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咽喉头颈外科收集的102例鼻咽癌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iam1 mRNA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NP69、HK-1和CNE-2Z细胞系中Tiam1 mRNA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介导Tiam1短发卡RNA(shRNA)和对照shRNA感染CNE-2Z鼻咽癌细胞,建立对照细胞系和Tiam1敲降细胞系,分别为对照组和Tiam1 KD组。采用噻唑蓝(MTT)法分析两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异体移植瘤实验分析两组细胞体内生长和转移能力。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Tiam1 mRNA表达水平(1.36±0.29)明显低于鼻咽癌组织Tiam1 mRNA表达水平(3.98±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1,P<0.05)。正常鼻咽上皮细胞Tiam1 mRNA表达水平(1.20±0.26)明显低于鼻咽癌细胞系HK-1和CNE-2Z Tiam1 mRNA表达水平(2.98±0.31、3.16±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2,P<0.05;t=4.209,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A)值(1.95±0.22)高于Tiam1 KD组细胞A值(1.37±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4,P<0.05)。对照组细胞体内生长45 d后肿瘤体积[(1 832.37±281.24) mm3]高于Tiam1 KD组细胞[(1 209.31±145.19)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6,P<0.05)。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09.39±9.31)个]明显高于Tiam1 KD组细胞侵袭数量[(52.19±7.5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9,P<0.05)。对照组细胞体内淋巴结转移数量[(12.43±3.27)个]明显高于Tiam1 KD组细胞[(6.19±2.0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0,P<0.05)。结论Tiam1在鼻咽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参与鼻咽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

  • 标签: 鼻咽癌 增殖 侵袭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及外周血微RNA-126(microRNA-126, miR-126)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数量和分布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3.0 T MRI检查,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测CMB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EGF浓度,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miR-126进行定量检测。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MBs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血清VEGF浓度和外周血miR-126与CBMs数量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血清VEGF浓度和外周血miR-126相对表达量对CMBs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93例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非CMBs组110例(57.0%),单纯脑叶CMBs组20例(10.4%),非单纯脑叶CMBs组63例(32.6%)。3组间比较显示,年龄可能是单纯脑叶CMBs的危险因素,VEGF较高、胱抑素C水平较高、外周血miR-126相对表达量较低、高血压以及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可能是非单纯脑叶CMBs的危险因素。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VEGF浓度较高是非单纯脑叶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186,95%置信区间1.035~1.358;P=0.014),而miR-126相对表达量较高是非单纯脑叶CMBs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154,95%置信区间0~0.269;P=0.02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VEGF浓度较高(r=0.848,P<0.001)和miR-126相对表达量较低(r=-0.043,P=0.035)可显著增加CMBs数量。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VEGF预测非单纯CMBs的曲线下面积为0.803(95%置信区间0.741~0.865),最佳截断值为120.55 ng/L,敏感性为70.7%,特异性为75.5%。结论在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血清VEGF和外周血miR-126相对表达量与CMBs数量及其分布存在显著相关性,血清VEGF可作为预测非单纯脑叶CMBs存在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脑出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RNAs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生物标志物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及相关炎症因子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按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间新乡医学院附属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胸痛患者236例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32例,对照组(非冠心病的患者)104例。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抽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离心收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骨保护素、可溶性受体激活的核因子κB(monoclonal antibody to 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RANK)配体、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C反应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浓度。