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认知行为在治疗高龄产后抑郁症时,具体的疗效。方法:从我院 2015年 7月 ~2017年 7月,选取 60例已确诊为高龄产后抑郁症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 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开展治疗活动,以八周作为一个疗程,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评定对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最后将心理评分以及社会功能评分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观察组,使用认知行为治疗后,各项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呈现较为优异的状况,而且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 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认知行为在治疗高龄产后抑郁症时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增加产妇的治疗率,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认知行为 对高龄产后高龄产后抑郁症 情绪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规范化管理对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7.01-2019.07我社区存在严重精神障碍的 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观察组、对照组,各 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社区规范化管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社会参与率、服药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参与率与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72.00%、 64.0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社会参与率、服药依从性,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社区规范化管理 严重精神障碍 社会参与率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持续累计时间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1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定社会功能,于入组第1周末起每周末评定1次;对其中50例患者在出院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精神症状,统计患者精神症状持续时间,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入组第4周末起,患者社会功能量表总分与精神症状存在时间呈负相关,第10周末达中度负相关。精神症状存在时间对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随住院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增加趋势,第10周末影响度达23.01%。简明精神病量表中缺乏活力因子与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量表总分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因子呈负相关(r=-0.2862、-0.2814,P〈0.05)、敌对猜疑因子与社会功能量表中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呈正相关(r=0.318,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存在和持续时间越长,社会功能减退越明显,可能与精神症状引起的内在性应激导致大脑神经突触保护性关闭和神经细胞萎缩、神经元退化有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症状 持续时间 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评定量表 简明精神病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社会责任对艾滋病预防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2015年8月内选取来自10家医院的50名护理管理人员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的调查,并向50名护理管理人员宣传艾滋病知识和防护措施,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宣传效果加以了解。结果在进行艾滋病宣传知识教育之前,护理管理人员普遍对艾滋病知识了解过少,对艾滋病人较为冷漠,不愿与艾滋病人接触,但在宣传教育后的调查问卷中,护理管理人员态度普遍好转,对艾滋病的防护、传播方式等都有所了解,并愿意照顾艾滋病人。结论通过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护理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的了解更加深了一层,社会责任感也提高了很多,对艾滋病的防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护理管理人员 艾滋病 社会责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行延续性护理对患者情感功能、社会功能与认知功能影响。方法:此次研究中选择抑郁症患者一共80例,全部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均是2018年的01月份-12月份,为实施随机对照,将全部患者平均划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联合常规护理干预与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第4周和第8周时观察组患者MMSE、HAMD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行延续性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抑郁症 心理功能 认知功能 情感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价值。方法:2020年2月~2021年3月,选择我院5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以掷筛法分为甲组(n=27例)、乙组(n=26例)。甲组应用预见性护理,乙组采用一般护理,比较两组心绞痛相关指标、生活质量水平。结果:甲组心绞痛相关指标均优于乙组,差异性显著(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冠心病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放化疗后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生活能力影响。方法:选择收治80例放化疗后肿瘤患者,对照组选择基本护理,研究组实施心理干预,对比2组生活质量与社会生活能力。结果:对照组患者心理状态均差于研究组,生活质量与社会生活能力均低于研究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放化疗后肿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加强其社会生活能力。

  • 标签: 心理干预 放化疗 肿瘤 生活质量 社会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患儿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和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随机抽取82例我院诊治的自闭症儿童,电脑随机分成2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41例观察组(行康复护理),对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自闭症评分。结果:两组生活质量相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更高(p

  • 标签: 自闭症儿童 康复护理 社会交往障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干眼症患者症状评分、社会支持、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干眼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与综合性护理干预,就其症状评分、社会支持、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科研组的症状评分、心理状况明显低于常态组,而社会支持、生存质量则高于常态组,P<0.05。结论 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干眼症患者的症状评分、社会支持、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均有良好的改善,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干眼症 症状评分 社会支持 心理状况 生存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缺血性中风患者实施早期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开始时间2020.10,结束时间2021.10,内容:从该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中选出70例进行分析。因对其实施的治疗方法具有差异性,分为2组。常规治疗结合针灸治疗方式收入35例常规组,早期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方式纳入35例研究组。分析研究2组的FMA评分、FIM评分,及治疗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的FMA评分、FIM评分比常规组高,(P

  • 标签: 缺血性中风患者 针灸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芦山地震5年后雅安市不同民族的社会支持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配比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地震后自编调查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入户调查8869名受灾群众。结果:汉族与藏族及彝族的社会支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藏族和彝族的社会支持各维度均高于汉族。社会支持得分受到性别、民族、婚姻状况、社会救助、文化程度、工作状况、居住方式、受灾程度、年收入和年龄的影响。结论:藏族及彝族社会支持优于汉族,婚姻状况对社会支持的影响较大,不同民族的社会支持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抑郁症用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64例抑郁症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2例,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用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抑郁评分低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抑郁症 认知行为 心理社会支持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障碍患者采取护理延伸服务后,对社会支持度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精神障碍患者进入本院后,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及护理延伸服务,对患者的社会支持评分进行统计,调查患者用药依从性。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社会客观支持及主观支持利用度分值均提升,观察组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护理延伸服务 精神障碍 社会支持度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月来本院开展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经电脑随机抽取挂号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通过传统的治疗方法实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团体人际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前后的自知力评估量表(SAUMD)评分、药物依从性评价量表(MARS)评分、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社会支持评估量表评分等。结果①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37例,占比为92.50%)相比对照组(30例,占比为75.00%)显著更高,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的SAUMD评分、MARS评分、PSP评分改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③治疗后,观察组的社会支持水平评分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好,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团体IP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可能无明显作用,但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

  • 标签: 团体人际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护理中进行观察认知-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2年12月期间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观察认知-心理-社会支持干预,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率,观察组的满意率为89.80%,对照组的满意率为78.72%,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认知-心理-社会支持干预 肝硬化失代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中的应用及对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选择重症早期预警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的焦虑评分比对照组更低且社会支持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比对照组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少(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重症早期预警护理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减轻负面情绪,提高社会支持,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常规护理 重症早期预警护理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 应用效果 社会支持水平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慢性病防控是全球卫生领域的重要议题,社会医学因素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分析了社会医学因素对慢性病治疗与康复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首先社会医学因素对患者治疗方案遵循的影响不可忽视,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可能导致患者难以按时接受治疗,其次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是康复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而社会医学因素可能阻碍这些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也给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实质性挑战。因此本文建议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整合各领域资源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支持,同时强化社会医学因素的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优化防控政策,最后通过推动社会医学因素的教育与宣传,提高公众对慢性病的认知水平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 标签: 慢性病 社会医学因素 跨部门合作 监测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颅脑外伤患者ICU入住期间实施分级护理制度对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入住时间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6.1~2017.12收入的8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级护理,对两组不良反应、ICU住院时间、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入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30.0%,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分级护理制度,能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分级护理制度 重症颅脑外伤 院内感染 入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