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我院门诊儿科用药的情况,为儿科用药提供合理参考。方法对2015年我院儿科门诊用药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儿科用药的现状及特点。结果不合理用药的表现主要有用不当、用法用量不当、给药途径不当等。结论我院儿科还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临床药师应加强指导与监督,提高用药质量,保证儿科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

  • 标签: 儿科用药,合理用药,抗菌药物,分析
  • 简介:血液透析技术应用于临床已有近50多年的历史。近20年来,血液透析已成为肾衰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透析是指半透膜两侧的溶液通过弥散、渗透及超滤作用,即溶质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流动,而水分子由渗透压低的一侧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流动的过程,最终达到动态平衡。血液透析通过血液与透析液之间的溶液弥散和超滤来达到治疗目的。因此透析过程也就是溶质进行弥散和滤过过程。患者血液通过一种有许多小孔的半透膜,这些小孔可以允许比它小的分子通过,

  • 标签: 血液透析机 平衡腔 超滤 电导度
  • 简介:目的了解本院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患者的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分析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地高辛的血药浓度,结合临庆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325例次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患者的结果中,位于治疗血药浓度范围内的有207例次,占63.69%,低于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的有90例次,占27.69%,高于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的有28例次,占8.62%。结论地高辛吸收个体差异大,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及时监测血药浓度,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地高辛 血药浓度监测 临床药学
  • 简介:【摘 要】作为临床疾病治疗时常用的药物,阿莫西林药用价值非常高,一般主要应用与抗菌感染等临床疾病之中,属于广谱类青霉素类药物,本身是一种半合成来药物。本文就阿莫西林的药理分析和应用进行研究,以减少阿莫西林药物滥用等情况出现的概率。

  • 标签: 阿莫西林 临床应用 药理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护理对策。方法:采取询问或调查表形式对120例老年患者常见的孤独、恐惧、焦虑、悲观、行为退化等心理活动特点进行分析和心理护理效果评估。结果:62.5%的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负性表现,(孤独寂寞型占41,33%、焦虑恐惧型占30.67%、悲观失望型占17.33%、行为改变及偏执心理型占10.67%)。经相应心理护理后,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多数伴有负性情绪,有针对性地提出护理对策,利于老年住院患者的治疗、可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住院患者 护理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29例自发性食管破裂病例的诊断、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施行一期修补手术的15例患者无修补口瘘发生,均治愈.单纯T形管引流治愈5例,施行二期重建7例,均治愈.其中食管胃弓下吻合2例,无吻合口瘘.颈部吻合5例中,发生吻合口瘘2例,经瘘口周围引流,换药后愈合.保守治疗2例纵隔型患者亦获成功.全组无一例死亡.结论早期诊断与正确治疗是成功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的关键.

  • 标签: 自发性食管破裂 诊断 外科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因腹痛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门诊就诊的同时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查的24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性别、年龄分别统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采用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龄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差别,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245例患儿中83例(33.9%)患儿感染幽门螺杆菌;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03,P=0.748>0.05);患儿年龄越大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824,P=0.020<0.05),单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年龄显著相关,(OR =1.121,95%CI :1.021~1.232,P=0.017<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腹痛患儿中的发病率较高,且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 标签: 腹痛 儿童 幽门螺杆菌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腹水临床的治疗措施。方法31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针对自身症状态及机体耐受情况给予基础治疗、用药指导及腹水引流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通过专业、全面的治疗后,总胆红素水平为(62.57±29.58)μmol/L,血清蛋白水平为(28.15±5.34)g/L,血钾水平为(4.25±1.33)mmol/L,血钠水平为(124.25±1.47)mmol/L;其中显效19例(61.29%),有效11例(35.48%),无效1例(3.23%),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结论临床治疗肝硬化腹水症状时,可针对患者病情特征,合理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作专业、个体化处理,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硬化腹水 治疗措施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医院门诊儿科处方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5年1月到6月儿科门诊处方,对处方中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每张处方药品金额为44.88元,使用输液的处方和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分别占处方总数的63.7%和88.9%.每张处方使用药品品种的中位数为4种,用药3种~6种的处方占66.0%.呼吸系统疾病占儿科门诊病人的88.4%,在诊断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处方中,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较合理,激素药物有过度使用的情况,值得关注.结论:我院儿科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的宣传.

