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利用2007—2015年北京市大兴观象台、28个道面自动气象站、部分区域自动气象站等多种台站观测资料分析了2007—2015年北京地区能见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7—2015年北京地区春季平均能见最高、夏季平均能见最低,夏季及年平均能见呈显著增加的趋势,春季和秋季能见均呈波动增加,冬季颗粒物浓度的显著增加致使北京地区冬季能见下降的时段集中在2011—2014年;空间上,北京西北地区能见明显高于中心城区和东南大部地区。秋季和冬季能见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年平均能见的分布特征较一致,表现为能见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递减;与能见相关性最高的为相对湿度、颗粒物浓度、风向及风速,但不同要素在月、季和年尺度上的相关性差别较大;根据天气现象统计表明,近10a来北京地区雾、霾、沙尘日均呈增加的趋势,但是山区与城区气象站点低能见事件的发生频次存在较大的差异。整体来看,小于10km能见事件的发生频次在全区以增加为主,而小于1km能见事件的发生频次在全区以减少为主。此外,近10a来北京地区干霾的发生频率为44.29%,湿霾的发生频率为7.13%,低能见事件多由干霾造成,但湿霾发生时,能见恶化的更明显。

  • 标签: 能见度 颗粒物
  • 简介:选择1988年以来ECMWF资料齐全的沙尘暴个例,将其按区域分为全区、西部、中部、中西部以及中东部5类,再按强弱分别分为强和一般2类,建立不同的样本库.根据多年预报经验建立消空指标,对实时资料进行消空,在消空的基础上,用相似离分析方法对ECMWF的3个场(500hPa高度场、850hPa温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的历史资料库和实时资料进行比较,制作不同时次的沙尘暴预报.并利用VB和Fortran语言编程,建立沙尘暴预报业务系统,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完成预报的制作,实现预报结果在Micaps系统下的自动显示.

  • 标签: 沙尘暴 预报 相似离度方法 温度场 海平面气压场
  • 简介:介绍了目前国内观测业务上广泛使用的DNQ1型前向散射能见仪的工作原理、算法及安装环境,通过分析尤溪站能见仪观测数据出现的问题,体现了安装环境与工作人员日常维护的重要性,为保障能见仪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维护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能见度仪 气象光学视程 前向散射 安装环境
  • 简介:利用NCEP1x1分析资料对2001年8月3~4日的浙南闽北的东风波暴雨过程,根据螺旋(Helicity)分析了这次过程中的暴雨演变以及雁荡山脉诱生中尺度低涡发生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旋大值中心强度和位置的演变较好地反映了暴雨落区和中尺度低涡的诱生、移动,螺旋的时空演变对暴雨发生有一定的预示意义.

  • 标签: 东风波 中尺度低涡 暴雨 螺旋度
  • 简介:根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33-2001)的要求和国家气象计量站对省级气象计量所计量标准的量值传递所作的规定,使用二等水银标准温度表标准装置检定台站仪器时,必须对检定结果的不确定进行分析、评定.

  • 标签: 气象计量所 温度检定 确定度 评定
  • 简介:陕西省气象局从2007-2009年连续3年开展了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工作,进一步了解了各类气象服务受众的需求,评估了公共气象服务发挥的效益,对发现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亮点,分析当前公共气象服务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强大针对性。本文通过对2009年陕西省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结果分析,提出应加强预报预测准确率,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体系,关注民生需求、动态调整服务内容,强化媒体意识,优化公共气象服务流程等对策和建议。

