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作者: 韩光入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4-14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
  • 机构:〔摘要〕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他们在上高中时虽然很想学好数学,可就是数学成绩提不高,最怕见高中数学老师。这种“惧怕”高中数学的现象目前是比较普遍的,应当引起重视。
  • 简介:〔摘要〕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希望”1。希望是一种基于内在成功感的积极的动力状态,包括意愿动力和路径两部分。大量研究表明希望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基于国外研究的基础,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还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希望”水平。提高“希望”水平的具体方法可以从学生的目标、意愿动力、路径及教育者自身等方面来进行。

  • 标签: 〔〕希望意愿动力路径学习成绩
  • 简介:沈阳工业学院于一九八五年九月开展基建财务业务应用微机工作,经过几个月工作通力偿试,效果十分理想。较以前人工记帐报表提高工效12倍,这对于把财务人员从传统的繁琐的人工记帐报表中解放出来,以更多精力加强财务监督,加强核算,提高效率,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 标签: 基建财务 工业学院 财务监督 一九 明细科目 财会人员
  • 简介: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总有些学生学业成绩优秀,有些学生学业成绩不理想。这一现象困惑着众多的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有人不禁发出疑问,为何同在一个课堂上学习,成绩会有着这么大的差别呢?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呢?又该如何解决呢?

  • 标签: 教师 学生 学业成绩 原因分析 调查分析 教学经验
  • 简介:利用国际学生能力评价项目PISA2012上海数据,研究上海中学生课外补习时间,深入探讨课外补习时间与学生成绩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家庭经济社会地位高的学生和私立学校的学生参与数学补习的时间更多;数学补习时间对学生数学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经济社会地位低的学生增加补习时间后的数学成绩提升更大;增加数学补习时间能缩小因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差异带来的数学成绩差距,促进教育结果均等。因此,政府或基金会应为家庭经济收入较低的学生提供课外补习费用补贴,保证其课外补习时间,促进义务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

  • 标签: 课外补习 PISA 教育公平
  • 简介:以房山区42所小学的1238名四年级学生和42名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四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测验成绩为因变量,四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测验成绩作为协变量加入两水平线性模型中建立基础增值模型。在控制学生背景变量的条件下,考察教师的特征变量、教学方式和教师培训三个方面对小学生四年级数学学业成绩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教师的特征变量中,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和学历专业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增长无显著影响,而教师的职称和最终受教育水平则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增长有显著影响;与教学相关的变量中,是否参加过新课程培训这一变量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增长有显著影响。

  • 标签: 教师变量 增值性评价 增值模型 数学成绩
  • 简介:探索学生感知的教师支持如何影响其学业成绩对促进学生学业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两视角,以对云南某县331名初二年级学生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为分析单元,对学生感知的教师支持影响学业成绩的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学生感知的教师支持对其学业成绩影响的直接作用让位于间接作用;(2)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既能以同步形式,又能以连续的形式在学生感知的教师支持与学业成绩之间充当中介作用;(3)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特定中介效应均显著高于学习投入的特定中介效应、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连续中介效应,而学习投入的特定中介效应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连续中介效应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感知的教师支持 学业自我效能感 学习投入 初二学生 学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