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146-5p靶向钙调磷酸酶调节蛋白1(RCAN1)对非小细胞肺癌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集的89例非小细胞肺癌和癌旁组织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iR-146-5p表达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A549胞系中采用慢病毒建立对照miRNA和miR-146-5p敲降细胞株(miR-control组和miR-146-5p KD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两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凋亡水平;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146-5p靶基因,并分析靶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增殖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癌旁组织miR-146-5p表达水平(1.02±0.19)比较,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iR-146-5p表达水平(3.16±0.30)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0,P<0.05)。与miR-control组细胞比较,miR-146-5p KD组细胞增殖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13,P<0.05)。与miR-control组细胞凋亡率(4.30±0.98)%比较,miR-146-5p KD组细胞凋亡水平(29.65±5.01)%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1,P<0.05)。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基因证实RCAN1是miR-146-5p的靶基因。在miR-control组中,过表达RCAN1蛋白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空载体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29,P<0.05),而在miR-146-5p KD组细胞中过表达RCAN1蛋白细胞增殖能力低于空载体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91,P<0.05)。结论miR-146-5p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呈高表达,导致抑癌基因RCAN1表达显著下调,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展。

  • 标签: 微小RNA-146-5p 非小细胞肺癌 增殖 脱嗜作用 钙调磷酸酶调节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大庆油田总医院2014年3月至2020年10月病理学确诊的82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AEG-1和SIRT2表达水平,结合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行χ2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AEG-1阳性表达率[62.20%(51/8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5.85%(1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03,P<0.01)。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IRT2阳性表达率[43.90%(36/82)]明显低于癌旁组织[81.71%(67/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84,P<0.01)。AEG-1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明显相关(χ2=5.394、5.586、5.5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RT2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明显相关(χ2=7.173、4.457、4.8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AEG-1蛋白表达上调、SIRT2蛋白表达下调,AEG-1和SIRT2有助于评估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不良预后。

  • 标签: 膀胱癌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相关的环结构域蛋白1(BARD1)基因多态性与肾母细胞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为肾母细胞瘤的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健康儿童300例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定两组BARD1基因上rs7585356、rs6435862和rs3768716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儿童肾母细胞瘤易感性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比较病例和对照之间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基因型分布的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调整性别和年龄后,在rs7585356位点上,与野生纯合子基因型GG比较,突变纯合子AA显著增加肾母细胞瘤的发生风险[OR(95%CI):2.04(1.09~2.93)]。遗传风险评分(GRS)1~3分组人群发生肾母细胞瘤的风险是0分组的1.94倍(95%CI:1.11~3.34),4~6组人群发生肾母细胞瘤的风险是0分组的2.64倍(95%CI:1.23~5.62)。结论BARD1基因多态性可增加儿童肾母细胞瘤的发生风险。

  • 标签: 乳腺癌易感基因1相关的环结构域蛋白1 多态性 肾母细胞瘤 易感性
  • 简介:目的研究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平滑肌蛋白1(LMOD1)基因多态性位点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风险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自2014年5月至2017年10月于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具有颈动脉斑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及相关临床信息,采用颈动脉高分辨MRI区分易损及稳定斑块,依次纳入易损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利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使用TaqMan探针对易损斑块组及稳定斑块组患者PECAM1、LMOD1基因多态性位点rs1867624、rs2820315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具有颈动脉斑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70例,其中189例具有易损斑块,81例具有稳定斑块。对两组患者PECAM1基因rs1867624位点的多态性分析显示,等位基因T是易损性斑块风险基因,其基因频率在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中分别为87.3%(330/378)、79.6%(129/162;OR=1.759,95%CI:1.080~2.864,P=0.022)。对LMOD1基因SNP位点rs2820315的分析显示,等位基因C是易损性斑块的危险基因,其基因频率在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中分别中为87.6%(331/378)、80.9%(131/162;OR=1.667,95%CI:1.014~2.738,P=0.04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9,95%CI:1.022~1.118,P=0.004)、PECAM1基因rs1867624位点T/T基因型(OR=2.202,95%CI:1.035~4.688,P=0.041)和LMOD1基因rs2820315位点C/C基因型(OR=2.199,95%CI:1.005~4.809,P=0.048)是形成易损性斑块的风险因素。结论PECAM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867624、LMO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820315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相关。

