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一,引言大学校史是大学精神和传统的承载、积淀,是大学文化的观照,校史本身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存在,即“校史文化”。每一所大学都有其自身各具特点、独一无二的建校历史和文化,各大美术院校也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统。

  • 标签: 文化教育 学校史 美术学院 路径 大学精神 历史传统
  • 简介:"印从书出"自清代邓石如践行以来,一直成为印界的不变定律,直至当代大多数印人恪守此律,尤其是较为工稳、传统一路印风的印人。然而随着写意印风愈演愈烈,印文图案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书风与印风关系似有淡化倾向,逐渐演变为书风、画风与印风的关系。随着书画界探索性作品的层出不穷,如现代派、后现代派等探索性作品,篆刻创作也将进一步受到冲击,类似书画界的探索性作品是否也会陆续登场,而这些作品如果出现,将进一步淡化书风与印风的直接关系。

  • 标签: 书风 印风 写意印风 画风 探索性作品
  • 简介:威廉·哈兹里特(WilliamHazlitt)在出版于1824年的《英格兰主要美术馆随笔》(SketchesoftheGalleriesinEngland)里对杜尔维奇绘画馆着墨甚多,堪称名篇佳构。今天造访该馆的观光客会毫不费力地在美术馆后面发现一个庄重肃穆的壁龛,里面永久存放着三位捐赠人的斑岩大理石石棺。需提及的是,与欧洲大部分在皇家宫殿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艺术博物馆有所不同,杜尔维奇绘画馆应该算是专门为陈列美术作品而建造的最早的美术馆之一,具有某种现代美

  • 标签:
  • 简介:一、儿童活动空间设计合理性的建议1969年,在日本箱根建立了日本第一间户外美术馆——雕刻之森。美术馆的庭院面积达7万平方公尺,其中永久陈列的近、现代知名雕刻家的作品约120件。在雕刻之森中,设计者特别为儿童建立独立的活动空间。

  • 标签: 儿童活动 活动空间 空间设计 雕刻家 合理性 日本
  • 简介:1939年,决澜社画家倪贻德与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的梁锡鸿,以及摄影师何铁华在位于香港铜锣湾的岭英中学创作了一组壁画《抗战》、《建国》,这组壁画以鲜明的现代主义元素和风格,成为抗战主题性壁画创作中的另类存在。本文重构了这两幅壁画在香港诞生的历史语境,并与倪贻德不久前在武汉参与创作的黄鹤楼大壁画进行了联系和比较。本文认为,现代派洋画家在抗战初期大量参与壁画实践,不仅反映了全面危机状态下艺术家国家意识的普遍提升,更折射出当时画坛日趋激烈的媒介竞争的结构性现象:正是由于漫画、版画、摄影、戏剧、电影这类大众文艺媒介占据了抗战宣传的支配性位置,洋画家们才如此重视具备跨媒介特性的壁画,并由此引发画风的突变现象。

  • 标签: 倪贻德 梁锡鸿 何铁华 香港 《抗战》、《建国》壁画 媒介竞争
  • 简介:田金铎1947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部队文化工作,1955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1959年毕业留校任教。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班.1963年毕业后回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历任雕塑系副主任,主任。1989年获国际奥委会《体育与艺术》奖: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特殊贡献津贴:1997年鲁迅美术学院授予荣誉终身教授:2009年获辽宁文艺终身成就奖;

  • 标签: 田金铎 雕塑系 鲁迅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终身教授 文化工作
  • 简介:田奎玉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年-2014年任鲁迅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鲁迅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设计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资深环境艺术师,辽宁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 教育历程 中国美术家协会 访谈录 鲁迅美术学院 学术委员会
  • 简介:席田鹿:我知道您以前曾在法国巴黎呆过一段不短的时间,目前担任文化国际服装学院院长的工作,并且一直在教学的第一线。可以说您一直没有离开国际服装时尚的世界,请您谈一谈服装设计当下的问题。

