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三醇对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患者应用效果。方法100例有引起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直接给予卡前列素氨三醇肌肉注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观察两组间不同时间出血量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中产后不同时间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患者使用此药子宫局部肌肉注射效果更好,可减少子宫出血量。

  • 标签: 产后大出血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应用塞格技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6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肉眼直视下穿刺操作的方法置管,观察组采用经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技术,观察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后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而静脉炎、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B超引导下应用塞格技术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 标签: B超 PICC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卡前列素氨三醇联合子宫按摩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5月我院在我院生产且产后出血 4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三醇,实验组患者使用卡前列素氨三醇联合子宫按摩,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出血量与止血时间比对照组患者低,实验组患者输血与子宫切除率比对照组患者低,实验组患者治疗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患者高,组间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三醇联合子宫按摩在产后出血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降低出血量、止血时间,降低输血与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子宫按摩 产后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与吗啉联合疗法在治疗胃动力不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5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胃动力不足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将之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随机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55)。予以研究组疏肝和胃汤与吗啉联合治疗,予以对照组常规治疗。综合分析两组临床病症缓解的情况,并对各组的总有效率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比乙组的72.73%高,P<0.05。结论积极联用疏肝和胃汤与吗啉对胃动力不足患者进行施治,可显著提升其临床病症控制的效果。

  • 标签: 疏肝和胃汤 胃动力不足 临床疗效 吗丁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芬那酸酯对皮炎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外用涂抹皮损部位,每日2次,复诊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痊愈,显效,有效。结论氟芬那酸酯软膏对皮炎湿疹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氟芬那酸丁酯 皮炎 湿疹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脑梗死后失语患者应用苯酞软胶囊 进行干预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抽取 124例脑梗死后失语的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 2017 年 1月 -2020年 1月入我院接受诊治, 对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苯酞软胶囊 (实验 组,

  • 标签: 脑梗死 失语 苯酞注射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乌司他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使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1例。对照组行常规疗法,治疗组应用乌司他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高于对照组的84.0%(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及C反应蛋白(CRP)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乌司他治疗急性胰腺炎,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乌司他丁 急性胰腺炎 治疗 作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沙胺醇联合酮替芬治疗哮喘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2019年01月~2020年12月期间,因哮喘疾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2例中毒者的临床表现。22例病人中,轻度、中度病人全部治愈,重度病人2例死亡。及时彻底洗胃,早期足量使用阿托品和解磷定,认真做好观察护理工作,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有机磷 中毒 抢救 护理
  • 简介:摘要:当前化学试剂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频次较多,其中,乙二醇醚属于有机试剂,为提高乙二醇醚利用率,应客观、真实检测主体含量,通过分离有害成分,排除化学试剂应用风险,为生产、生活提供优质服务。当前,气相色谱法在乙二醇醚含量测定中备受欢迎,所得到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参考价值,能为化学试剂高效配置、安全使用给与可靠支撑。本文首先介绍乙二醇醚性质,然后分析气相色谱法测定乙二醇醚主体含量的试验,最后得出试验结果。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取得气相色谱法合理运用的良好效果。

  • 标签: 乙二醇丁醚 气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联合苯酞治疗组和奥扎格雷钠对照组,15天为1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给予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4%,明显高于对照组83.3%,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显著有效,安全可靠。

  • 标签: 进展型脑梗死 疏血通 丁苯酞
  • 简介:患者,男,21岁,主因记忆力减退伴间断呕吐6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于6个月前家人发现其记忆力减退,反应能力下降。1个月前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呈非喷射性,伴轻微头痛,于当地医院对症支持处理后呕吐好转。

  • 标签: 中毒性脑病 记忆力减退 反应能力 呕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参照组应用尤瑞克林药物治疗;研究组应用苯酞注射液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在治疗后均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相比较,研究组患者94.29%比参照组71.43%要高(P<0.05)。两组患者在不适反应发生率方面相比较,研究组患者出现血管性水肿、肠胃不适、头疼头晕情况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苯肽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药物实施治疗效果理想,安全可靠性强,药物对机体损伤程度低,符合临床需求。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注射液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苯酞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采用NIHSS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评定。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较之对照组明显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但相对而言,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神经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在院住院治疗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清除自由基及活血药物等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后,加用苯酞氯化钠注射液(Bidx14d)。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IHSS评分及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效果、两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致残率,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丁苯酞 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已居全病因死亡的第一位,如何降低脑卒中的死亡和残疾,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苯酞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国家级化学Ⅰ类新药,通过重构脑缺血区微循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线粒体、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低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阻断缺血性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本文重点阐述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和保护机制。

  • 标签: 丁苯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作用 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