  • 标签: 抗原 CD31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平滑肌蛋白1 易损性斑块 缺血性卒中
  • 简介:目的:在钛-6铝-4钒(Ti-6Al-4V)合金微粒环境下观察重组成骨蛋白1(recombinantOP-1,rOP-1)对成骨细胞的影响,为防治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方法根据小鼠颅顶骨前成骨细胞亚克隆14(MC3T3-E1)中是否加入Ti-6Al-4V微粒和rOP-1,分为微粒组(5、10、15μg/mLTi-6Al-4V)、处理组(微粒组加入200ng/mLrOP-1)、阳性组(加入200ng/mLrOP-1)和对照组,检测各组24、72、120hMC3T3-E1细胞增殖能力、72h碱性磷酸酶(akalinephosphatase,AKP)、骨钙素(osteocalcin,OCN)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mRNA的表达,及120h成骨细胞的矿化能力。结果①rOP-1无促进Ti-6Al-4V微粒环境下成骨细胞增殖能力,与微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rOP-1可提高成骨细胞分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逆转Ti-6Al-4V微粒抑制成骨细胞分化,与微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茜素红S染色后Ti-6Al-4V微粒钙结节数量随着浓度增加逐渐降低,和微粒组比较,加入rOP-1后钙结节数量呈增多趋势。结论Ti-6Al-4V微粒环境下,rOP-1无提高成骨细胞增殖能力,能提高细胞分化矿化能力,rOP-1可以作为潜在治疗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一种方法。

  • 标签: 钛合金微粒 重组成骨蛋白-1 成骨细胞 骨溶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联合预测妊娠糖尿病(GDM)孕妇结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焦作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89例GDM孕妇,将其纳入GDM组,年龄(33.98±2.53)岁,年龄范围为22~47岁。另选取同期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9名孕妇,将其纳入健康组,年龄(33.91±2.54)岁,年龄范围为23~44岁。监测两组纳入者的IGF-1、AOPP、MCP-1、SOD水平,并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GDM组的IGF-1[(107.47±10.81)μg/ml]、SOD[(55.67±7.19)U/ml]水平低于健康组[(129.01±10.87)μg/ml、(93.68±7.15)U/ml],而AOPP[(79.68±3.06)μmol/L]、MCP-1[(854.29±10.63)pg/ml]水平高于健康组[(29.57±3.03)μmol/L、(451.74±10.6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9.3%(35/89)]高于健康组[5.6%(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中不良妊娠结局孕妇的IGF-1[(84.87±3.09)μg/ml]、SOD[(43.32±7.63)U/ml]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结局孕妇[(114.29±3.06)μg/ml、(73.87±7.69)U/ml],而AOPP[(86.29±3.19)μmol/L]、MCP-1[(869.29±7.12)pg/ml]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结局孕妇[(60.39±3.14)μmol/L、(523.16±7.1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AOPP、MCP-1、SOD水平联合预测GDM孕妇妊娠结局的价值最高。结论监测IGF-1、AOPP、MCP-1、SOD水平对GDM病情的观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联合检测能提升预测GDM孕妇妊娠结局的价值。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晚期蛋白氧化产物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超氧化物歧化酶 妊娠糖尿病 妊娠
  • 简介:摘要恶性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且预后最差的肿瘤,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1/PD-L1)作为免疫检查点分子,其抑制剂是近年来实体瘤免疫治疗的新药。比较黑色素瘤等其他肿瘤,PD-1/PD-L1抑制剂目前在恶性胶质瘤中的临床效果不佳,可能与肿瘤的异质性及微环境的多样性相关。本文就PD-1/PD-L1在恶性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和当前的挑战进行综述。

