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失眠症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正常需要的一种状况。失眠的表现有多种形式,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易醒、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失眠可引起患者焦虑、抑郁或恐怖心理,妨碍社会功能[1]。患者因夜间睡眠不足,白天易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倦怠乏力、烦恼等,严重者可影响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和生活[2]。近年来,笔者用自拟消烦宁神汤治疗非器质失眠症患者63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非器质性失眠症 治疗 自拟 睡眠不足 恐怖心理 社会功能
  • 简介:阐述朱建贵主任治疗抑郁症顽固失眠的辨证思路,临床常将顽固失眠分为五型:肝淤血虚(精亏)证、心脾两虚证、心胆阳虚证、痰火上扰证、瘀血(痰瘀)内阻证,对应不同证型进行论治,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抑郁症 顽固性失眠 中医辨证
  • 简介:目的制作永久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大鼠模型,研究假手术组、手术组术后1,3,7,14,21,30d大鼠血清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方法制作永久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大鼠模型,随机取手术组6只。另外,取假手术组6只。模型制作后1,3,7,14,21,30d,观察大鼠血清内皮生长因子,30d后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来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手术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手术组大鼠血清内皮生长因子1,3,7,14,21d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30d血清内皮生长因子下降。结论永久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可造成稳定的脑缺血,早期可使血清内皮生长因子升高,30d后血清内皮生长因子下降。

  • 标签: 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
  • 简介:目的初步分析移居高原地区后短暂脑缺血发作(TIA)与相关疾病及已知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观察移居高原地区满5年的人口2000例,根据是否有已知疾病及烟、酒等危险因素分为观察组(疾病组)1121例,对照组(正常人组)879例,分别追踪观察2年,平均每周1次,分析两组TIA的发病率及观察组各疾病的构成比.结果观察组TIA的发病率为50.13%明显高于对照组9.78%(P<0.01);而观察组各疾病的构成比以高血液粘度为最高,达19.93%.结论移居高原地区后TIA的危险因素无明显改变,但以高血液粘度为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 危险因素 TIA 血液粘度 高原地区
  • 简介:一、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aattack,TIA)或小卒中后患者行为学的时间趋势:2002~2009基于Oxfordshire人群的前瞻研究,首诊NIHSS-5分定义为小卒中。虽然发现7年随访未发现就诊时间差异造成的预后显著差别,但对TIA症状有正确认识的患者(31%)可能提前就诊(2.33vs7.25h)。令人意外的是,周末比工作日就诊时间延迟(25.13vs3.00h,P〈0.01)。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小卒中 ISCHEMIA 专题 时间趋势 时间差异
  • 简介: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br〉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2h,再灌注22h。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在缺血后1h经腹腔注射给予生理盐水(1ml/kg)或不同剂量门冬氨酸钾(10mg/kg、25mg/kg、62.5mg/kg和125mg/kg),观察不同剂量门冬氨酸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梗死体积的影响。另取32只大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和门冬氨酸钾组,在缺血后1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kg)或门冬氨酸钾(62.5mg/kg),同时设立假手术组16只,检测三组大鼠脑组织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和乳酸水平(每组10只),以及凋亡细胞情况(每组6只)。〈br〉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62.5mg/kg剂量的门冬氨酸钾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P〈0.001),降低梗死体积(P=0.011);与溶剂对照组比较,25mg/kg剂量的门冬氨酸钾能减少梗死体积(P=0.040),但神经功能评分无差异;10mg/kg和125mg/kg剂量的门冬氨酸钾组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体积与溶剂对照组均无差异。与溶剂对照组比较,门冬氨酸钾(62.5mg/kg)能减少ATP的下降(P=0.036)和细胞凋亡(P〈0.001)。〈br〉结论门冬氨酸钾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

  • 标签: 门冬氨酸钾 脑缺血 凋亡
  • 简介:创伤颅骨缺损大都因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所致,部分因开放颅脑损伤或火器穿透伤所致,目前国内外创伤颅骨缺损一般选择二期修复。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从颅脑外伤住院患者中选择需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患者(除外开放颅脑损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及弥漫轴索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体颅骨骨微粒一期种植修复创伤颅骨缺损,目前已开展手术2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骨微粒 一期 种植 修补 颅骨缺损
  • 简介: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缺血性卒中(ischemicstroke,IS)及其亚型的相关进行探讨。方法将纳入的125例IS患者根据2007年改良的TOAST分型标准进行病因学分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herothrombosis,AT)94例、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CE)14例、小动脉病变(smallarterydisease,SAD)12例,同时从门诊查体人群中随机抽取131例无心、脑及周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史的观察对象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记录Hp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及传统IS危险因素。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p特异性抗体IgG。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病例组Hp—f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g.1%vs61.8%,OR=1.581,P=0.225),校正Hp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及IS相关危险因素后,两者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OR-1.284,P=0.415)。在亚型研究中也得出相似结果(AT:OR-1.455,P=0.195;CE:OR=1.111.P=0.857;SAD:OR=1.852,P=0.566)。校正相关因素后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AT:OR=1.441,P=0.297;CE:OR=0.894,P=0.864;SAD:OR=1.836,P=0.437)。结论Hp感染与IS无明确相关,仍需更多大样本及前瞻研究进一步探讨Hp在IS及其亚型发病中的作用。

