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MR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5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102例乳腺患者进行三维动态增强型MRI恶性病变的鉴别,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检测确诊为乳腺疾病,其中良性45例,恶性57例。再对所有患者进行三维动态增强MRI进行检查,通过检查结果来对比三维动态增强MRI在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由检查结果显示,在良性患者中,边缘不规则的患者和恶性患者相比明显较低;良性患者边缘形态较为光滑,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性患者中A型患者数量较多,但是C型患者明显低于良性患者。恶性患者增强率以≥60%为标准。结论由此可以看出,患者采用三维动态增强MRI方法对乳腺恶性病变患者有很好的辨别能力,能够对病灶的形态和特征进行真实性反映,其中,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和早期增强率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恶性病变起到辅助的作用,提高乳腺恶性病变患者的检出率。

  • 标签: 三维动态增强MRI鉴别诊断 乳腺良恶性病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监测血β-hCG、孕酮及B超在早孕先兆流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间我院接诊的86例早孕先兆流产的患者作为实验研究主体,并将妊娠结局作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分为持续妊娠组患者46、流产组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行动态监测β-hCG、孕酮及B超检查,对比不同时间段患者的血β-hCG、孕酮变化情况、B超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不同周期血β-hCG、孕酮变化情况、B超检查结果变化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β-hCG、孕酮以及孕囊的胚芽的生长发育情况直接关系到患者妊娠结局,针对早孕先兆性流畅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给予保胎治疗。

  • 标签: 态监测血&beta -hCG 孕酮 B超 早孕先兆流产
  • 简介:目的动态观察颅内压(ICP)的变化,探讨ICP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对210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动态ICP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并观察其疗效。结果(1)210例颅脑外伤患者在ICP监测下21例发现ICP骤然升高而再次手术,其中13例发生于术后6h内。(2)ICP与GCS呈负相关(P〈0.05)。(3)预后良好者146例,预后恶劣者64例,预后良好者平均ICP为(16.21±2.92)mmHg(1mmHg=0.133kPa),预后恶劣者为(28.42±3.76)mmH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应及早持续动态监测ICP的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颅内复发血肿,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及估计预后。

  • 标签: 颅脑损伤 手术后医护 颅内压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对脑卒中偏瘫合并肩痛的患者实施功能性电刺激和动态关节松动术的两盒治疗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脑卒中偏瘫合并肩痛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选择6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进行相应的试验,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研究措施。首先我们在患者和医生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对60例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共分为了2组,并对其进行不同的治疗手段,即动态关节松动的手术治疗以及手术和功能性电刺激的联合治疗。在护理结束后,对患者的肩关节脱位的情况和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调查,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AHI和Fugl-Meyer评分数值分别为:5.13±0.72、4.72±0.84;5.83±3.82、9.28±3.59。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AHI和Fugl-Meyer评分数值分别为:5.03±0.68、3.72±0.77;5.21±2.93、13.47±4.82。两组数据比较偶差异(P<0.05)。结论:动态关节松动术语功能性电刺激的联合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发肩痛的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其主要表现在联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肩痛的程度,恢复患者肩关节半脱位,进而促进患者上肢运动的恢复。证明联合治疗手段在临床中欧积极的治疗作用,可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动态关节松动术 脑卒中偏瘫 肩痛 效果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SAA)与鼻咽癌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01月至2023年06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接受放化疗的I-IV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根治性放疗或同步放化疗或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或全身化疗及免疫治疗等。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以及随访期间均检测SAA,同时对鼻咽癌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比较治疗前后血清SAA水平,分析治疗前后血清SAA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病情变化的关系,依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其血清SAA水平。结果:治疗后鼻咽癌组血清SA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鼻咽癌组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无颈神经侵犯)血清SAA水平均明显低于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颈神经侵犯)患者(P<0.05)。治疗前后复发组患者血清SAA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治疗前血清SAA水平升高的患者,治疗后患者SAA水平明显下降,且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颈神经侵犯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其水平升高提示复发转移风险升高,在鼻咽癌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中有重要应用前景。

  • 标签: 鼻咽癌 SAA 病情变化 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诊断时动态增强CT扫描与MRI的应用价值和影像学特征。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1.5-2022.5接收的合适的肝细胞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全部进行动态增强CT扫描与MRI检查,以手术病理分析为基础对两种诊断方法价值进行分析,并且明确影像学特征。结果:MRI诊断方式应用价值更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比动态增强CT扫描高(p<0.05)。结论: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诊断时选择MRI比动态增强CT扫描价值更高,科学诊断,为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动态增强CT扫描 MRI 肝细胞癌 诊断价值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效果。方法:老年冠心病患者取样78例,入院时间2020年04月至2021年04月,皆合并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症状,随机分组,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n=39,参照组)和动态心电图检查(n=39,研究组),比较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心律失常诊断准确率92.31%,心肌缺血诊断准确率94.87%,比参照组71.79%、76.92%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提升诊断准确率,值得应用。

