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尿激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76例进展型脑梗死,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尿激酶,对照组给予单纯低分子肝素钠,2组基础治疗相同,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5d评价神经功能。结果治疗组15d后总有效率96.2%,明显优于对照组73.8%,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尿激酶能明显控制血栓形成,控制病情进展,能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且较安全,无1例继发脑出血。

  • 标签: 进展型脑梗死 低分子肝素钠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手段对急性脑梗死 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 90例急性 脑梗死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低分子肝素治疗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大剂量尿激酶治疗措施,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之间的差异,继而探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手段对于急性 脑梗死 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手段治疗急性脑梗死 疗效显著,可有效减低神经功能损伤,促使其早日恢复,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大剂量尿激酶 溶栓 急性 脑梗死 低分子肝素
  • 简介:摘要目的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溶栓治疗后的疗效和溶栓后再梗塞造成病人再残疾的重要问题,我们探讨高压氧预防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梗塞及临床症状加重的相关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发病6小时首发急性脑梗塞病人进行研究,将患者分成2组,溶栓者为对照组,溶栓后立即予以高压氧治疗的为实验组。共入选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溶栓者30例,溶栓联合高压氧治疗30例,在排出脑出血、检测凝血全项、血气分析、血糖正常的情况下,高血压者血压≤160/90mmHg-170/100mmHg,6小时内入院立即给予尿激酶溶栓,溶栓后予高压氧治疗,观察不良反应情况及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管评估。结果与实验组比较,高压氧联合溶栓治疗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p<0.01)。结论高压氧联合溶栓治疗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 标签: 脑梗死 尿激酶 高压氧cerebral infarction urokinase hyperbaric oxyg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6例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分析2组疗效。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3d、15d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总体疗效更理想。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尿激酶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尿激酶联合马来酸桂哌奇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治疗组19例。两组病例溶栓前常规给尿激酶(UK)针剂,治疗组加用马来酸桂哌奇注射液治疗,其后两组病例常规给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钠。结果对照组再通率为68.42%,治疗组治疗后再通率为94.74%,两组病例治疗后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马来酸桂哌奇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高了梗死相关动脉的再通率,缩小了梗死面积,有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马来酸桂哌奇特注射液 尿激酶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性脑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0例进展性脑血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小剂量的尿激酶,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P<0.05)。结论在治疗进展性脑血栓时,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的尿激酶具有显著的疗效,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尿激酶 进展性脑血栓
  • 简介:目的对枕角穿刺和前角穿刺加尿激酶灌注引流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将自发性脑室出血病人49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4例在入院6h内行枕角穿刺尿激酶灌注引流术,对照组25例在入院6h内行前角穿刺尿激酶灌注引流术,其余基础治疗两组基本相同。结果治疗组脑室积血吸收较对照组快,治疗组死亡率较对照组低,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枕角穿刺尿激酶灌注引流可以更加早期清除脑室出血,降低死亡率,其疗效优于前角穿刺尿激酶灌注引流术。

  • 标签: 脑室出血 脑室穿刺 尿激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尿激酶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并应用护理程序进行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及评价。结果本组16例被判定血管再通!再通率为80%其中在AMI发生2h为87.5%。2-6h内接受溶栓再通75%(9/12),4例未通患者其中2例为下壁梗死,2例为广泛前壁梗死,1例病情趋恶化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把护理重点放在减轻心肌缺血和缺氧上,通过止痛、吸氧和心电监护等一系列的适时、合理护理,为AMI患者的溶栓治疗成功赢得了宝贵时间。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溶栓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手段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低分子肝素治疗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大剂量尿激酶治疗措施,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之间的差异,继而探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手段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手段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减低神经功能损伤,促使其早日恢复,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大剂量尿激酶 溶栓 急性脑梗死 低分子肝素
  • 作者: 刘召君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300)  【摘  要】目的:分析微创清除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接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研究中依照双盲原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微创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联合尿激酶治疗,两组患者均予以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率。结果: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照组为68.0%,低于观察组的92.0%,检验两组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检验各组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微创清除术与尿激酶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率,且辅助展开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 简介:目的改进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给药方法。提高冠状动脉的再通率、降低病死率。方法随机分成改进方法组与常规方法组。改进方法组做了3个方面的改进:①加大了尿激酶的剂量,平均每公斤体重用2.86万U,个例最大剂量275万U。②改进静脉给药的方法,采用先快后慢的方法滴注。③对上述治疗后仍未再通者给予追加静脉溶栓。常规方法组,平均每公斤体重2.1万U,无其他改进。结果改进方法组76例患者。72例梗死的冠状动脉达到了再通的标准,再通率94.74%,死亡3例,病死率3.95%。常规方法组72例患者,49例再通,再通率68.06%,死亡6例,病死率8.33%。结论加大尿激酶的用量,改进给药方法可提高再通率,降低病死率,不增加出血副作用。

  • 标签: 尿激酶 给药方法 UK 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AMI
  • 简介: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138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常规治疗,研究组69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7天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25%、5.8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可促进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小剂量尿激酶 进展型脑梗死 研究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究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87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肝素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小剂量尿激酶注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冠脉再通率为 60%,高于对照组的 19.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冠脉再通时间、心衰、休克及 5周死亡率下降,且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尿激酶 急性心肌梗死 联合治疗 老年患者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与常规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抗凝溶栓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前者应用尿激酶20~3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1静滴,30分钟内滴完,1日1次,共3日.6小时后于脐周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12小时一次.共7日.后者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1加入脉络宁20ml静滴,一日一次.两组同时给予降颅压、脑细胞营养保护剂、钙离子拮抗剂(尼莫西平4mg)等治疗.结果:抗凝溶栓治疗组基本痊愈11例(36.7%),显著改善12例(40%),改善4例(13.3%),总有效27例(90%).对照组基本痊愈4例(20%),显著进步8例(40%),进步1例(5%),总有效13例(65%),两组基本痊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发病早期急性脑梗塞是较为理想的方法,此法安全,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剂量 尿激酶 联合治疗 低分子肝素 早期急性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激酶微量泵泵入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痿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并发动静脉内痿血栓形成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泵入组进行尿激酶微量泵泵入治疗,滴注组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溶栓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泵入组患者的成功率明显高于滴注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滴注组患者(P<0.05)。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主要有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附壁血栓、血栓形成时间等。结论采用尿激酶微量泵泵入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痿血栓形成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的血压、附壁血栓、血栓形成时间均会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尿激酶微量泵 泵入 静脉滴注 动静脉内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肝素钠混合液在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时封管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留置长期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1例,治疗组采用尿激酶联合肝素钠混合液封管,对照组采用肝素钠生理盐水封管。结果治疗组导管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显著增高,静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导管阻塞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尿激酶联合肝素钠混合液封管,效果优于肝素钠生理盐水封管。

  • 标签: 血液透析 长期留置导管 尿激酶 肝素钠 封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中采用瑞通立与尿激酶治疗的溶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将患者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瑞通立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溶栓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冠脉再通率高,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瑞通立 尿激酶 溶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