  • 标签: 螺杆菌 幽门 脑梗死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1病例资料女性,5.5岁。因反复癫痫发作1年入院。2017年2月20日午睡中突然呕吐1次,非喷射,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面色苍白、精神疲倦,意识清楚,可简单对答,然后再次呕吐数次,双眼凝视,口唇发绀,呼之不应,逐渐转为昏睡,期间无肢体抽搐。反复多次外院调整药物治疗未能减少发作频率,约1次(/3~4)个月。

  • 标签: 药物难治性癫痫 脑灰质异位 巨脑回 海马硬化 显微手术
  • 简介:口腔矫治器是治疗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一种非手术治疗方式,其成本低、无创伤、便于摘戴、患者易于接受,是治疗轻、中度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但治疗过程中应有全面的追踪随访及监测措施,以减少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本文对近年来口腔矫治器在治疗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口腔矫治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总结中脑周围非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6年10月一2008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CT证实并行全脑血管造影的PNSH26例的临床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意识丧失,无神经定位体征,Hunt—Hess分级Ⅰ~Ⅱ级,CT上出血部位在中脑周围的脑池,DSA检查均为阴性。采用对症治疗,未发生再出血、脑积水、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结论PNSH临床表现平稳、恢复快、预后良好、并发症少。正确认识PNSH,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重复脑血管造影,但首次诊断需行脑血管造影排除动脉瘤的可能。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脑 脑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颅底后外侧区骨结构与硬脑膜静脉窦之间的对应关系,为颅底侧方入路提供相应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将20例干颅骨标本和17例甲醛固定尸头标本的侧后方颅骨分次切除,显露出横窦、乙状窦、岩上窦以及窦硬膜角,测量乙状窦在不同位置的宽度及表面骨质厚度,分析横窦、乙状窦的走向与颅骨表面骨标志之间的对应关系,测量"窦硬膜点"与"乳突上嵴后下三角"各顶点间的距离.结果横窦的走向与颞鳞-顶乳缝交点和枕外粗隆之间的连线对应,乙状窦的走向与颞鳞-顶乳缝交点和乳突尖的连线对应,两线构成的夹角为"窦间角",左侧平均为102°±17.3°,右侧平均为100°±15.5°.乙状窦各段的宽度为垂直段>下曲>上曲.乙状窦下曲的表面骨质厚度明显大于上曲与垂直段.结论根据颅骨表面标志判明硬脑膜静脉窦的位置,开颅时可以有效地保护横窦、乙状窦,并能更充分地利用颅底有限的暴露空间,使得整个开颅过程更加微创和高效.

  • 标签: 硬脑膜静脉窦 颅底侧方入路手术 横窦 乙状窦 乳突上嵴 解剖学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卒中后肺炎对卒中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月113至2010年6月30日住院治疗的急性卒中患者进行前瞻研究观察,比较肺炎组与非肺炎组入院时和入院后21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残障程度(mRS)及13常生活能力(BI),比较2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1)入院后21d,肺炎组NIHSS改善程度明显低于非肺炎组[改善值-(1.04±1.20)vs-(1.37±2.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663);mRS、BI改善程度明显低于非肺炎组[改善值-(0.12±0.33)VS-(0.64±0.82);3.00±6.55vs14.70±19.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炎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肺炎组(80.0%vs19.0%;16.7%vs2.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俨〈0.05)。(3)肺炎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非肺炎组[(35±17)vs(23±11)d],住院总费用及药物费用均明显高于非肺炎组[(8509±4425)元vs(4867±1648)元;(4089±2709)元vs(2168±795)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卒中后肺炎是导致卒中病死率增加、近期临床预后不良、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卒中 肺炎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评定心因精神障碍司法精神鉴定责任能力的方法.方法对72例心因精神障碍的刑事案例资料用SPSS统计包进行等级相关和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对责任能力评定有关因素及有影响的判别因子.结果作案方式、案情、意识障碍、妄想、幻听、举鉴者、作案动机、思维形式障碍、幻视、情感障碍、作案后果、作案对象、个性等19个因素与责任能力有关,有判别作用的因素为作案方式、案情、意识障碍、妄想、幻听、劳动环境、适应能力共7个因子,建立了评定心因精神障碍责任能力的判别方程.组内回代检验总体判断正确率为93.3%.结论多元判别分析方法可作为评定心因精神障碍责任能力的方法.

  • 标签: 心因性精神障碍 司法精神鉴定 责任能力 多元判别分析
  • 简介: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的传统定义是指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症状和体征在24h内完全消失。这个定义是以TIA的持续时间为基础的,其中所指定的24h是在应用神经影像学方法前随意达成的共识。

  • 标签: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神经影像学 半暗带 血流下降
  • 简介:目的:提高中脑周围非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认识水平,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11例(PNSH)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病程24~30d。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对上述患者随访1—3年,平均随访22个月,生活均能自理,无再出血病例发生。结论:PNS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AH,无严重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和再出血发生,预后好。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脑 脑池
  • 简介:目的报道1例以阻塞脑积水为首发表现的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方法一男52岁病人因行走不稳、尿失禁入院,CT和MR发现阻塞脑积水,天幕附近存在异常血管影.脑血管造影诊断为天幕区DAVF,脑积水由扩张的引流静脉压迫中脑导水管所致.病人接受了血管内栓塞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结果大部分闭塞了DAVF,脑积水症状消失.结论DAVF扩张的引流静脉压迫中脑导水管导致阻塞脑积水极其罕见,这是文献中第2例有详细报道的此类病例;采用血管内方法闭塞病灶并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是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天幕区 阻塞性脑积水 脑血管造影 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