  • 标签: 程序性死亡蛋白1 胶质瘤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滇南地区人群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1b1(SLCO1B1)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诊治的患者104例的资料,分析SLCO1B1和ApoE基因分布情况,分析其与民族、性别及年龄的关系,并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结果滇南地区人群SLCO1B1基因的5种表型*1a/*1a、*1a/*1b、*1b/*1b、*1a/*15、*1b/*15所占比例分别为4.81%、32.69%、42.31%、12.50%、7.69%,未检测到*1a/*5、*5/*5、*5/*15和*15/*15,携带SLCO1B1正常代谢型占79.81%,中间代谢型占20.19%,未检测到弱代谢型。滇南地区人群ApoE基因的5种表型E2/E2、E2/E3、E3/E3、E3/E4、E4/E4所占比例分别为0.96%、16.35%、70.19%、11.54%、0.96%,未检测到E2/E4基因,ApoE保护型基因、正常型基因及风险型基因的人群占比分别为17.31%、70.19%及12.50%。SLCO1B1和ApoE基因的多态性位点突变频率观察值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 > 0.05),具有恒定性及群体代表性。使用Fisher检验发现,滇南地区人群少数民族与汉族SLCO1B1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的SLCO1B1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少数民族与汉族、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的ApoE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滇南地区人群SLCO1B1基因与民族有关,与性别及年龄无关;ApoE基因与民族、性别及年龄无关。

  • 标签: 溶质运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家族成员1b1 载脂蛋白E类 基因表达 基因频率 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 他汀类药物 少数民族 年龄因素 性别因素
  • 简介:摘要:WNT1诱导信号通路蛋白1 (Wnt1 inducible signaling pathway protein 1,WISP1) 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蛋白质,属于CCN 蛋白家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WISP1在各种人类恶性肿瘤中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新的研究证据显示WISP1蛋白与胃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描述了WISP1蛋白在胃癌中的生理功能以及其如何参与胃癌发生进展过程。此外,我们讨论了WISP1有望成为胃癌的诊断标志物和/或治疗新靶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CysC)、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1(SGK1)、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眉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行肿瘤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131例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随访3年,按照随访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42例)和未转移组(89例)。术后次日检测患者血清CysC、SGK1、Hcy水平,比较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患者CysC、SGK1、Hcy水平,比较术后是否转移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及3个指标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法分析3个指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CysC、SGK1、Hcy以中位水平为临界值,>中位水平为水平高);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个指标水平单独及联合对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TNM分期ⅢA期患者血清CysC、SGK1、Hcy水平均高于Ⅰ~Ⅱ期患者,肿瘤低分化患者均高于中高分化患者,非鳞状细胞癌患者均高于鳞状细胞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ysC、SGK1、Hcy水平与患者TNM分期(r值分别为0.454、0.672、0.645)、分化程度(r值分别为-0.399、-0.403、-0.451)、组织学类型(r值分别为0.528、0.760、0.611)有相关性(均P<0.001)。转移组血清CysC[(1.37±0.30)mg/L比(1.16±0.25)mg/L]、SGK1[(53±4)pg/ml比(41±3)pg/ml]、Hcy[(18.3±2.3)μmol/L比(15.4±1.8)μmol/L]水平均高于未转移组(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A期(OR=2.944,95% CI 1.556~6.847,P=0.004)及CysC水平高(>1.23 mg/L,OR=2.431,95% CI 1.402~5.226,P=0.008)、SGK1水平高(>50 pg/ml,OR=4.010,95% CI 1.815~11.748,P=0.004)、Hcy水平高(>16.8 μmol/L,OR=3.742,95% CI 1.747~9.142,P=0.001)是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ysC、SGK1及Hcy水平单独预测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0.808、0.816,CysC+Hcy、CysC+SGK1、Hcy+SGK1预测的AUC分别为0.889、0.890、0.910,3个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936。结论NSCLC术后转移患者血清CysC、SGK1及Hcy水平均高于未转移患者;三者的水平与患者TNM分期、组织学类型正相关,与分化程度负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NSCLC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 高半胱氨酸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1 淋巴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nti-PD-1(scFv)/hIL-15(简称PD-15)融合蛋白体外特异性结合PD-1的能力及联合GF-hIL-15Ra-K562(简称G15Ra-K562)滋养细胞对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Overlap PCR构建G15Ra表达载体,电穿孔仪转染K562,极限稀释法获取G15Ra-K562滋养细胞单克隆株。酶切连接构建PD-15表达载体,Lipofectamine™ 2000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并获取包含PD-15融合蛋白的条件培养液。密度梯度离心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FSE染色标记活跃增殖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PD-15特异性结合PD-1的能力和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及不同淋巴亚群比例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高表达融合蛋白G15Ra的滋养细胞单克隆株G15Ra-K562。添加hIL-15能够将G15Ra-K562滋养细胞扩增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能力提升5倍以上(P<0.05)。PD-15融合蛋白具有PD-1特异性结合能力(P<0.001),联合G15Ra-K562滋养细胞能够在体外高效扩增人外周血来源的NK/T细胞(P<0.05),扩增得到的细胞产品中以NK、CD8+T和CD4+T细胞为主。结论PD-15融合蛋白能够特异性靶向PD-1分子且在联合G15Ra-K562滋养细胞后具有强的人外周血来源的NK/T细胞扩增能力,建立了分步、靶向递送IL-15/IL-15Ra复合物至PD-1+细胞细胞培养方案,为后续选择性扩增PD-1+细胞提供实验资料。

