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大血管外科护理模式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在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30例的研究对象,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模式。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具有更高的生存质量。结论:心脏大血管外科护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之中,通过应用综合护理模式,能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心脏大血管 外科护理模式 患者 生存质量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是高护理人员在医疗急救中必备的核心技能。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在这方面的技能水平,本文对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技能的培训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护理人员可以提高其对急救场景的应变能力,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 标签: 心肺复苏 心血管急救 护理人员 技能培训 急救措施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护理安全管理对血管外科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15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护理安全管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了两组的风险评分变化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实验组的风险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因此,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优质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血管外科 优质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血管超声引导下置入手臂输液港患者对其采取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时间段内我院的置入手臂输液港患者,共计有74例,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各37例,对比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行综合护理,干预组与对比组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并发症情况实施组间对照。结果:(1)置入手臂输液港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P值>0.05,无差异。干预组置入手臂输液港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有差异。(2)干预组(5.41%)的置入手臂输液港患者局部红肿、输液不畅、堵塞等并发症低于对比组(24.32%)的患者,P<0.05,有差异。结论:血管超声引导下置入手臂输液港患者对其采取综合护理效果明显。

  • 标签: 血管超声 手臂输液港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管通路在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对照组(颈内静脉带隧道涤纶套导管血管通路)各34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比较各项肾功能指标(治疗后),观察组更低(P<0.05)。比较各项炎性因子指标(治疗后),观察组更低(P<0.05)。比较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肾功能衰竭患者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期间,选择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肾功能衰竭 血管通路 血液净化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通路专项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于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血管通路专项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血管通路护理、血管通路日常维护、并发症预防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体征管理、并发症预防评分及总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血管通路专项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患者血管通路维护认知水平,改善自我护理行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健血管通路专项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维护管理
  • 简介:近年,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治疗日趋重要,已经逐渐成为与手术、化疗和放疗并驾齐驱的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了。尤其是生物靶向治疗,以其针对性强,不良反应小和有效率高等特点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为一种生物制品类抗肿瘤新药,是世界卜首例血管抑制素,它是多靶点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管的内皮细胞迁移来达到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阻断了肿瘤细胞的营养供给,从而达到抑制肿瘤增殖或转移目的。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专科护士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技能团队培训模式及效果评价。方法制订ACLS团队培训方案,对参加ACLS技能培训班的80名学员实施该方案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后,学员急救理论知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简易人工呼吸囊操作得分由培训前的85.5分提高到培训后90.6分,体外电击除颤术由77.2分提高到85.2分。培训后学员自评口咽通气管使用、紧急气管插管术、体外电击除颤术掌握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83.3%的学员对ACLS团队培训模式表示非常满意。结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团队培训模式有助于护士掌握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技能,值得在急诊专科护士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培训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加强心脏生命支持 护士 急诊室 医院 在职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提高血管通路自我护理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模式,并且观察该种护理方法效果。方法:患者为我院维持血液透析100例,观察开始于2021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12月,并且将患者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采取健康教育护理,二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护理后自护能力评分对比中,一组ESCA评分是140.46±15.79(分),二组ESCA评分是130.39±14.27(分),(t=5.792,p=0.013),结果有差异。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在提高患者血管通路自我护理中采取健康教育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健康教育护理 血管通路自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心血管内科患者开展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选择使用优质护理服务干预之后,是否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提升加以分析,评价临床应用优势和价值。方法 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所有开展护理干预的患者群体之中,抽取7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加以随机分组,设定观察、对照两组。人数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仅有干预方法差异,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选择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两组干预模式临床应用之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满意率、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情况加以观察和对比,分析临床应用的优势和实际价值情况。结果 在临床干预之后的结果对比可以发现一个显著差异现象,即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P<0.05),且满意度评分高于80分的护理满意率也明显提升(P<0.05),与之呈现正相关性的结果是,观察组SF-36量表评分明显提升(P<0.05),均符合统计学方面的标准要求具备显著差异。结论 临床心血管内科患者开展护理的过程中,与传统护理干预的模式和方法相比,优质护理服务关注患者身心双方面的康复与发展,因此应用后取得效果更满意,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科室内情况进行临床普及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临床护理 心血管内科 分析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睡眠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针对性睡眠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心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睡眠护理干预 心血管内科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血液科输血管理中应用 PDCA 循环法的价值。方法:在血液科成立输血管理小组,采用 PDCA 循环理论,规范管理输血工作,并选取实施输血管理前后的输血病案,评估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比较实施管理前后输血工作中不规范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 PDCA 循环管理后,输血工作不规范事件的发生率有显著下降(P

  • 标签: PDCA 输血护理 血液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分析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是否满意的因素。方法: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设定为对照期,期间本院心内科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将2021年6月~2022年6月设置为观察期,期间为患者提供综合优质护理服务。从两个时期内分别选择100例住院患者,比对两个时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此基础上,将包括心内科病房环境、健康指导是否到位、医护人员的态度、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医护人员解决问题的效率在内的7项护理细节交由两个时期患者评估,由患者给出“是否满意”的评价。根据结果筛选出影响心内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初级影响因素。之后将这些因素设置为自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可判定为独立风险因素(真实影响因素)。结果:①观察期内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达到100.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②初筛结果显示,健康指导是否到位、医护人员的态度、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医护人员解决问题的效率5项护理细节为初级影响因素。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5项因素均为独立影响因素,即均为真实影响因素。结论:针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综合优质护理方法,侧重各项护理细节,更容易获得患者的认可。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住院患者 综合优质护理 护理满意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开展维修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录于2022.6-2023.6,收治的72例行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摸球法规范性分为2组,每组分别纳入例36样本。对照组常规干预,研究组加强围术期护理,分组探究干预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康复优良28例,优良率77.78%,研究组康复优良34例,优良率94.44%,结果比较P<0.05。干预前评估疼痛、生活质量评分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疼痛情况、生活质量科明显改善,结果比较P<0.05。干预前评估SAS、SDS评分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不良情绪明显好转,结果比较P<0.05。对照组发生9例并发症,发生率25.00%,研究组发生2例,发生率5.56%。结果比较P<0.05。结论: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实施介入治疗时,开展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促使病人尽早康复,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血管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护理
  • 简介:【摘要】 总结1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血管炎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包含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健康宣教、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用药护理、营养支持、皮肤护理等内容。经过全面的护理,患者于第14d病情稳定且达到出院指征,可归家继续疗养。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血管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心血管疾病的护理管理中采用人性化服务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间我院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 112例,按照抽签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实验组、每组患者 56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接受一般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对比临床价值。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临床对比意义(P<0.05) 。结论:人性化服务护理能够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效果显著,具有在临床中广泛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心血管 护理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失眠原因和护理对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7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组 35例。其中,甲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乙组针对失眠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乙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有效例数为 30例,有效率为 85.7%,甲组患者常规护理有效例数为 23例,有效率为 65.7%,乙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得以很好地改善,同时使患者失眠情况降低,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老年心血管病 失眠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而静脉应用化疗泵是近年来临床开展的一种新方法,它是利用弹性回缩的作用控制进药速度,通常需持续36~55h给药,使药物在体内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减轻了化疗的不良反应。但长时间持续静脉给药,会对血管造成一定

  • 标签: 静脉 化疗泵 5-FU 血管 防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