  • 标签: 使用效果 检查方法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应用价值及灵敏性。方法:2020年5月-2021年5月,选61例疑似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测,以造影为金标准。分析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准确性、以及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造影证实病毒性心肌炎33例,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准确性与金标准无显著性差异(P> 0.05),灵敏度和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价值较高,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有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病毒性心肌炎 准确性 灵敏度 特异性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手法筋膜松解联合关节动力松解术在颈源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将8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法筋膜松解结合关节动力松解治疗。结果:在疼痛缓解方面,观察组改善颈椎功能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 颈源性头痛 筋膜手法松解 动态关节松动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及检出率。方法:取本院2019年6月到2020年9月中入院诊治的82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和检查情况。结果:研究组心律失常检出情况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心律失常 诊断价值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方面的差异性。方法 于2019年2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前列腺癌病患诊断中应用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DWI定量参数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部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80例前列腺癌病患进行探究,依托随机数字法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40例采取DCE-MRI,乙组40例采取DCE-MRI联合DWI定量参数,观察二组病患在诊断时效能情况。结果 乙组与甲组在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乙组优于甲组(P

  • 标签: [] MRI动态增强扫描 DWI定量参数 前列腺癌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差异。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疑似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7例,于2019年12月~2021年5月开展回顾性临床研究,经收集患者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后,比较两类心电图诊断价值及心电异常检出效果差异。结果:(1)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所得特异度为98.68%、阴性预测值85.71%、诊断符合率为93.10%,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显著,P<0.05;动态心电图诊断敏感度为54.55%、阳性预测值为85.71%,较常规心电图无统计学差异,P>0.05。(2)动态心电图房性早搏检出率(成对92.59%,二、三联动93.33%)、室性早搏检出率(成对95.00%,二、三联动94.44%),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价值优于常规心电图,且动态心电图对患者房性、室性早搏检出优势显著。

  • 标签: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心律失常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核磁共振(MRI)与动态增强CT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34例胰腺占位病变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收集其术前的MRI和动态增强CT影像。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鉴别胰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34例患者中有14例为恶性病变(41.18%),20例为良性病变(58.82%)。

  • 标签: 核磁共振 动态增强CT 胰腺占位性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就盆腔磁共振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予以盆腔磁共振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经相应扫描检查后,参照病理结果(100%),临床诊断准确率,而相比之下临床分期准确率则较低,呈现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宫颈癌的诊断中,盆腔磁共振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明显,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调整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盆腔磁共振平扫 动态增强扫描 宫颈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的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数据,研究两者的诊断率差别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人。观察组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诊断检查,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诊断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阳性检出率、心电异常检出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实施不同的心电图检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患者的精神状态、生理功能、情感职能和社会功能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来看,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房室传导阻滞数据对比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室(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的心电异常数据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通过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阳性检出率较高,可以作为病症诊断依据;而患者的就医体验也更为舒适,精神更为放松。相较于常规心电图的检查,患者的心电异常数据检出率不但高,而且能够为医生的对症治疗提供帮助。总的来说,动态心电图检测诊断方式,在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病症的诊断中,有更高的诊断率,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伴心律失常 临床诊断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2021年1月起至2021年12月期间,甄选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患者100例实施分析研究,此次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均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 统计数据显示,观察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价值突出,可提升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检出率,利于为患者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适用于临床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检查 老年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比分析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分别接受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效果。方法:择取2020年9月-2021年11月在我院内科确诊为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50例患者参与研究,给予所有入选对象均实施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在心律失常中的检出率。结果:据统计调查,动态心电图检出率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相比较明显更高,其值分别为94.0%、80.0%,二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较,在冠心病伴心律失常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的效果更好,可提高检出率,同时为医生提供鉴别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可靠依据,准确率更高,具有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意义及效果。方法:结果:本项研究针对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乳腺监测的患者,选取研究总例数为100例。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对上述100例患者实施检查,并为疑似乳腺癌患者进行活检检查,以此评估其在早期乳腺癌影响诊断中的效果。结论:经时间-信号曲线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83例患者属于Ⅰ型、12例患者属于Ⅱ型、5例患者属于Ⅲ型,共检查出1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与活检检查结果一致,检出率100.00%。结论:在乳腺检查中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可提高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准确性,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值得推广。

  • 标签: 磁共振动态增强 影像学检查 乳腺癌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超声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12月到本院治疗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实验组),同期入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心脏超声临床特征。结果: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腰围指标、BMI指标、血脂水平、血糖水平和血尿素氮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二尖瓣反流占比、收缩期左房前后径水平、收缩期右房上下径水平、室间隔厚度水平、左室射血分数水平、E/A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经过Logistic分析,二尖瓣反流、收缩期左房前后径、室间隔厚度以及阵发性房颤相关(P<0.05)。结论:运用心脏超声诊断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价值较高,可鉴别诊断,值得运用。

  • 标签: 器质性心脏病 阵发性房颤 心脏超声 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