技术不断成熟,移植人数逐渐增多、移植后患者生存时间延长,cGVHD干眼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对其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泪腺、角结膜、睑板腺、泪液及外周血中cGVHD干眼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干眼 生物标志物 造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危重症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也是临床中常见的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特点,尽管现在抗生素利用和生命支持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脓毒症患者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早期识别脓毒症生物标志物变化,对脓毒症治疗提供思路、判断患者预后有很大益处。

  • 标签: 脓毒症 生物标志物 降钙素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