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治疗腹股沟疝,分别采取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以及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所收获到的不同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结合随机选取和分组手段,对选取的100名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病例资料,分组后50名对照组的腹股沟疝患者使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而50名试验组的腹股沟疝患者使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在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对比起临床疾病疗效,手术存在并发症情况、手术后具体疼痛情况。结果:在手术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花费时间、具体存在出血量、患者下床活动时长、住院花费时间等方面,对照组是没有试验组优秀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后12个小时、24个小时VAS疼痛程度,试验组数据更加优秀,P<0.05;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情况,对照组更多,P<0.05。结论:在临床上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比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更加理想的临床疗效,手术出血量更少、发生并发症概率更低,所以此方式是非常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的。

  • 标签: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对采用一期椎旁肌间隙人路疗法治疗胸腰椎结核合并椎体塌陷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和对比。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接收的行一期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合并椎体塌陷性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12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了全程抗结核治疗,并采用一期后路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对病灶进行清除,使用螺钉对椎弓根进行内固定,在椎间行植骨融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术后Cobb角和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120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中均无并发症及神经症状加重现象产生。术后椎体高度矫正率达85.8%,经CT和x线复查发现植骨融合状态较好,内固定较为牢固。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和Cobb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7.793,51.072,p

  • 标签: 胸腰椎 结核 骨折 可行性离后充分的显露术野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 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 方法: 随机选取 2017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期间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 100例进行分组,对照组 50例患者实施常规椎体间融合术治疗, 观察组 50例患者采用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 分析 VAS评分、 ODI评分、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 VAS评分、 O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低, 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引流量较对照组低,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 P< 0.05。结论: 对腰椎退变性疾病采用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患者恢复速度较快,并发症较少。

  • 标签: 多裂肌间隙入路 微创 经椎间 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治疗 腰椎退变性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后方入路、椎板间隙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2年12月-2023年12月,研究对象: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0例),抽签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椎板间隙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观察组实施侧后方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与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有所缓解,观察组效果更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低于对照组的86.67%。P>0.05,数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侧后方入路、椎板间隙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侧后方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

  • 标签: 侧后方入路 椎板间隙入路 经皮椎间孔镜 治疗 中央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开放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文理学院协作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2010年5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90例原发性单侧腹股沟斜疝成年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开放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组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Rutkow组),比较二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复发率。结果二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3)分vs(3.9±0.8)分,P〈0.05];二组异物感比较,分别为2例和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阴囊水肿、切口感染、补片感染、尿潴留以及手术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是安全有效的修补方式,开放式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后疼痛程度轻,异物感少,修补更彻底,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股沟 疝修补术 腹膜前间隙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两种不同方式疝修补术的临床观察,了解针对2型腹股沟疝何种术式更具优越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术中诊断2型腹股沟疝患者157例,术中根据内环口直径大小判断为2型腹股沟疝后再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使用巴德补片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B组使用强生超普疝装置(UHSL)补片行开放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对比两组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后复发、术后切口感染及术后异物感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在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异物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复发及切口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2型腹股沟疝修补方式中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比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有优势.关键词疝,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膜前间隙ComparisonanalysisofHerniaringfillingandpreperitonealspaceherniarepairforinguinalhernia(Ⅱ)DengZhixin,WangGuanghua.DepartmentofGeneralSurgery,PanzhihuaIntegratedTradi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Hospital,Panzhihua617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clinicaleffectswithinguinalherniasurgeryindifferentways,andfindoutwhichoneisthebesttreatmentforinguinalhernia(Ⅱ).MethodsAtotalof157caseswithinguinalhernia(Ⅱ)underwentherniarepairinmyhospitalfromMarch2010toApril2014wereretrospectivelyanaGlyzed.ThetwogroupsweredividedintoAandBaccordingtotherandomprinciple.Agroupusingbardfilltabletsofherniaringfillingtension-freeherniarepair,groupBusedJohnson&Johnson(theuhsl)fillpieceopenpreperitonealspacerepair.Comparedwiththetwogroupsofhospitalizationexpenses,operationtime,postoperativerecurrence,woundinfection,postoperativeforeignbodysensation.ResultsThediverseofhospitalcosts,operationtime,postoperationpain,foreignbodysensationhassignificance.Therewas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inpostoperativerecurance,woundinfectionbetweenthesetwogroups.ConclusionPreperKiteoynewaolrsdpsaceherniarepairisbetterthanthatofHerniaringfillingtypeforinguinalhernia(Ⅱ).Hernia,inguinal;Herniorrhaphy;Peritonealclearancebefore.中图分类号R65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76-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布比卡因加地佐辛用于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术的106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腰硬膜外麻醉,研究组患者采用左布比卡因加地佐辛髂筋膜间隙阻滞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在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布比卡因加地佐辛用于髂筋膜间隙阻滞,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镇痛效果满意,并且不良反应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关键词左布比卡因;地佐辛;髂筋膜间隙阻滞;骨粗隆间骨折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0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肌间隙MIL-TLIF通道联合经皮置入长臂椎弓根螺钉进行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和中央型椎管狭窄症固定治疗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经肌间隙MIL-TLIF通道联合经皮置入长臂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和中央型椎管狭窄症患者,对其治疗方法以及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与研究分析,以供临床参考。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16.8±19.2)min,术中出血量为(113.1±27.6)ml,平均住院时间为(6.8±1.4)d;此外,50例患者中,46例患者术后18个月出现愈合,患者手术愈合率为92.0%;置钉成功率为98.0%。且患者手术前后VAS与JOA评分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经肌间隙MIL-TLIF通道联合经皮置入长臂椎弓根螺钉进行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和中央型椎管狭窄症固定治疗对患者产生的创伤影响小,效果相对突出。

