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即Diamond-Blackfan贫血(DBA)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疗效及生长发育评估结果,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思路。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9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25例DBA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为13例,女性为12例,中位发病年龄为3个月。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激素治疗组(使用泼尼松治疗,n=18)和非激素治疗组(使用对症支持治疗,n=7)。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疗效、生长发育评估结果等。2组间缓解率等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不同疗程、年龄患儿身高、体重百分位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研究25例DBA患儿的中位发病年龄为3个月,男、女性别构成比为1.08∶1。伴先天性疾病患儿为5例(20%),其中4例患儿合并≥2种先天畸形。②血常规结果显示,患儿血红蛋白(Hb)值均降低,64%(16/25)患儿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骨髓细胞学检查显示,患儿均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红系增生低下。12例行Hb电泳患儿中,胎儿血红蛋白(HbF)增高患儿为2例。13例行基因检测患儿中,4例患儿DBA相关基因突变,包括RPS19基因突变者3例和RPL5基因突变者1例。③激素治疗组和非激素治疗组患儿缓解率分别为88.9%(16/18)和42.9%(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④ 20例DBA患儿生长发育评估结果显示,短疗程激素治疗者(激素治疗时间<6个月,n=7)、长疗程激素治疗者(激素治疗时间≥6个月,n=8)与未使用激素治疗者(n=5)在治疗远期体重、身高百分位数的中位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456,P=0.293; χ2=0.460,P=0.795);小年龄激素治疗者(接受激素治疗时患儿年龄<12个月,n=8),大年龄激素治疗者(接受激素治疗时患儿年龄≥12个月,n=7)与未使用激素治疗者(n=5)治疗远期体重、身高百分位数的中位数分别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390,P=0.499; χ2=0.624,P=0.732)。结论DBA通常于出生早期发病,其诊断需依靠血常规及骨髓细胞学检查。DBA患儿中RPS19及RPL5基因突变较常见,相关基因检测有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激素治疗。DBA患儿身高、体重的生长发育情况与是否使用激素及激素使用疗程,以及接受激素治疗时患儿年龄无显著关系。

  • 标签: 贫血,再生不良,先天性 贫血,Diamond-Blackfan 突变 糖皮质激素类 儿童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和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S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诊断为SAA的患儿病历资料,其中33例接受haplo-HSCT;24例接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CsA)的IST治疗。比较haplo-HSCT组和IST组患儿的有效率、总生存(OS)率、无失败生存(FFS)率等情况。结果中位随访25个月(9~60个月),haplo-HSCT组和IST组早期死亡例数分别为5例和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2);除早期死亡患儿,haplo-HSCT组治疗3个月时有效率[100%(28/28例)]高于IST组[30%(6/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71,P<0.01)。haplo-HSCT组治疗6个月时有效率[92.9%(26/28例)]高于IST组[65.0%(13/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3,P=0.015)。haplo-HSCT组治疗12个月时有效率[89.3%(25/28例)]高于IST组[70.0%(14/2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plo-HSCT组和IST组患儿3年预期OS率分别为75.0%和7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3,P=0.716)。haplo-HSCT组3年预期FFS率74.2%高于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6,P=0.045)。结论对于儿童SAA的治疗,如无同胞全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haplo-HSCT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儿童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体 强化免疫抑制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O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行HSCT且生存期>100 d的患儿中,诊断为BOS的7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随访结束时,BOS发病率为4.6%(7/152例),其中男5例,女2例;HSCT至诊断BOS中位时间为15个月(9~27个月)。7例患儿中,5例诊断时存在干咳和活动后气促,2例无明显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查:5例为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为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高分辨率CT示5例存在马赛克征,4例存在支气管壁增厚。4例患儿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BAL),均见支气管内有絮状分泌物,3例患儿支气管内有膜状物形成,有的管腔完全闭塞,予异物钳疏通。经氟替卡松、阿奇霉素及孟鲁司特钠治疗(FAM方案)后5例患儿肺功能明显改善,2例无效,有效率为71.4%。结论儿童HSCT后BOS多以干咳、活动后气促起病,规律的肺功能筛查有利于发现无症状患儿。BAL可清除炎症因子,必要时应用异物钳疏通阻塞的支气管以快速缓解症状,为药物治疗争取时间。FAM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改善预后。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期间应用伏立康唑干混悬剂防治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患儿依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应用伏立康唑干混悬剂防治IFI的25例allo-HSCT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监测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法检测CYP2C19基因分型。采用秩和检验分析CYP2C19基因型对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的影响,Fisher′s精确检验法分析胃肠黏膜炎严重程度对allo-HSCT患儿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的影响。结果25例allo-HSCT患儿,男18例,女7例;中位年龄为6岁(2~13岁)。移植术期间初始给予常规剂量伏立康唑干混悬剂后间断监测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仅13例(52.0%)患儿血药谷浓度达标,11例(44.0%)患儿需依据血药谷浓度调整剂量后方可达标,另1例(4.0%)上调剂量2倍后仍不能达标。20例患儿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其中慢代谢基因型(PM)4例,中间代谢基因型(IM)9例,快代谢基因型(EM) 6例,超快代谢基因型(UEM)1例,各组血药谷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012 ,P<0.01)。移植术期间12例患儿出现轻中度胃肠黏膜炎,重度胃肠黏膜炎7例,重度胃肠黏膜炎患儿血药谷浓度达标率(1/7例,14.3%)明显低于轻中度胃肠黏膜炎患儿血药谷浓度达标率(9/12例,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例(71.4%)重度胃肠黏膜炎患儿药物剂量上调后可达到目标谷浓度,提示重度胃肠黏膜炎对伏立康唑干混悬剂血药浓度影响较大。25例allo-HSCT患儿新发IFI的发生率为0,患儿服用伏立康唑干混悬剂的依从性为1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结论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在不同儿童个体间及同一个体不同状态下有较大差异,临床有必要进行药物谷浓度监测调整用药剂量。儿童移植术期间使用伏立康唑干混悬剂防治IFI安全有效,且患儿服药依从性良好。

  • 标签: 伏立康唑干混悬剂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侵袭性真菌感染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