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早在1912年德国经济史及经济思想家熊彼得就预言,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90多年后的今天,创意产业在全球蓬勃兴起,进入21世纪后逐渐成长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的支柱产业。

  • 标签: 文化创意 标准研究 产业分类 北京 现代经济发展 “中国创造”
  • 简介:在当今多元化时代,不同价值观引领了不同的审美趋势。因此,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仅仅是要建立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而且还应该满足民众日益追求的多元化审美需求,才能呈现文化建筑的纷繁多样性,才能让精彩绚丽的新型独特的文化建筑既符合民众的审美心理,又能贴近时代、贴近本土文化气息,才能让文化建筑更具魅力与吸引力。

  • 标签: 审美 文化建筑 环境艺术设计
  • 简介:“弘扬科学道德观、建设和谐新农村”、”奖励扶助落实棒、计生家庭有保障”、“生殖健康进家庭、幸福生活伴你行”……这是门头沟区军庄镇灰峪村人口计生文化墙内容。在新农村建设中,全镇10个村居纷纷建起了文化墙。这些文化墙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用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人口政策和婚育新风观念及生殖健康理念。

  • 标签: 新农村建设 人口政策 文化 生殖健康 门头沟区 幸福生活
  • 简介:作为壮族的人文始祖,布洛陀开天地造万物,并带领壮民们进行生产劳动,发明创造,反抗压迫,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强大的社会力量,使壮民族得以生存与繁衍,发展成一个文明开化的民族。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来看待布洛陀信仰,不仅可以追溯到壮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的关系,而且在弘扬壮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壮族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上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布洛陀》 壮族麽经 民族文化精神 传统文化
  • 简介:语言和文化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学习对语言运用有着深刻影响.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论述了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力图使人们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讲出合适而得体的话语,将语言能力更有效地转变为交际能力.

  • 标签: 语言运用 跨文化 交际能力
  • 作者: 杜春锦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12-06-16
  • 出处:《赤子》 2012年第6期
  • 机构:杜春锦(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物业管理一公司稳定中心,黑龙江大庆163000)
  • 简介: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经济上的支配性力量必然衍生出文化权势.因而全球化浪潮中的民族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蚀,存在着被同化的危险.与此同时,全球化也给民族文化的发展留下了空问.如何在融合的趋势中抵御西方文化的侵蚀、保持个性,如何使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声名远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第一,积极应对、主动出击;第二,适度准入、保持本色;第三,兼收并蓄、综合创新.

  • 标签: 全球化 民族文化 对策
  • 简介:摘要现代的“装潢”一词的内涵范围十分广泛,它泛指对一切建筑物、艺术作品、产品包装、商业广告等进行美化装饰。而其中的现代包装装潢是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连的装潢设计。在包装中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融和,会更加容易的让产品得到人们的认同感,从而使设计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不管是从实用性、审美方面,还是从文化价值方面来讲,在现代包装装潢设计中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都有着十分不错的前景。

  • 标签: 包装装潢设计 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文化消费水平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九五”期间,百色市城镇居民的文化生活发生了可喜变化。据抽样调查显示,2000年百色市城镇居民人均文教娱乐及服务支出800.08元,比1995年增长42.3%,五年间平均每年以7.3%的速度递增,快于同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的递增速度;同时,广教娱乐及服务支出占消化性支出的比重也由1995年的12.8%上升到2000年的14.8%,在衣、食、住、行、医、用等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由高至低排列中,广教娱乐及服务消费比重已跃居第二位,仅次于食品支出的比重。

  • 标签: 百色市 九五计划 城镇居民 文化消费
  • 简介:摘要课堂是学校教学的重要场所。课堂学习是学生承传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科学课要体现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的特点,就必须构建一种新型的课堂文化。构建生本的课堂文化,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构建生命的课堂文化,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构建生活的课堂文化,让学生融入大自然、大世界中去体验和感悟;构建生动的课堂文化使学生学习科学不再机械和淡味。

  • 标签: 小学科学 课堂文化 生本 生命 生活 生动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罗祎璠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10-08-18
  • 出处:《魅力中国》 2010年第8期
  • 机构: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呼唤越来越提出了强烈要求,学校自主发展意识的觉醒催生着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和自觉意识,也为学校特色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和条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廉政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支撑、引导、凝聚、激励、约束、教育等重要功能,因此我们要积极吸收我国传统民本、爱民、淡泊名利的传统文化思想;借鉴西方街头官僚理论,以法律约束人性使其不得腐败,以道德规劝开发天良使其自觉廉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明确我国特色廉政道路。

  • 标签: 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建设 必要性
  • 简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如何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接纳和传播来自世界各地的新思想、新文化,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内在结合,是高校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要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需要构建全过程、全方位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 标签: 高校 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
  • 简介:文章从文化与发展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民族八省(区)贫困的原因,认为民族地区的贫困与文化有关。在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市场竞争机制、公司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资源利用等方面,民族地区文化与发展之间存在着张力。同时,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生态文化对精准扶贫也产生了一些阻碍作用。因此文章提出民族地区应该在文化自觉、自省的基础上,通过客观认识市场经济规律,立足资源优势,选择生产优势的经济发展模式来打好扶贫攻坚战。

  • 标签: 文化 精准扶贫 民族地区
  • 简介:以"体、用、造、化"的"四字诀"所阐述的文化遗产"格致论",包括"体"之"名、形、质、色、饰","用"之"人、地、事、用、价","造"之"材、具、序、诀、仪、艺"和"化"之"天、地、人、变、生"。"四字诀"是对"生生遗续"之概念体系所囊括的"生命礼仪、生态亲和、生计方式、生产技术、生业组织、生养制度"的"六生"体系的再阐释。"四字诀"和"六生体系",是我们对中国传统智慧的发掘,也是我们对符合中国文化思维方式的文化遗产传承体系的一种探索,期许此文化遗产"格致论",对文化遗产之"传家"方法论有所裨益。

  • 标签: 体用造化 六生体系 四字诀 文化遗产 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