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骨保护素、IL-6、C反应蛋白、IGF-1、MCP-1、MMP-9浓度分别为(1.85±0.49) μg/L、(65.93±5.18) ng/L、(15.74±2.52) mg/L、(725.19±13.36) μg/L、(302.16±15.92) μg/L、(58.31±7.94) 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42±0.44) μg/L、(47.56±3.51) ng/L、(1.91±0.67) mg/L、(228.61±12.05) μg/L、(246.39±10.28) μg/L、(37.09±4.76)μg/L,可溶性RANK配体(332.69±14.91)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380.85±19.5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39、21.065、29.721、27.637、18.911、16.463、17.085,P均<0.05)。血清骨保护素、IL-6、C反应蛋白、IGF-1浓度在不同病变支数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三支病变组(2.05±0.51) μg/L、(80.96±25.70) ng/L、(19.79±2.03) mg/L、(849.07±18.95) μg/L明显高于双支病变组(1.83±0.45) μg/L、(62.74±20.61) ng/L、(13.82±1.75) mg/L、(714.84±19.06) μg/L和单支病变组(1.61±0.42) μg/L、(53.09±18.37) ng/L、(9.67±1.40) mg/L、(507.51±17.83) μg/L,双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骨保护素、IGF-1是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骨保护素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27,在最佳临界点1.54 μg/L时,诊断的敏感度为84.09%(111/132),特异度为73.48%(97/132);血清IGF-1的AUC为0.883,在最佳临界点395.78 μg/L时,诊断的敏感度为71.21%(94/132),特异性为96.21%(127/132)。结论血清骨保护素及相关炎性因子IGF-1是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冠心病的发生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骨保护素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可溶性RANK配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降钙素原(PCT)、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触发因子受体1(sTREM-1)及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在胎膜早破(PROM)产妇中表达水平,及对并发绒毛膜羊膜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PROM产妇132例纳入研究(PROM组),分为早发PROM组(孕周<37周,58例)和足月PROM组(孕周>37周,74例);选择同期足月健康产妇106例(对照组)。根据是否合并绒毛膜羊膜炎,PROM组产妇分为感染组(51例)和非感染组(81例)。分析MMP-9、PCT、sTREM-1及sCD14在两组产妇表达差异及对PROM并发宫内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效能。结果PROM组MMP-9[(271.42±34.16)ng/L]、PCT[(54.57±8.16)pg/mL]、sTREM-1[(0.51±0.11)ng/mL]及sCD14[(60.23±9.49)]ng/mL]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4.97±10.08)ng/L、(26.04±1.98)pg/mL、(0.19±0.04)ng/mL、(42.04±10.33)ng/mL](t=27.064、13.767、14.831、-13.342,均P<0.01);早发PROM组MMP-9[(314.05±45.37)ng/L]、PCT[(0.61±0.18)ng/mL]、sTREM-1[(63.12±10.12)pg/mL]及sCD14[(68.07±11.05)ng/mL]表达均明显高于足月PROM组[(238.01±40.45)ng/L、(47.87±8.90)pg/mL、(0.43±0.14)ng/mL、(54.09±10.33)ng/mL](t=9.103、8.862、-10.538、6.494,均P<0.05);PROM感染组MMP-9[(343.74±43.74)ng/L]、PCT[(69.88±8.83)pg/mL]、sTREM-1[(0.67±0.16)ng/mL]、sCD14[(70.41±8.89)ng/mL]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230.09±49.82)ng/L]、[(45.82±11.04)pg/ mL]、[(0.42±0.19)ng/mL]、[(54.41±12.42)ng/mL](t=23.655、12.014、9.382、11.306,均P<0.001);联合检测对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诊断的敏感性(94.23%)、特异性(93.75%)、阳性预测值(92.45%)、阴性预测值(96.20%)均较其他指标单测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MMP-9、PCT、sTREM-1及sCD14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有效辅助诊断指标。

  • 标签: 胎膜早破 绒毛膜羊膜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降钙素原 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触发因子受体1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
  • 简介:摘要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 p75NTR)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通过与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Trk)受体相互作用或与神经营养因子结合,介导多种复杂的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突触生长和影响细胞存亡。急性脑缺血后,p75NTR与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o-nerve growth factor, proNGF)、分拣蛋白(sortilin)等多种效应因子结合,进而激活下游凋亡信号分子,导致神经元死亡。因此,阐明p75NTR在急性脑缺血中介导神经元凋亡的通路及其分子机制对于研发急性脑缺血的新型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缺血 受体,神经生长因子类 细胞凋亡 神经元
  • 简介:摘要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克隆抗体(单抗)可用于儿童克罗恩病的诱导和维持缓解治疗,但目前国内尚缺乏抗TNF-α单抗治疗儿童克罗恩病的共识或指南,国内炎症性肠病领域的儿科专家借鉴国外最新指南以及国内抗TNF-α单抗治疗儿童克罗恩病的临床研究,特制定本共识,以进一步规范抗TNF-α单抗在儿童克罗恩病的治疗,为儿童克罗恩病的临床管理提供指导性意见。

