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督导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在2015年3月—2015年12月,选取我院的3个科室,进行为期3个季度的护理质量督导实践,对照组采用常规督导方式,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承包督导方式,比较观察两组督导效果。结果经实施新的督导方式后发现,在安全管理、护理文书、分级护理、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危重患者护理方面,观察组的护理质量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72,P<0.05)。结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该常规督导方式联合承包督导方式,比单一的常规督导方式所达到的效果好,且能够有效的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质量 督导 护理质量管理 作用
  • 简介:摘要:药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医疗体制改革进程加快推进下,医药行业得到了快速地成长与进步。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威胁用药安全、质量风险及新药研发缓慢等问题;因此对药品生产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应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探讨分析。

  • 标签: 药品生产 制药业 质量管理
  • 作者: 夏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1-24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7期
  • 机构:国药集团新疆制药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23
  • 简介:质量源于设计是临床药品研究中提出的新型管理理念,主要是为了提高药品研发的安全性、有效性,该理念中将主要质量监管方向调整至设计中,通过组建相应的专家团队从而对药品设计中的潜在风险予以预防和控制。质量源于设计在提出后虽然本质上与传统管理理念一致性较高,但在实施中差异较为明显,本文简述了新型药品的特点和概念,结合当前新型药品的应用现状,对管理措施予以分析,并融入质量源于设计理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现内容如下。

  • 标签: 新型药品;质量管理理念;质量源于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台账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护理部于2013年6月开始尝试使用台账的方式进行质量管理与督导。设定基础台账,对台账进行常规管理和质量督导;确立督导方式并实施。[结果]护理台账的应用明确了护理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方向、规范了护士长工作程序、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长效机制的建立,提高了护理质量管理认可度和病人满意度。[结论]护理台账的应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护理质量 督导 质量监控 台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对临床输血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54例输血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27例对照组患者不采取任何干预操作,127例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输血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干预,严格按输血信息系统流程进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输血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输血标本采集规范率、申请单填写正确率、输血指证符合率、输血过程完整记录率等输血质量监控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输血用量各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对临床输血过程进行控制可显著提高临床输血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输血质量控制体系 输血质量 输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本血站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采集的4000例献血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分别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采血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比两组采血护理环节的质量,分析血站采血护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护理质量的变化。结果实验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方式,采血过程中献血不良反应的轻度反应发生率为3.2%,中度反应发生率为5.5%,参照组献血不良反应的轻度反应发生率为7.5%,中度反应发生率为8.3%,均未出现重度不良反应,两组采血护理环节质量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且P<0.05。结论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有效提高采血护理质量,提高血站血液资源利用率,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对血液疾病传播进行有效控制,持续质量改进值得在血站采血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站 采血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评价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5年2月我院产科住院的患者,随机分为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规范的产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护理质量评价模式。对比(1)A组和B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2)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结果(1)A组和B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85.6±4.6分、70.6±5.8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2.3±2.4分、70.2±6.3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通过护理质量评价能够明显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质量评价 产科 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我院运用持续性质量改进方法(continuousqueryimprovement,CQl)对整体护理的护理质量监督与评价方式进行了探讨,从而保证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得以顺利实施,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现将我们对临床护理质量评价的方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改进方法 持续性 管理新模式 护理质量评价 整体护理 病人为中心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检验医学,各种先进的全自动化检验设备以及各种完善的检测系统在实验室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检验结果必须准确可靠。为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依照国际标准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须建立全面质量控制(totalqualitycontrolTQC)和SOP文件,它是检验质量管理的核心。分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阶段。实验前质量控制延伸至实验室之外,直接或间接与医护人员、病人有关,由于TQC这一概念对医护人员还比较模糊,他们认为实验室质量管理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所以,实验前质量控制不被了解、重视,容易忽略,可是实验前质量管理是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实际工作中发现的许多误差甚至极端值,很大一部分可以追溯到实验前阶段的影响,是影响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占整个实验室误差的70%。因此,检验医师有必要和临床医护人员学习、了解实验前质量控制内容,将临床科室与实验室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质量控制,提高检验标本质量完善实验前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准确、最佳的结果,保证医疗检验质量

  • 标签: 实验前质量控制 检验标本质量。
  • 简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以质量为核心,通过转变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和持续改进病案管理手段三个方面,从而实现对医疗质量全方位、全过程的数字化的管理。

  • 标签: 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能够提高全院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与水平,降低乙级病历的发生率,坚决杜绝丙级病历的发生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我院采取质量管理控制(CQI)的病人共300例进行研究。结果在采取CQI后,尽管仍然存在一系列相关问题,但是其发生频率却明显降低。结论医院如果能够加大护理文书的监督力度,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水平,降低乙级病历的发生率,坚决杜绝丙级病历的发生。

  • 标签: 持续改进 护理文书书写 质量管理控制
  • 简介:摘要在CT检查中已经大量使用了CT增强扫描,以前专家和研究学者放了大量的注意力在当机体注入造影剂后,机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以及有什么措施来预防这些反应。但是对于采用何种造影方法,造影剂在机体内的循环速度怎样,还有扫描时间的快慢这些根本没有考虑到或者说观察分析的比较少,而这些都是CT增强扫描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关键。下面就重点介绍分析在头部CT增强扫描中,静脉注入造影剂后的循环时间以及对扫描时机的控制和比较几种增强方法的特点,从而实现对头部CT增强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 标签: 头部CT增强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对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的脑卒中患者163例,并合并他们的家庭主要照顾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患者生活质量简表以及脑卒中家庭照顾者生活负担量表的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对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通过照顾者负担量表分析,发现对于照顾者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对患者的照护工作,这会对照顾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压力;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心理情况对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比较大,呈正相关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照护工作会对家庭主要照护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压力,特别是患者的健康质量和心理情况对照护者的心理与健康产生着直接性的影响,直接决定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好坏,因此,通过合理的方式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照护者的生活质量,进而反过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生存质量 照顾者 生存质量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