  • 标签: MIL-TLIF通道 固定治疗 椎弓根螺钉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背景:经皮椎弓根钉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系统均已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且都符合微创手术的理念,但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还不明确。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2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系统41例(椎旁肌组),经皮椎弓根螺钉31例(经皮组)。比较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天数,测量后凸Cobb角矫正率、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椎体复位后再丢失高度值,评估术后1周及6个月腰背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及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椎旁肌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椎体复位后再丢失高度值显著低于经皮组(P〈0.05),而经皮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天数、后凸Cobb角矫正率、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术后1周VAS评分显著低于椎旁肌组(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后6个月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经皮椎弓根螺钉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但相对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系统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和更多的X线辐射,椎体复位效果和椎体高度维持也稍逊,同时手术操作要求相对更高。

  • 标签: 经皮椎弓根钉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螺钉系统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单侧原发性腹股沟斜疝患者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或者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2组的失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对比P>0.05;术后复发率观察组为0.00%,对照组为2.70%,P>0.05;术后24h VAS疼痛度评分观察组为(1.71±0.25)分,对照组为(2.89±0.39)分,P<0.05;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为5.41%,对照组为18.92%,P<0.05。结论:对于单侧原发性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满意,并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及缓解术后疼痛度。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
  • 简介: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病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加椎间或关节突间植骨治疗单间隙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BS)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7例B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42~65岁.患者均为单间隙病变,累及两个椎体,其中L1~21例,L2~33例,L3~48例,L4~512例,L5~S13例;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术前至少经过一个疗程的规范药物治疗.均选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病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加椎间或关节突间植骨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Cobb角、VAS、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功能评定、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指标,以及X线片、CT、MRI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预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术后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8个月,无一例发生窦道形成及复发.侧凸Cobb角术前及术后3、6个月分别为14.89°±1.48°、4.00°±1.44°和4.01°±0.87°,VAS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分别为(8.4±1.6)、(3.1±0.3)、(1.1±0.3)及(0.7±0.2)分,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IA脊髓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随时间推移,术后ESR、CRP、Cobb角明显减小,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RBPT术后转阴率(正常率)逐渐增高,术后3个月为48.14%,6个月为100%.临床疗效评价:术后3、6、12个月治愈率分别为59.25%(治愈16例、改善10例、无效1例)、81.48%(治愈22例、改善5例)、96.29%(治愈26例、改善1例),后一个时间点治愈率与前一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应用有效的药物控制前提下,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病椎置钉短节段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脊柱炎 腰椎 病灶清除 内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