  • 标签: 公众气象服务 评估报告 陕西省 效益评估 气象服务工作 防灾减灾体系
  • 简介:大气能见成为当前区域大气环境研究的重要指标,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能见的影响有显著的区别。在线连续监测了2008年11月—2009年1月上海市嘉定区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和粒子数浓度的日变化,同步收集了相同区域空气水平能见的数据。比较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与空气水平能见和颗粒物消光系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值粒径为0.4μm和0.65μm的大气颗粒物对上海嘉定空气水平能见的影响最显著;中值粒径为0.17、0.26、0.40μm和0.65μm的大气颗粒物对颗粒物的消光系数影响较大。该相关系数的分布趋势与各种组分(SO42-、NO3-、NH4+、OC和EC)的粒径分布十分一致,证明了这5种组分是影响大气颗粒物消光系数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 粒径分布 空气水平能见度 相关性 消光系数
  • 简介:介绍了水银气压表真空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分析判断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气压表 真空度 误差 预防
  • 简介:本文就新型自动气象站配套的能见仪工作原理、基本结构、日常维护和故障诊断排除加以介绍,为业务人员在维护、检测维修方面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自动站 能见度仪 维护检修
  • 简介:英国Namre杂志是世界著名的自然科学类综合学术期刊,代表着自然科学各门学科的最前沿研究动态。在大气科学及相关领域研究中,气候变化一直是NaCre杂志最关心的内容。随着气候变化加剧、社会瞩目的不断上升,尤其是哥本哈根大会的助力,2009年NaCre杂志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关注比往年更高。

  • 标签: 气候变化 杂志 自然科学 学术期刊 大气科学 哥本哈根
  • 简介:本刊在2007年第四期,曾刊载了《全国气象软科学评奖管理办法》,据悉这一由中国气象学会正式设立的奖项即将在2008年下半年启动首届评奖活动。

  • 标签: 气象学会 软科学 评奖工作 评奖活动
  • 简介:本文对2008年陕西省防雷中心用户满意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综合应用问卷调查取样和满意指数计算分析等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用户对省防雷中心防雷减灾科技服务的满意程度,以此来发现自身不足、了解用户需求,进而制定出适应今后发展的对策,提升防雷减灾服务的综合能力。

  • 标签: 用户满意度调查 防雷减灾 技术服务 陕西省 满意度指数 实证分析
  • 简介:为了探索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变化规律,对2005-2009年能见的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能见年均值为10.17km,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增长率为0.69km·a-1(决定系数R2=0.99,显著性水平p〈0.01),同时霾天数则逐年下降,细颗粒物浓度的降低是能见好转的主要原因。能见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季最高,冬季次之,夏季最低。能见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和偏相关关系表明能见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地面风速的相关关系时正时负,表明风速对能见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大气颗粒物(PM2.5)的快速累积增长是造成大气能见急剧降低的重要原因,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幂指数关系(R2=0.93,p〈0.01);要保持较高的能见(〉10km),北京需将PM2.5控制在30μg·m-3以内,而PM2.5质量浓度的进一步降低将大幅度提高能见。天气形势分析显示当华北地区处于锋后的高压控制时,北京地区受偏北风影响,地面风速较大,大气扩散条件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致使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较低,大气能见较高;而当华北地区处于高压均压场时,地面风速较小,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局地源累积以及区域输送的共同影响,PM2.5逐渐累积,浓度持续上升,导致大气能见持续降低。研究的结果提示提高北京地区大气能见,需要控制的首要污染物为PM2.5。

  • 标签: 大气能见度 气象要素 PM2.5 天气形势
  • 简介:利用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辽宁中部城市沈阳、鞍山和本溪大气成分站能见与颗粒物连续监测资料,分析能见变化特征及其与颗粒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各城市能见具有明显的月和季变化,峰值出现在3月或5月,谷值出现在12月或1月;各城市的能见与颗粒物PM10、PM2.5和PM1的质量浓度均呈负相关关系,但其最优拟合关系方程及决定系数R2不同。从拟合方程来看,沈阳市雾霾污染时采用倒数曲线y=b1+b1x拟合效果相对较好,全年采用指数曲线y=b0e^b1x拟合效果较好;鞍山市采用对数曲线y=b0+b1lnx或指数曲线y=b0e^b1x拟合效果较好,本溪市采用倒数曲线y=b0+b1/x或对数曲线y=b0+b1lnx拟合效果较好。从决定系数R2来看,沈阳和本溪市能见与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总体相关最好,鞍山市能见与颗粒物质量浓度总体相关性相对较差。颗粒物细粒子PM2.5和PM1拟合的能见效果较好,且在雾霾污染时拟合效果更好,说明细粒子对能见的影响更明显。

  • 标签: 能见度 颗粒物 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