  • 标签: 抗肿瘤坏死因子-α 克罗恩病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 阿达木单克隆抗体 治疗 儿童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28 d生存的影响因素及预后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成都三六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0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分为预后良好(存活,n=45)、预后不良组(死亡,n=55)。收集2组患者基础资料信息;对比2组基础资料信息差异;将有差异信息纳入logistic模型,行量化赋值,以预后为因变量(Y,不良=1),以年龄、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是否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发病至受治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氧合指数(OI)、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为自变量(X),明确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最后通过一致性分析探讨各项危险因素预测ARDS患者预后的准确率。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65岁、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使用免疫抑制药物、SVV<15%患者占比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发病至受治时间显著长于预后良好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预后良好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OI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证实,年龄≥65岁、下呼吸道感染、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发病至受治时间>7 d、有创机械通气时间<100 h、APACHEⅡ评分≥20分、OI<130 mmHg(1 mmHg=0.133 kPa)、SVV<15%为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经一致性分析,年龄、下呼吸道感染、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发病至受治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OI、SVV均可用于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Kappa=0.543、0.544、0.607、0.548、0.545、0.606、0.661、0.573)。结论重症监护病房ARDS患者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年龄、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是否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发病至受治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OI、SVV,临床医师应当予以关注。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Logistic模型 危险因素 一致性 预后
  • 简介:摘要流式细胞术是一种能够对单个细胞或生物颗粒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检测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的细胞定量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免疫学、肿瘤学和血液学等多领域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该技术可以定量检测和分析眼内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及各细胞亚群的分布特征。与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方法比较,流式细胞术具有操作简单、所需样本量小、灵敏度高、通量高等优点。流式细胞术已广泛应用于眼内新生血管相关疾病、眼内淋巴瘤、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葡萄膜炎、结节病性葡萄膜炎、感染性眼内炎症性疾病等眼部疾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和细胞亚群分析中,对眼部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靶向治疗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流式细胞术在眼部疾病眼内液的细胞因子和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眼部疾病 眼内液 细胞因子 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录因子激活增强子结合蛋白4(TFAP4)在胃癌中对LINC01235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取TFAP4可在胃癌中调控的LINC0123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在胃癌细胞中敲低TFAP4后LINC01235的表达变化。应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法验证TFAP4可以结合LINC01235的启动子区域调控其转录。采取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计算相对荧光活性验证启动子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rs34667091可以促进转录。对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结果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胃癌RNA-seq数据进行分析,可见LINC01235的高表达与不良预后明显相关(P<0.01)。JASPAR网站预测TFAP4可以调控LINC01235的表达。在胃癌细胞系中敲低TFAP4的表达后,LINC01235的表达水平随之降低。ChIP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IgG比较,TFAP4与LINC01235的启动子区域结合富集百分比较高(0.000 299±2.129e-005比0.001 249±1.985e-005,t=32.64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INC01235启动子区域的SNPs缺失后,TFAP4与启动子区域结合的相对荧光活性降低(1.000±0.207比0.341±0.031,t=3.151,P<0.05;1.000±0.156比0.157±0.042,t=5.22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INC01235的表达水平在胃癌中和不良预后呈正相关,TFAP4可以调控LINC01235的转录,LINC01235的启动子区域的SNP rs34667091可作为增强子。

