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病患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于心肌缺血的阳性检出率(81.3%)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46.3%),数据差异明显(p<0.05)。动态心电图的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比之常规心电图更能够有效的提高冠心病病患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检出的阳性率,有助于为病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值得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外周血增高的炎症凶子潜在的认知损害的关系。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院老年科门诊患者及干部体检人员115例,男60例,女55例,年龄65~81岁,入选者问诊查体,完善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无脑血管病史及其他明确引起中枢神经损伤的疾病及病史(如肿瘤、感染、CO中毒、变性疾病等)。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抑郁症或焦虑症、乙醇依赖、痴呆及不能合作者亦排除在外,急性炎症、感染或创伤和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的患者也不纳入本观察。

  • 标签: C反应蛋白质/分析 认知 痴呆/血液/诊断 老年人 门诊病人 人类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现代社会代谢疾病,其严重影响健康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遗传因素方面,基因突变仅造成很低的变异,因此环境因素尤其是肠道内环境成为影响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特定的益生菌可以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固有结构及其代谢影响肠道微生态,改善2型糖尿病的疾病状态、宿主的代谢及免疫状况。探究2型糖尿病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及益生菌治疗相关医学领域的发展,可以来预防和治疗由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相关疾病。

  • 标签: 2型糖尿病 益生菌 肠道菌群 疾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传染病学见习教学水平方法面对新疆地域特点及传染病学见习教学的困境,选择合理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结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传染病见习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医学生。

  • 标签: 传染病学 新疆 地域特点 见习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门诊治疗护理方法、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11月我院门诊治疗的74例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本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儿在治疗和护理后,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用药中出现14例轻度肠胃道反应;咳嗽消失时间为(4.21±1.05)d、退热时间为(3.04±1.12)d。结论在小儿MPP门诊治疗中,配合系统、全面护理干预,有助于病情转归,促进患儿康复,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 门诊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护理的应用护理效果。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7年4月84例新生儿新生儿并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抚触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对新生儿的抚触护理。比较两组家长对护理满意评价;新生儿体重增长量、身长增长量、摄奶量;新生儿黄疸等疾病发生率。结果抚触护理组家长对护理满意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抚触护理组新生儿体重增长量、身长增长量、摄奶量高于对照组,P<0.05;抚触护理组新生儿黄疸等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抚触护理的应用护理效果确切,可对新生儿产生温和刺激,促进机体和神经系统发育,加速体格生长,提高进食量,预防疾病发生。

  • 标签: 新生儿抚触护理 应用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二维及彩色血流分析超声在肺周围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我院检查的140例肺周围性病灶,其中肺结核72例(包括结核性毁损肺)、肺炎44例、肺癌24例。分析病灶形态、内部回声、彩色血流分布、是否有钙化、是否伴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的声像图特征,回访该组病例均符合临床或病理诊断。结果72例肺结核病灶的内部回声表现为液实混合型,除14例脏层胸膜下类圆形病灶无钙化外,其他均可见钙化灶,肺炎、肺癌有着明显差异;44例肺炎病灶形态呈楔形,除3例结核性毁损肺外,以及血流分布呈树枝状,肺结核、肺癌有明显差异;24例肺癌中均伴有壁层胸膜非均匀性增厚,且中量的胸腔积液,除14列类圆形的肺结核病灶外,形态也有一定的差异。结论超声通过胸壁软组织及胸腔积液作为透声窗,能清晰显示肺周围性病灶的声像图特征,分析二维及彩色血流,在肺结核、肺炎、肺癌中找出差异,提高诊断率,对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超声 肺周围性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盲肠憩室炎因其临床症状及体征阑尾炎十分相似,故术前往往被误诊为阑尾炎,于手术中才能确诊。我院自2015~2017年共收治急性阑尾炎270例,盲肠憩室炎5例,比例约为541。现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进行深入分析。方法选取了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40例乳腺癌青年女性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该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4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而后分析入选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最终对两组患者的病程以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相较于老年患者,青年患者的病程更低,淋巴结转移率更高,同时原发肿瘤直径较大,三组指标差异差异均较为显著(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直径大,淋巴结转移率高,病情进展较快,危险性较高,因此应大力提倡自我体检、定期体检,力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标签: 乳腺癌 青年女性患者 临床与病理分析
  • 作者: 张连江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09-19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第9期
  • 机构:仁怀人民医院,贵州仁怀564500
  • 简介:目的:对早期宫颈癌磁共振影像表现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探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在早期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30例宫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磁共振检查结果和内镜下宫颈病理活检结果及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检查分期Ⅰa1-2期患者4例,Ⅰb1期患者7,Ⅰb2期患者有12例,宫颈炎4例,宫颈正常磁共振表现3例;临床病理分期Ⅰa1-2期患者6例,Ⅰb1期患者有4例,Ⅰb2期患者有11例,CIN III期有6例,宫颈局灶炎性病变3例;MRI分期诊断准确率为76.66%。结论:在早期宫颈癌的筛查中,核磁共振有较高的准确性,在宫颈癌的治疗和预后中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可以将MR检查作为宫颈癌筛查及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 标签: 宫颈癌;核磁共振;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导致儿科疾病误诊的原因较多,包括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查对制度未落实到位、检查不全面、会诊不测底、专业知识不强等因素,而经过相应对策的干预,方可避免儿科误诊的发生,利于患儿及时得到有效治疗,降低临床死亡率。

