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采用GaBi4模拟传统鞣工艺和改性戊二醛鞣工艺,利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法对其结果进行评价,并结合荷兰莱顿大学环境科学中心(CML)开发的CML2001分析工具,找出鞣革工艺中影响最大的方面及每个工序对各环境类别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就鞣革工艺、电力、热能及废水处理而言,两种鞣革工艺对9个环境类别的贡献都较为显著,传统鞣工艺的贡献高于改性戊二醛鞣工艺,表明改性戊二醛鞣工艺较传统鞣工艺对环境更为友好。两种工艺的鞣制工序对环境的危害最大。在研究开发或实施清洁化鞣革工艺时,应重点关注鞣制工序,这是减轻鞣革工艺对环境污染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 标签: GaBi4 生命周期评价(LCA) 传统铬鞣工艺 改性戊二醛鞣工艺 CML2001
  • 简介:利用自制的CO2超临界流体制革设备,考察了CO2超临界流体代替水作介质条件下的鞣因素:初始pH值和温度的影响.通过对各实验条件下坯革的收缩温度、含量、的渗透以及革坯的状态等进行评价鞣制效果,得到了在CO2超临界流体条件下的鞣的最佳初始pH值为3.5,最佳鞣制温度为34℃.

  • 标签: 介质 铬鞣机理 制革 鞣制 CO2超临界流体 温度
  • 简介:为研究小麦制粉过程中麦粒不同组成部分对金属磨辊的磨损性能,本文以磨辊常用表层材料低白口铁为耐磨试样,以麸皮和面粉不同比例混合物为磨料,采用与辊式磨粉机工况相似的三体磨料磨损试验机进行磨损试验,计算磨损失重,观察磨损表面形貌,分析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面粉对金属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小于麸皮对金属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

  • 标签: 磨损性能 低铬白口铁 小麦制粉 磨损试验机 粉料 成分
  • 简介:《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修订稿)》(征求意见稿)将"皮革切削工艺产生的含皮革碎料"(以下简称"含皮革碎料")列为危险废物,鉴于此举对皮革行业健康发展所带来的重大不利影响,中国皮革协会于2014年9月向环保部提交了"关于征求《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修订稿)》(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复函"(中皮协[2014]105号),明确提出不要将"含皮革碎料"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并对相关理由做了详细阐述。

  • 标签: 危险废物名录 碎料 中国皮革协会 皮革产品 皮革行业 危险废物处置
  • 简介: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代替水作介质条件下的鞣,由于鞣制介质等与常规鞣的截然不同,其鞣势必与常规工艺有所不同.利用自制的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制革设备,对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鞣作了L16(44)正交实验.考察四个影响因素:皮张部位、压力、机械作用和鞣剂用量对两个指标收缩温度和Cr含量的影响.得出了固定鞣制时间为60min的最佳鞣条件为:压力7.5MPa,转速50r/min,KMC-2鞣剂用量6.0%的初步研究结果.

  • 标签: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 介质 铬鞣 机理 鞣制 皮革
  • 简介:制革业会产生大量固体和有害废弃物。对于削匀革屑等含废弃物,常常通过焚化处理以回收能量。必须对焚化过程产生的灰分进行处理。本研究是有关由铝和革屑焚化生成的灰分所制备的材料的技术特征以及与环境的相容性的。将由制革厂得到的焚化灰分以及矾土以不同比例混合,通过液压塑造以及在以100K/h的升温速率加热至1400℃的马弗炉中烧制4小时后得到陶瓷体。对这些陶瓷样品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以及热性质进行表征。依据巴西、德国以及荷兰的标准对含有不同灰分的陶瓷体进行渗滤测试。这些结果表明所得的陶瓷体可以用作耐火材料。

  • 标签: 铬革屑 废弃物 复合材料 耐火材料 循环
  • 简介:统计分析了我国出口皮革制品因六价含量超标被欧盟召回情况,综述了在制革过程中六价的来源,提出了一些预防应对措施。

  • 标签: 六价铬 出口 皮革制品
  • 简介: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与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协会,具体地说,与Madras的中央皮革研究所,英国北开普敦皮革技术研究中心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一次广泛合作研究,其目的在于调查,研究解决印度制革工业所面对的环境问题。

  • 标签: 皮革工业 铬鞣 环境 综合治理
  • 简介:本文主要研究在活性炭存在的情况下,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分解和有机物的氧化过程,该活性炭是从蓝湿革废弃物中制备的。蓝湿革废弃物经C0。流热解控制可以得到含活性炭,其具有较高的微孔表面积(889m2g1)。此外,蓝湿革中的纳米粒子氧化物浸渍在活性炭中。氧化物分散在活性炭中,随着活化时间的增加,粒径增加。活性炭中的物质能够促进H2O2产生HO·自由基,会导致两种竞争反应,即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分解和有机物的氧化作用。事实上,经研究观察,从皮革废弃物中获得的活性炭对甲基蓝染料有着较高的去除率,这一过程是吸附作用和氧化反应相互结合。

  • 标签: 活性炭 皮革废弃物 有机污染物
  • 简介:考察了芳香族磺酸分子结构对其抑制酸皮膨胀和渗透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基于萘磺酸浸酸的高pH值鞣方法。结果表明,芳磺酸与胶原侧链氨基所形成的离子键(-SO3^--+NH3-)的稳定性是决定其抑制酸肿性能的主要因素;苯环上有强供电子基团的芳香族磺酸及有强共轭效应的萘磺酸的抑制酸皮膨胀能力越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且酸性较弱的芳香族磺酸有更好的渗透性。选择适当的芳磺酸浸酸,如2-萘磺酸,可以在较高pH值下进行鞣,实现无盐浸酸和高吸收鞣,并能改善皮革的性能。

  • 标签: 芳香族磺酸 无盐浸酸 高吸收铬鞣
  • 简介:制革过程产生的含胶原蛋白废弃物的处理是美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问题.为了保护环境,降低填埋费用,人们在寻求不同的处理方法.我们已开发了一种工艺,用多种酶处理含废弃物以提取明胶和水解蛋白质.回收的蛋白质实际上不含,它可以在很广泛的产品中使用,包括:胶粘剂、化妆品、胶卷、密封剂、动物饲料和肥料.含产物也被分离出来,经过化学处理后复用干鞣剂.最后的计算机辅助模拟和成本估算结果表明:应用该工艺,通过降低填埋费用和获取出售的蛋白质产品的利润、制革厂可以赢利.

  • 标签: 含铬胶原 明胶
  • 简介:研究了明胶B及含削匀屑酶法脱后的水解产物和羧甲基纤维素反应生成不溶性聚合电解质络合物的过程,确定了这两种反应相同的最适宜的反应条件(水解产物pH~3;竣甲基纤维素pH~7;羧甲基纤维素与水解产物比率(g/g)~0.5),分子量小于2,500g*mol-1的胶原水解产物不能与羧甲基纤维素反应生成不溶性络合物.用这些络合物制成膜,其热稳定性和强度都较低,只有经过进一步交联反应才能有显著提高.

  • 标签: 明胶 胶原水解产物 羧甲基纤维素 聚合电解质铬合物 反应条件 产物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