  • 标签: 过继免疫细胞疗法 程序性死亡受体1 IL-15 IL-15Ra 肿瘤特异性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巨噬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建立RAW264.7巨噬细胞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SDF-1对巨噬细胞的毒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高糖(22.5 mmol/L)和正常糖(5.5 mmol/L)对巨噬细胞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分组:A组(对照)、B组(SDF-1)、C组(磷脂酰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抑制剂:LY294002)、D组(SDF-1+ LY294002),Transwell实验检测巨噬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64,P>0.05)。高糖组巨噬细胞SD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DF-1的特异受体(CXCR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低于正常糖组(SDF-1、VEGF、CXCR4、MMP-9组间比较,t=50.510、11.020、27.660、55.350,均P<0.05)。Transwell实验中,A、B、C、D组迁移巨噬细胞数分别为(86.630±4.096)、(144.300±5.044)、(59.000±2.646)、(65.670±4.256)个。与A组比较,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60、5.574,均P<0.05)。此外,SDF-1可以增加巨噬细胞CXCR4、PI3K、蛋白激酶B(Akt)、MMP-9、VEGF的表达,而LY294002可以减少上述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蛋白,B组:CXCR4、PI3K、Akt、MMP-9、VEGF组间比较,t=44.690、5.393、4.640、13.250、8.551,均P<0.05;C组:PI3K、Akt、MMP-9、VEGF组间比较,t=13.430、5.287、4.381、45.510,均P<0.05)。结论高糖环境可以影响巨噬细胞SDF-1、VEGF、CXCR4及MMP-9的表达,SDF-1可能通过上调PI3K/Akt通路促进巨噬细胞分泌MMP-9及VEGF。

