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有一次,一位中年朋友若有所悟地对赵朴老说:“我现在想通了,干什么事都当作还债,这样就没有烦恼了。”朴老纠正他:“不!不是还债,是报恩。人的一生报恩是无尽的。”还债与报恩,从表面上很难区别,但究其内涵则是不同的。还债是被动的,报恩是主动的;还债无奈,报恩自愿。因此,其思想境界自有高低之别。按佛法来说,还债是业力,报恩是般若。赵朴老是按佛法予以纠正的,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佛是怎么说的。

  • 标签: 赵朴 若有所悟 业力 十月怀胎 人的平等 精神生活
  • 简介:圣经上有这样一句话:“因一人的过犯,众人都被定了罪,同样,也因一人的正义行为,众人也都获得了正义和生命。”(罗5:18)。整本《圣经》就是在启示这个道理。叛逆和顺从成为圣经里人与天主关系的两种取向、两种角色、两种命运。悲悲喜喜的每一个圣经故事里,主题不是叛逆就是顺从。叛逆就有惩罚,顺从就有祝福。正是叛逆和顺从的交织,才将所有这些故事演绎出一个高潮,就是基督被钉死在十架上。

  • 标签: 十字架 《圣经》 正义行为 圣经故事 天主 基督
  • 简介:我们平时在宫观里碰到各种各样的人来祈求城隍老爷、观音娘娘,他们求的就是身体健康,求的就是一生平安。我们曾经也耳闻许多有关长寿的要诀,有的说“基本吃素”,也有的说“每天吃红烧肉”,有的讲“天天坚持长跑”,也有的讲“天天静坐练气功”。总之各说各的,似乎都有些道理,但还是无所适从,收效甚微。我觉得还是上海市名中医夏翔老先生说得好,养生之道尚无秘诀,只要遵循一个理念,就是一个“平”

  • 标签: 养生之道 名中医 长寿 气功 身体健康 静坐
  • 简介:另一个充分说明中国音乐受到禅宗“简约”之风影响的例子,是古琴减谱的出现。中国古琴谱的出现,可能很早。明代朱权刊行《新刊太音大全集》,原为宋代田芝翁编《太古遗音》,其中辑录唐人论琴及指法资料多种,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明代袁均哲曾为其补注。其中谈到古琴谱的来源时说:

  • 标签: 古琴减字谱 简约 中国音乐 历史价值 琴谱 明代
  • 简介:一九八五年七月十日,五台山管理局文物处在翻修显通寺清凉抄高处西边的那座妙观察智塔时,发现塔内藏着一部色泽犹新的蓝色梵箧,其内放着十六函光彩耀目的蓝底金字《大方广佛华严》。第一函为六本,其余为五本,计八十一本。

  • 标签: 《华严经》 管理局 五台山
  • 简介:律异相》,五十卷。梁天监十五年(516年),庄严寺沙门宝唱等集。载于丽藏“仙”至“傍”函、宋藏“灵”至“启”函、元藏“灵”至“启”函、明南藏“路”至“户”函、明北藏“”至“相”函、清藏“”至“相”函、频伽藏“雨”帙,收入《大正藏》第五十三卷。

  • 标签: 经律异相 庄严寺 频伽藏 宝唱 元藏 清藏
  • 简介:土族的“观”活动在民间也被称为“跳欠”、“跳神”等,寺院僧人称为“金刚舞”,是一种在寺院中由戴面具的僧人表演以表达宗教奥义的神舞,它也是土族地区藏传佛教祈愿法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土族地区各大寺院中大都有这一活动,但以佑宁寺的观规模最大,并且在每年的正月十四和六月初八分别举行一次,

  • 标签: 法会 僧人 寺院 藏传佛教 跳神 宗教
  • 简介:<正>道教书名。简称《龙虎》。长期被视为古于《参同契》的丹书。但宋儒朱熹和宋末元初道教学者俞琰早已存疑;据今人王明考证,此书原文与唐羊参微《金丹金碧潜通诀》相同;实为后者之异名。改易时间约在唐末五代。改易者不详。该书内容多为对《参同契》文义之演绎。所据理论同于《参同契》。即仍以乾坤象

  • 标签: 参同契 古文 道教 宋末元初 唐末五代 朱熹
  • 简介:1992年,我还是一个高中生时,曾在山西河曲县下乡实习,在河曲境内的黄河边有一座明代驻军箭楼改作的佛堂,当时有一位要去五台山朝圣的老僧借宿在那里。

  • 标签: 佛教 药师经法 《七佛经》 文法
  • 简介:明神宗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有位叫龙得孚的官员,曾出f壬四明郡(宁波府)的副长官——郡丞,掌管此郡的文书、治安,以辅佐郡守。他为人清廉耿直,且好善奉佛。当时,普陀山有两位住持,一个法名大智,此师戒律精严,梵行高远,所以道俗皆来皈依,颇受众人敬仰。另一位法号真表,彼师虽为一寺之住持,担荷丛林命脉、如来家业,却性情悍扈,破戒损道。

  • 标签: 住持 戒律 法名 皈依 普陀山 性情
  • 简介:一、《圣经》与释《圣经》的诠释是属于专业解释学的范畴。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的任务在程度上是不同于阅读和理解朋友的一封来信,也不同于阅读当代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也不同于阅读和理解报纸上的某一事件或一本现代小说或短篇故事。在释经过程中有许多先前已经讨论过的因素都会影响我们对《圣经》的解释,

  • 标签: 圣经内容 释经 经文 文本 解释者 解释学
  • 简介:TheDhammapadaisacollectionof423Buddhistaphorismsorteachingsintendedtoprovideethicalguidance.ThepoeticandsometimesprofoundsayingsoftheDhammapada,whichcanbetranslatedas'WayofTruth,'areattributedtoBuddha,whofoundedBuddhisminIndiainthe6thcenturyBC.Thesewritings,partofthesacredSutraPitaka,illustratetheBuddhistdhamma,ormoralsystem.Thefollowingexcerptdealswiththehumanmindandtheconsequencesofimmoralactions.《法句》是由423段格言或者教训组成的集子,其用意在道德教诲。《法句》据说都是佛陀所说。佛陀是公元前6世纪时在印度创立佛教的人。《法句》的语句是诗意的,有时寓意很深刻。作为藏的一部分,这些文字揭示了佛教的“法”或者道德体系。下面的摘选谈的是人心和不善行为的结果。

  • 标签: 《法句经》 英译 佛教 道德体系 心品 恶品
  • 简介:一、引述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他的不朽著作《道德》(亦称老子)是一部博大精深、词意锤炼的哲理诗。这部被誉为“万之王”的神奇之书,象宝塔之巅的明珠,永远光耀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养生,医学等各个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无论对于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于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道德》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它不仅包含着宏奥的哲理,而且蕴藏着自然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

  • 标签: 宇宙万物 阴阳二气 上德 哲理诗 下德 无为而无不为
  • 简介:道德第四十七章[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意译]一个人无须走出户外,亦能通晓宇宙万事万物的变化,无须窥望窗外情况,就能按天道的规律,恰到好处地处理天下万事万物。这样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的人,修养也就到了圣人的境界。如果那人要经常奔波劳碌,跋涉千里去了解情况,才可以办好事情,那人的修养,也

  • 标签: 微妙玄通 玄德 而名 巧智 人能 亲力亲为