  • 标签: 胃癌 转录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enign infantile convulsions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BICE)的病原分布,探讨血清细胞因子与BIC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门诊及病房诊治的80例BICE患儿为BICE组,选择同期不伴有惊厥发作的轻度胃肠炎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肠道病毒检测使用荧光PCR法;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IL-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使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组各指标水平差异,分析BICE患儿惊厥发生及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本地区BICE病原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BICE组80例患儿轮状病毒阳性31例(38.8%),诺如病毒阳性8例(10.0%)。BICE组IL-6、IL-8、SIL-2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NF-α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发作次数≥ 2次组及惊厥持续时间≥5 min组患儿血清IL-6、TNF-α、IL-8、SIL-2R水平均高于惊厥发作次数<2次及惊厥持续时间<5 min患儿组(P<0.05);惊厥发作次数和惊厥持续时间均与IL-6、TNF-α、IL-8、SIL-2R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本地区BICE病原以轮状病毒为主;BICE存在免疫失衡,尤其是IL-6和SIL-2R水平变化更为明显,可能为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提供有效的细胞学及实验检测数据方面的依据。

  • 标签: 胃肠炎 惊厥 病原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抽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首发且未用药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75例为抑郁症组,另抽取年龄、性别和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者7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受试者细胞因子水平,应用认知共识测验评定认知功能,比较两组受试者细胞因子水平和认知功能,并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抑郁症组信息处理速度、注意或警觉性、工作记忆、词语学习、视觉学习、推理和问题解决、社会认知评分低于对照组(t=-6.740、-5.623、-6.605、-4.492、-7.441、-6.839、-6.990,P<0.05);抑郁症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t=4.982、2.656、7.195、10.322,P<0.05)。抑郁症组患者工作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社会认知评分与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385、-0.237、-0.250,P<0.05),词语学习和视觉学习评分与IL-6水平呈负相关(r=-0.243、-0.252,P<0.05)。结论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水平升高、认知功能广泛受损,TNF-α水平越高者其工作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社会认知受损越明显,IL-6水平越高者词语学习和视觉学习受损越明显。

  • 标签: 抑郁症 细胞因子 认知功能 青少年
  • 简介:摘要:炎症性结肠病主要指以慢性、反复发生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Th17 / Treg 细胞免疫失衡及细胞因子白介素7( IL -17)对发病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这篇综述详细的讨论在炎症性肠病中Th17细胞、Th17/Treg及IL-17表达异常的意义。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IL-17 Th17 Treg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导致胚胎着床失败是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和胚胎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的重要原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是多种细胞因子、化学分子参与的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其机制尚不明确。胚胎着床过程中,子宫内膜处于生理性低氧、低能量供给状态,此时细胞内低氧应答机制启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通过对血管生成、糖代谢、自噬等多种机制的调节参与了子宫内膜蜕膜化,从而使着床顺利进行。本文就HIF-1α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过程中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阐述。

  • 标签: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代谢 自噬 子宫内膜容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血补肾方对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及炎症因子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70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应用盲选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益血补肾方开展中药治疗。对比两组的肾功能水平及炎症因子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β2-微球蛋白(β2-MG)均低于对照组,其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P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清淀粉样蛋白(SAA)数值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血补肾方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提升患者的肾功能水平,改善炎症表现,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益血补肾方 糖尿病早期肾病 肾功能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及自身免疫抗体对儿童中枢性尿崩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儿科住院诊治的52例确诊为中枢性尿崩症的患儿作为研究组,选取性别和年龄相近的6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禁水试验开始前的24 h尿量、尿比重和尿渗透压,垂体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结果,监测血清细胞因子及自身免疫抗体的浓度,从而评价血清细胞因子及自身免疫抗体检测在中枢性尿崩症预测中的价值。