  • 标签: 高糖环境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巨噬细胞
  • 作者: 刘雨桃 高禹舜 毛友生 姜军 杨琳 杨建良 胡兴胜 周生余 秦燕 石远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 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单抗联合化疗在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13例Ⅱ~Ⅲ期NSCLC患者接受PD-1单抗联合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治疗方案为每21 d为1个治疗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截至2019年12月2日,全组患者影像学评价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1.5%和100%。治疗后分期下降率为61.5%(8/13)。手术切除率为38.5%(5/13),显著病理缓解(MPR)率为60.0%(3/5),完全病理缓解率为20.0%(1/5)。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的3~4级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8.5%)和白细胞减少(23.1%),未见明显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接受手术的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结论对于Ⅱ~Ⅲ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围手术期安全性好、MPR率高等特点。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是Ⅱ~Ⅲ期NSCLC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新辅助治疗方案。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新辅助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1β对R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FLS)中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ABCG2)mRNA表达的影响,探索IL-1β对BCRP介导多药耐药性的调控作用。方法获取RA 3例和OA 3例患者FLS,建立FLS体外培养体系,培养至Ⅴ代;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RA与OA的FLS中BCRP mRNA的表达水平并比较;②评估RA病情活动度与BCRP mRNA的表达水平的相关性;③ RA-FLS分为4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C组、D组分别加入20、50、100 ng/ml的IL-1β,培养24、48、72 h,比较不同组间BCRP mRNA表达水平。定量资料采用M(P25,P75)表示,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组间比较采用Friedman检验。结果① RA-FLS中BCRP mRNA表达水平高于OA组[0.68(0.26,1.16)与0.06(0.05,0.53);Z=-2.136,P=0.029]。② RA-FLS的BCRP mRNA的表达量与病程、ESR、CRP及DAS28呈正相关趋势,而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趋势,与性别无相关性。③相同浓度IL-1β刺激不同时间RA-FLS的BCRP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IL-1β浓度为0时,48 h和72 h较24 h BCRP mRN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χ2=6.00,P=0.034);IL-1β浓度为20 ng/ml(χ2=8.00,P=0.014)或100 ng/ml (χ2=6.50,P=0.040)时,72 h组BCRP mRNA的表达水平较24 h组明显升高。④不同浓度IL-1β刺激相同时间RA-FLS的BCRP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72 h时,100 ng/ml组较0 ng/ml组BCRP mRNA表达升高(χ2=12.00,P=0.006)。结论RA-FLS存在BCRP介导的耐药性,且可能与病情活动度有关。炎性细胞因子IL-1β参与调控RA-FLS的BCRP mRNA的表达,且存在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白细胞介素-1β 乳腺癌耐药蛋白 滑膜成纤维细胞 多药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联合外周血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DK2)mRNA检测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江阴市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治疗的80例子宫颈炎等子宫颈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基因芯片检测2组患者子宫颈石蜡包埋组织的HPV-DNA水平,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yclin A、CDK2 mRN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病的相关因素。以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定HPV-DNA和外周血cyclin A、CDK2 mRN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HPV-DN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75.00%(60/80)比13.75%(11/80),P<0.05];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cyclin A、CDK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6±0.08、1.49±0.07,均高于对照组(0.11±0.03、1.14±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工流产>1次(OR=3.093,95% CI 1.386~6.899,P=0.021)、初产年龄≤18岁(OR=3.684,95% CI 1.651~8.219,P=0.013)、HPV-DNA阳性(OR=4.125,95% CI 1.849~9.202,P=0.001)及外周血cyclin A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OR=3.800,95% CI 1.703~8.478,P=0.006)、CDK2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OR=4.821,95% CI 2.161~10.756,P=0.008)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病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HPV-DNA和外周血cyclin A、CDK2 mRNA单独及三者联合诊断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95% CI 0.700~0.838)、0.756(95% CI 0.688~0.823)、0.755(95% CI 0.689~0.820)、0.827(95% CI 0.766~0.888)。结论HPV-DNA和外周血cyclin A、CDK2 mRNA相对表达量可用于辅助诊断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且三者联合的诊断效能更高。

  • 标签: 宫颈肿瘤 癌,鳞状细胞 人乳头瘤病毒 细胞周期蛋白A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 诊断
  • 简介:我校参与式教学的基本思路是:在教师设计的“导学提纲”引领下,尽量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基本能力的发展。参与式教学包括课前参与、课中参与、课后参与等环节,对于生物学科的教学来说,一般情况下这三个环节都必须在课堂上完成。下面就以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细胞分裂和分化”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对参与式教学的体会和做法。

  • 标签: 参与式教学 分化 分裂 细胞 学生参与教学 智慧
  • 简介:进入计算机信息化时代后,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的展示生物的动态变化,但是演示过程快,学生很难把握重点。笔者认为使用自制教具依然是当今多媒体教学的重要补充手段,对提高学生生物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生物学知识 细胞减数分裂 同源染色体 演示过程 自制教具 多媒体技术
  • 简介:摘要热休克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具有高度保守性的应激蛋白。在抗原经典递呈与交叉递呈途径、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活化以及树突状细胞的活化成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巨噬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吞噬、抗原递呈和分泌细胞因子等功能,在清除病原微生物、促进炎症反应和修复损伤组织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随着对热休克蛋白与巨噬细胞关系的不断研究,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到感染、炎症、自身免疫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 标签: 热休克蛋白 巨噬细胞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95%酒精固定蛋白甘油凝集法细胞块的制备。方法取新鲜鸡蛋的蛋清至于烧杯中。按73比例加入甘油,以玻璃棒充分混匀,搅拌至均匀泡沫状,放置于冰箱冷藏室过夜。去除表面凝结浮沫,收集下部澄清液于200ml滴管瓶,置于4~8摄氏度冰箱保存。每100ml可加入0.5g麝香草酚以防腐。结果细胞块完整,不易破碎,可多次重复切片;HE染色镜下细胞富集,有效成分多,核浆分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定位准确,易于判读;可进行FISH、PCR、重排、测序等分子病理检测。结论可在各级医院病理科开展。

  • 标签: 细胞块 95%酒精 蛋白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