  • 标签: 教育历程 访谈录 艺术 王庆 庄子 服装设计
  • 简介: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季作品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缩影,观展引发了笔者对中国当代艺术种种问题的思考。这些问题中的相当一部分与当代艺术的技术性缺失有关。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而发展形成的各种工艺操作过程、方法器具和技能。”’它是西方传统艺术为社会、观众提供服务的手段和前提条件,体现了艺术与社会的一致性,并同作品品质密切相关而具有一定的独立价值。西方现代艺术打破了这种一致性,以自律的姿态进行社会批判和自我批判。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鲁迅美术学院 作品展 技术性 毕业 西方现代艺术
  • 简介:随着电影《小王子》的上映.《小王子》这本儿童文学读物才更普遍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朋友圈中关于小王子的关键词也铺天盖地般地涌来。《小王子》不仅赢得了儿童读者,也为成年人所喜爱.作品凝练的语言渗透了作者对人类及人类文明深邃的思索。它所表现出的讽刺与幻想、真情与哲理,使之成为法国乃至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一部童话。童话往往是大人讲给孩子听的故事.而这本书则是把故事讲给大人听。,这部在法国被称为“写给大人看的童话”是导师尹少淳先生为学生首推的教育类文学作品,读完不禁引发了我对儿童美术教育的一些思考.与大家分享。

  • 标签: 《小王子》 儿童美术教育 赤子之心 孩子 儿童文学读物 人类文明
  • 简介: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对刚毕业的青年艺术学子"扶一把、送一程",为中国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和中国青年艺术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与可能。本期访谈采访了项目主要负责人王天祥教授,对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的缘起、运行、特点与可能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改革 发展 四川美术学院 青年艺术家 驻留计划
  • 简介:席田鹿(以下简称席):您作为鲁美的老教授,町否谈一谈您的艺术信仰?许勇(以下简称许):我一直没有忘记艺术对人类的责任和它应尽的义务。我是个现实主义者,我感兴趣的是我们民族的历史和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因此我认为艺术不能没有主题。“形式主义”,

  • 标签: 艺术 教育历程 许勇 访谈录 赵奇 李宝
  • 简介:笔者2012年受邀成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负责讲授学校春季和秋季学期的ART100课程。授课过程经历了课程登陆、学生选课、预听课、授课、网上交流、成绩录入和课下互动等完整教学环节,访学期间还全程参与了学校日常的各种教学活动,结合美国大学独特的教学环境,探讨了ART100课程构架和创新性应用以及美国大学美术通识教育的深层内涵。

  • 标签: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美国大学 课程构架 通识教育 教学实录 美术
  • 简介:自2016年起,《美苑》杂志将恢复《艺术工作》刊名。《艺术工作》创办于1938年,原为鲁迅美术学院前身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院刊,主要刊登当时鲁艺师生创作的美术作品与理论批评文章。鲁迅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予以恢复,其办刊宗旨不变。刊名变更申请已经通过辽宁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核批准,特此周知。

  • 标签: 鲁迅美术学院 艺术工作 教育历程 访谈录 惠民 王岩
  • 简介:2016年7月1日上午10时,"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四川省第四届硬笔书法艺术展"在成都锦绣天府塔208米观光层展厅开幕。四川省军区原副政委黎明将军,锦绣天府塔董事长舒华、总经理孙雷、副总经理张莉,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顾问卢果平、刘燕,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王圣才。

  • 标签: 四川省军区 硬笔书法家 学习教育 艺术展 书写 副总经理
  • 简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教育部和中国文联共同主办的“翰墨薪传”工程,深入推进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重庆市教委《实施减负提质“1+5”行动计划(书法)》和《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有效推进书法进校园、进课堂,加强书法课程建设,构建书法学科“卓越课堂”,提高书法教师的综合素质。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重庆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重庆市第三届书法“卓越课堂”优质课竞赛颁奖暨翰墨薪传·重庆市书法教育大讲堂(第二讲)系列活动于10月28日在彭水县森林希望小学举行。

  • 标签: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书法教育 优质课竞赛 进课堂 彭水县 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