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常导致截肢,其患病率在4%~10%。相比于下肢动脉病变,上肢动脉阻塞性疾病在临床上不太常见,而其中前臂动脉阻塞则更为少见。2015年7月我院收治1例鱼刺伤致2型糖尿病患者手坏疽的患者,患者被鱼刺刺伤后因处理不及时且治疗不当,出现右手手指坏疽和鱼际间隙感染积脓。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坏疽 糖尿病并发症 创面床准备 负压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医疗水平的发展也有了改善。目的:观察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9月-2021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红肿、发热、疼痛、功能障碍),对比干预前、干预1周后两组面部情况[中文版临床面部评价量表(Facialclinimetricevaluation,FaCE)]以及美容心理状态[美容心理状态自评量表(Cosmeticmentalstateself-scale,CMSS)],统计干预1周内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红肿、发热、疼痛、功能障碍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两组面部活动情况、面部问题感受及FaCE总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象障碍、心理障碍及CMSS总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内,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能促进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面容恢复,减轻患者美容心理压力,预防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颈部多间隙感染伴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 方法,为在临床中如何更好的护理此类患者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升护理服务 。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颈部多间隙感染伴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 。 结果 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后血压、血糖均控制尚可 。 气管切开伤口逐渐愈合。 结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颈部多间隙感染,及时将脓肿切开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是治疗和护理的关键 。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压 气管切开 颈部多间隙感染 护理
  • 作者: 杨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2-02
  • 出处:《护理前沿》 2022年第24期
  • 机构: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同济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太原,03003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颌面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出院准备现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护士针对不同患者制定合理的出院指导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出院后康复相关知识情况调查表、医院出院准备度量表,对31例颌面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出院准备度各维度条目均分为(7.0±1.6)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预期性支持、个人状态及适应能力; 出院时住院天数及目前状态对日常生活工作的影响程度是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结论:颌面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护士应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和需求,通过个性化合理的出院指导提高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水平。

  • 标签: 颌面部间隙感染 糖尿病 出院准备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个性化口腔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2023.1期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05例,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干预前后面部情况(FaCE)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焦虑量表(HAMA)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发热、功能障碍、红肿等症状缓解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FaCE、HAMD、HAM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aCE、HAMD、HAMA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可缩短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症状恢复时间,改善面部情况,降低心理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个性化口腔护理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应用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由本院提供60例,2020.8-2022.11为选择研究对象的时间,根据单双号法分组,单号为实施常规护理的30例对照组患者,双号为实施个体化口腔护理的30例实验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为组间对比的主要指标。结果:两组疼痛、功能障碍、红肿、发热等症状缓解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组均比对照组短,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实验组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开展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快速缓解症状,降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适宜全面推广,建议临床优先选择。

  • 标签: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个体化护理 口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间隙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急诊急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55例AMI患者,通过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参照组:22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23例,采用无间隙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在急诊急救过程中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急救总用时明显比对照组更少,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间隙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缩短AMI患者的急救时间,提高患者急救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无间隙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急救
  • 简介:摘要:从临床角度上来看,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电极移位,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本身就是在急救情况下用于恢复患者心脏功能的常见手术,一旦出现电极移位情况和问题,有可能导致心脏起搏信号传导异常问题,进而造成患者出现心率市场、心动过速等等问题,轻则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严重情况下则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对于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需要重视电极移位这一并发症现象和问题原因分析,并且实施针对性护理,这一点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紧急起搏器 临时心脏起搏 电极移位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板间隙全内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模式与方法。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后路经椎板间隙全内镜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与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模式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后,研究组JOA评分明显下降,研究组患者预后日常生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后路经椎板间隙全内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同时,加用康复护理模式运动疗法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后路经椎板间隙全内镜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运动疗法
  • 简介:腹腔间隙综合征(ACS)是指腹腔内压(IAP)升高致腹腔内高压(IAH)难以控制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腹腔与外界相对隔绝,正常情况下IAP接近零,任何引起腹腔内体积增加的因素都可以增加IAP。ACS发生常常是多种IAP急剧上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腔内泌尿外科手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院泌尿外科于2005年1月~2008年5月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858例,其中有10例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腹腔间隙综合征 上尿路结石 护理 并发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护理中应用无间隙个性化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及对提高其急救成功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间收治的急诊患者76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参照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讨组38例患者应用无间隙个性化护理模式干预,对其效果及急救成功率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经护理干预,研讨组的出诊反应、急救、入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P值<0.05,组间对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护理中应用无间隙个性化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极佳,可缩短急诊时间,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作用明显。

  • 标签: 急诊护理 应用 无间隙个性化护理模式 干预 效果 提高 急救成功率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中应用无间隙个性化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及对提高急救成功率的作用。方法:选出本院2022.02——2023.02期间急诊收治患者共计50名,在回顾统计背景下以随机分组法设立常规组、实验组,每组25名。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予以无间隙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急救成功率、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急救成功率明显更高,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无间隙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急诊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提高服务质量与急救成功率作用理想,建议普及。

  • 标签: 急诊护理 无间隙个性化护理 急诊成功率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