  • 标签: 用药分析 儿科处方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药源性精神异常的药品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检索2004—2013年万方医学网与中国知网药源性精神异常的文献,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精神异常的表现、发生时间及处理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140例患者中,60~89岁年龄段发生精神异常的比例最高;引发精神异常的药物以抗感染药居多,占62.14%;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居多,占87.14%。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对药源性精神异常的警惕性。

  • 标签: 药源性疾病 精神异常 药物不良反应 回顾分析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腮腺腺样 囊 性癌调强放疗 临床特点, 评价疗效、不良反应特点,总结放疗经验。 方法: 调取既往收治的 38 例经调强放疗配合手术 治疗 腮腺腺样囊性癌患者 病历 资料,描述性统计临床特点,评价预后。 结果: 男女比 1.11 : 1 ,平均年龄( 46.3±3.1 )岁, 40 ~ 60 岁占 44.74% ;左侧 23 例,腮腺深叶 15 例, 自觉症状 2d ~ 7 年,平均( 1.1±0.4 )年,自觉近期生长加速 6 例 ; 活动度差 15 例,质地硬 18 例,边界清楚 37 例,疼痛 25 例,粘连 28 例,有淋巴结转移 2 例,形态不规则 32 例, T1 期 16 例、 T2 期 14 例、 T3 期 5 例、 T4 期 3 例;腮腺浅叶切除术 11 例、腮腺全叶切除术 10 例、腮腺癌根治术 17 例;随访时间 5 个月~ 6 年,平均随访( 3.2±1.1 )年, 3 年随访生存率 82.61% 、 5 年生存率 67.78% ,局部复发率 21.05% ,转移率 15.79% , T1 、 T2 死亡率 7.89% ,随访( 3.3±1.3 )年, T3 、 T4 死亡率 87.5% ,平均随访( 1.3±0.8 )年。 结论: 腮腺腺样囊性癌多为中年人,自觉症状可长可短,肿瘤恶性征明显,需行手术治疗,可配合术后调强放疗, T1 、 T2 期预后较理想,复发率、死亡率、转移率均较低, T3 、 T4 期预后较差,调强放疗对于抑制转移、复发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疗效仍有待提高,应积极配合综合治疗。

  • 标签: 腮腺腺样囊性癌 调强放射治疗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报告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江苏省药品不良事件监测中心2007年收到的818份严重药品不良事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严重ADR的药品种类以抗微生物药、中成药和抗肿瘤药为主;医疗机构报告了729(89.12%)、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共上报了89例(10.88%)。结论应重视严重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好全方位的严重ADR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 标签: 药品 不良事件 监测 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期并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性别、年龄、原发部位、组织类型、原发肿瘤的浸润深度(T)、区域淋巴结转移(N)、癌胚抗原(CEA)、肝功能指标等与预后的关系,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组织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CEA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区域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类型、血清CEA.

  • 标签: 结肠癌 预后因素 CEA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近期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02年9月至2009年9月于行手术治疗的512例直肠癌患者资料。结果吻合口瘘37例,骶前出血5例,造口坏死1例,造口旁疝2例,造口回缩1例,输尿管损伤3例,切口感染18例。结论预防并发症是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直肠癌 并发症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采取防治措施,减少医院感染。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12月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329例,发生医院感染75例,感染率5.64%。感染部位:呼吸系统44例,占58.67%;泌尿系统14例,占18.67%;消化系统7例,占9.33%;皮肤软组织4例,占5.33%。结论改善空气质量,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无菌操作,增强无菌观念,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医院感染 神经内科 监测 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