结果研究组的24 h尿量[(201.6±9.9) mL/kg]显著多于对照组[(90.6±12.5) mL/kg]、尿比重(1.006±0.002)和尿渗透压[(116.4±23.5) mOsm/L]显著低于对照组[(1.013±0.004)与(649.6±72.4) mOsm/L](t值分别为15.378、13.298、45.625,P均<0.001);经MRI检查,研究组的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比例[46.2%(24/52)]、垂体柄增粗比例[32.7%(17/52)]和垂体信号异常比例[7.7%(4/52)]显著高于对照组[0%(0/0)](P均<0.05);研究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 1β,IL-1β)的含量[(117.0±7.8)、(234.0±21.4)、(178.6±15.1)、(87.0±6.5) ng/L]及自身免疫抗体的含量[(654.1±194.3) ng/L]较对照组[(12.5±2.3)、(32.5±9.7)、(37.8±7.3)、(22.6±4.7)、(98.0±23.7) ng/L]均明显增高(t值分别为17.031、27.490、15.670、12.360、109.984,P均<0.05)。结论血清细胞因子及自身免疫抗体的浓度对评估儿童中枢性尿崩症具有显著临床价值,结合头颅MRI检查,对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中枢性尿崩症 细胞因子 免疫抗体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常规无监护表面麻醉高龄患者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眼内注射(即玻璃体内注射)短期血压、心率变化,并分析其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潜在风险。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80岁以上抗VEGF注射患者100例,年龄80~95岁,其中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85例、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14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1例,累计注射次数1~36次。测定患者术前一次就诊时(日常)、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0 min的血压和心率,并进行手术焦虑、疼痛评分问卷调查。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注射前后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差异。结果收缩压范围和中位数:日常100~160 mmHg(1 mmHg=0.133 kPa)和130(120~140)mmHg、术前106~176 mmHg和142(129~149.00)mmHg、术后即刻118~197 mmHg和153(139~164)mmHg、术后30 min 115~187 mmHg和143(130~151)mmHg;舒张压依次为45~90 mmHg和70(65~75)mmHg、55~98 mmHg和76(69~83)mmHg、58~99mmHg和81(73~87)mmHg、50~93 mmHg和75(69~81)mmHg;心率范围和中位数:日常50~95次/min和70(65~80)次/min、术前48~101次/min和72.5(65~81)次/min、术后即刻51~93次/min和73(66~80)次/min、术后30 min 50~87次/min和70(65~76)次/min。收缩压和舒张压自术前直至术后30 min均较日常水平升高(均P<0.01);心率术前较日常增加(P<0.01),经休息术后30 min已较日常下降(P<0.01)。结论高龄患者行抗VEGF药物玻璃体内注射过程中血压波动可能超过安全范围,尤以收缩压升高幅度明显,术前即开始升高、术后回落,术后30 min影响仍然未能消除。心率变化幅度相对不大。应酌情加强围术期管理和监护措施以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 标签: 玻璃体内注射 老年人,80以上 血压 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人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在放射性食管炎隔隔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0例乳腺癌,肺癌,食管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放射治疗开始后分别使用分别维生素B12和人表皮生长因子来预防及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结果:人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可以延缓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减轻放射性食管炎的程度,同时能够加快放射性食管炎隔隔的恢复速度。结论:人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可以作为放射性食管炎的预防及治疗用药推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项肌肌力训练联合综合物理因子治疗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红外线等综合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颈项肌肌力训练,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临床症状、各项能力,体征评分和复发率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能力评分、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实行颈项肌肌力训练联合综合物理因子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颈椎病 颈项肌 物理因子 肌力训练
  • 简介:摘要:以高中生物学“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复习教学为例,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将教学的各环节问题化,构建深度学习的课堂,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 标签: 深度学习 问题化教学 单元复习课
  • 简介:摘要:空调产品结构复杂多样,影响产品核心质量的因素繁多,如何快速准确完整的识别关键因子,并进行精准管控,是产品工艺设计的核心。本文通过应用公差仿真软件进行尺寸链分析,对产品核心质量需求进行深入剖析,引用仿真软件的敏感度,贡献度分析,进而识别出影响产品核心质量的关键因子,并建立关键因素管理体系,为工艺设计与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可以广泛应用到具备结构装配关联性的机械设计与工艺制造等相关领域。提升了产品工艺设计水平,并为产品结构设计优化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指引方向。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