  • 标签: 儿科 误诊 原因 防范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外伤患者诊断中CT、MRI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脊柱外伤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均行CT、MRI检查,对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对。结果MRI诊断阳性率是98.2%,CT的87.5%比对明显较高,CT检出的碎骨块明显较MRI多,MRI韧带损伤、脊髓损伤检出率明确较CT高,(P<0.05);其他部分损伤两种方法比对未见突出差异,(P>0.05)。结论在脊柱外伤诊断中,CT、MRI各有优势,临床上需实情灵活选择,必要情况下可联合应用,以促进脊柱外伤确诊率的提升。

  • 标签: 脊柱外伤 诊断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方法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硬膜外血肿患者98例分两组,常规开颅组性传统开颅引流治疗;微创钻孔组给予微创钻孔引流治疗。就两组患者颅内积气、平均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残余血肿量和硬膜外血肿治疗效果、继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微创钻孔组硬膜外血肿治疗效果和常规开颅组无显著差异,P>0.05。微创钻孔组继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开颅组,P<0.05。微创钻孔组患者颅内积气、平均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残余血肿量均明显优于常规开颅组,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方法疗效确切,可更彻底清除血肿,缩短引流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钻孔引流 硬膜外血肿 方法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改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电极法测定141例患者血电解质动脉血气分析,将PH值(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分别与其死亡率进行比较,分析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和酸碱失衡类型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气分析指标中PH值越低,死亡率越高;血气分析中PaCO2越高,死亡率也相应升高;血气分析指标中PaO2的高低对预后无明显影响;酸中毒总死亡率大于碱中毒,三重酸碱平衡紊乱者死亡率最高。结论:PH对预后有较大影响,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二氧化碳对预后同样有影响,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同一患者合并出现二种或二种以上酸碱平衡紊乱时预后差,死亡率高。

  • 标签: 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 血气改变 关系分析 三重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衰竭患者 动脉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舒芬太尼芬太尼在子宫肌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麻醉资料,实施舒芬太尼芬太尼麻醉的患者分别有45例、40例,将其分别记为甲组和乙组。对比围手术期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最大变化幅度,并统计2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结果甲组围手术期△HR、△SpO2、△SBP和△DBP水平均明显低于乙组(P<0.05),2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手术麻醉中舒芬太尼芬太尼的安全性相近,但是前者能够有效避免血流动力学大幅度波动,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子宫肌瘤 麻醉 舒芬太尼 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50例急救护理效果。方法筛选出本科室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综合组各2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综合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输液量出血量。结果常规组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0%、20.0%,综合组分别为100.0%、8.0%,综合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出血量,综合组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期间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抢救成功率,且可减少并发症、输液量及出血量,值得推行。

  • 标签: 异位妊娠 失血性休克 急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的急诊治疗临床疗效。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急诊进行治疗的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所接受的治疗措施分别为血液灌流治疗及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各种不良症状消失时间及血压心率指标的比较结果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实施急诊血液灌流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各项指标接近正常,治疗后患者预后更好。

  • 标签: 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 急诊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7月ICU机械通气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对ICU机械通气护理满意度;机械通气平均时间、ICU住院平均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谵妄发生率。结果循证组患者对ICU机械通气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循证组机械通气平均时间、ICU住院平均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循证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谵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谵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平均时间、ICU住院平均时间,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机械通气患者 循证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会阴侧切伤口美容缝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7月阴道分娩会阴侧切产妇110例根据计算机随机法分两组,传统组采取传统丝线间断皮外缝合方法;美容缝合组采用可吸收线无损伤连续缝合不打结皮内缝合方法。就两组产妇伤口渗血量、平均缝合时间、伤口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和甲级愈合率、局部红肿硬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美容缝合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局部红肿硬结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美容缝合组产妇伤口渗血量、平均缝合时间、伤口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会阴侧切伤口美容缝合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伤口渗血,减轻产妇痛苦,缩短缝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甲级愈合率,降低局部红肿硬结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